讀古今文學網 > 鐵在燒:中國人民志願軍鐵原大戰實錄 > 彭德懷的回馬槍 >

彭德懷的回馬槍

彭德懷是對的。但是,李奇威比他的動作還要快。就在志願軍下令後撤的前一天,「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威已經下達了反攻的命令。這個老謀深算的美國將軍準確地在志願軍前線給養用光之時全線反擊。

撤退的志願軍遇到了極大的困難,老兵們回憶:「白天走,晚上走,敵人還是比我們跑得快,他們有汽車,我們只有兩條腿……」

東線,5月28日,由於指揮失誤和動作遲緩,60軍的第180師遭到美軍圍殲,成為解放軍戰史上成建制損失的最大部隊。勝利讓李奇威喜形於色,在他所著的《朝鮮戰爭》一書中曾這樣闡述了自己此時的戰鬥設想:「由於如預期計劃地攻抵了臨津江,我甚至試圖繼續向前,攻入臨津江與禮成江之間寬闊的沖積平原。故此,我打算改變原計劃,以第1軍以和第9軍組成的左翼兵團朝鐵原方向攻擊前進。」

至此,鐵原,終於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中。

這裡,是志願軍的後方補給基地,也是交通樞紐,志願軍的物資和後方機關正在從這裡後撤。從前線陸續退下來的部隊,都在向鐵原靠攏。有的在穿插中已經失去建制,他們需要在那裡獲得補給,然後在其後方整理隊伍並建立一條新的戰略性防線。更重要的是,鐵原以北一馬平川,是朝鮮難得的平原地帶,也正是最適合美軍機械化部隊行動的地區。如果被美軍搶先進佔鐵原,那時這些彈盡糧絕的中國志願軍部隊將很難停下來抵抗,沒有堅固工事的掩護,沒有彈藥,東方人那些刁鑽的戰術將無法施展;「聯合國軍」可以依靠絕對優勢的飛機大炮將他們殲滅在漢江平原北端的丘陵上;如果他們和敵軍賽跑,兩條腿怎能跑得過汽車輪子?餓著肚子的中國人將成為機械化「聯合國軍」圍獵的獵物。

真正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好一個李奇威,就算是換了任何一個中國將軍指揮,大概也不會比他更狡詐而精明。

李奇威的胃口好大,騎1師趕來了,陸戰第1師趕來了,24師趕來了,加拿大25旅趕來了,韓國首都師趕來了。這一戰,美軍集中了4個師的兵力,並配屬韓國,加拿大,英國等其他國家的部隊,以重凌寡,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李奇威是要一舉吃掉志願軍的主力,徹底扭轉朝鮮戰局!

不料,這個計劃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千算萬算,他沒有算到志願軍在此時轉過身來,打出了朝鮮戰場最慘烈的一戰。

從5月28日起,在鐵原前方的丘陵地帶,一支臨危受命的中國軍隊死死擋住了「聯合國軍」的去路,掩護主力重建戰線。這一擋,就把包括幾乎所有世界主要軍事國家最精銳部隊的「聯合國軍」死死擋了整整十四天。中國軍隊甚至在反攻種子山的戰鬥中,依然可以一個反擊消滅一個加拿大連。

彭德懷,在最艱難的時刻,打出了一記天下絕倫的回馬槍。

當他們從鐵原撤下來的時候,志願軍主力已經休整完畢,在三八線嚴陣以待了。失去了進攻衝力的「聯合國軍」鎩羽而歸。從此以後,「聯合國軍」再也沒有做過全殲志願軍主力的作戰計劃。

鐵原,讓他們認識到了,即便是佔據全面優勢的情況下,中國人的骨頭,也絕不是好啃的。

鐵原之戰,在世界戰史上留下了一個謎團,我們忍不住猜測:沒有子彈,沒有糧食,全軍在後退,敵人在追擊,這種情況下,志願軍是怎樣頂住了「聯合國軍」,而且一頂就是14天呢?他們依靠的是什麼?

14天,如果今天世界上某個國家的軍隊與美軍主力硬碰硬地頂上十四天,將是怎樣的感受?14天,夠薩達姆的全軍投降兩次了。也許,只有當時第一線的兩軍軍人,能夠告訴我們當時的真相。就讓我們用這部作品,來揭開鐵原那塵封的歷史吧……

志願軍老兵回憶鐵原之戰,通常都會從五月下旬說起。

1951年5月20日,李奇微中將判斷志願軍參加五次戰役的部隊糧彈已盡,下令所部美軍,韓軍與其他所謂「聯合國軍」部隊全線反擊。

而志願軍此前的攻勢已經取得較大進展,左翼部隊深入到麟蹄以南韓軍縱深,打垮了韓國第二軍團,部隊士氣高昂,右翼部隊最前鋒的189師已經渡過了洪川江,看漢城得扭頭往後。雖然部隊普遍認識到了後勤不足的問題,但大多在等待給養的到來,而沒有意識到後方的運輸線已經被美軍基本切斷,前線各部將面臨無糧無彈的生死關頭。

志願軍總部由於掌握的情況更加全面,通過對前方情況的分析感到了危險,彭德懷下令志願軍部隊從進攻轉入防禦狀態,但這個命令直到5月21日才發出,因此美軍反擊時前線各部此時仍在努力尋找戰機。

雙方都在尋機進攻,兩台龐大的戰爭機器激烈地對撞了。5月20日,各條戰線都爆發了激烈的戰鬥。有的部隊報告,美軍反攻甚至動用了精銳的特種部隊和空降兵。

已經突進到洪川江南岸的189師566團是第一批和美軍反攻部隊遭遇的部隊之一,他們在小裡山和為大規模反擊開路的美軍空降兵狹路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