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炮彈下的渴望:加沙走廊轟炸日記 > 無處可躲 >

無處可躲

加沙市

自從以色列發動「護刃行動」之後,133所學校遭到炮擊,總計有21.5萬名巴勒斯坦人在聯合國機構中避難。

「內塔尼亞胡把我們的家變成廢墟;鄰近地區也變成一座鬼城。」今年56歲的安南·班納說道,而她現在已經無家可歸了。

班納除了拉弗丁學校之外,已經沒有地方能夠投靠,但就連學校也是以色列的攻擊目標之一。十年前,她的家就已經被以軍的坦克炮彈侵略過一次。當時趁著短暫的12小時停火區間,她戒慎恐懼地回到住處,但是眼前的景象卻面目全非、不堪辨識。而她週遭也沒有任何熟悉的地標,班納完全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

三個多星期以來,加沙人民的心中充滿了恐懼與創傷。那些逃過以軍攻擊的生還者現在也一無所有,甚至也找不到一個能夠躲避以軍襲擊的安全處所。全加沙都被以色列炮彈的十字線所瞄準。

「因為我們是巴勒斯坦人,所以不管往哪個方向逃,永遠也躲不掉以色列的炮彈。」她說道。在2008年到2009年以色列對加沙發動的「鑄鉛行動」中,班納失去了她的丈夫和四個兒子,這對她的家人來說是莫大打擊。現在她的家化作殘骸,她仍然不解自己為何會成為攻擊目標。

而56歲的因席拉·阿布易哈斯,她也猜不透為何以軍要找她麻煩。阿布易哈斯跟反抗組織毫無瓜葛,與激進分子也不相往來,她只是一位單純的加沙居民而已。

「以色列沒有辦法直接跟反抗組織的士兵當面對戰,只好把怒氣加諸民百姓身上。他們不僅轟炸住宅,還攻擊每一戶人家和孩童。」

她還透露自己當時為了逃離以色列迫擊炮的侵略,從舒加艾耶逃到了加沙市的拉弗丁學校。但就算跟家人一起躲在這裡,她還是躲不掉炮火襲擊,孩子的背後也彷彿抵著一把無形的槍。

「如果到了九月學校開學,那我們又要去哪裡?」這個時候旁邊有人開口建議:「我們只能逃到海邊了吧……」突然又有另一個人插話:「怎麼可能,你忘記上次以色列從海上的軍艦發射導彈,殺了海灘上的四個孩子嗎?」

「每到深夜,無人機在頭頂盤旋的時候,以色列軍艦就會發射炮彈。然而太陽升起,F-16發射的導彈就會接連而來。」

大家熱烈地討論,但是卻沒有人知道究竟哪裡才是安全的棲身處——住所、學校、醫院、公園、墓園、海灘、清真寺和教堂都相當危險,以色列的炸彈幾乎無所不在。

「不過,要我們投降,全部撤離這片土地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對巴勒斯坦人而言,這就是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家;我們跟加沙生死相依,絕對會永遠守在這裡。」

幾天前,以色列又轟炸了另一所近東救濟和工程處的學校,然而這裡卻是聯合國所謂的「安全天堂」。那些災民原本聽從以色列的命令,從家中撤離,沒料到學校竟然遭到攻擊,總共有16人喪生、數百位災民受傷。

聯合國指出有21.5萬名巴勒斯坦人(超過加沙人口數的10%)到了聯合國的機構中避難。近東救濟和工程處的發言人克裡斯·吉尼斯昨天接受國際媒體聯訪的時候,更不禁潸然淚下。

身為妻子跟12個孩子的母親,阿布易哈斯表示自己完全不知道還有哪個安全的地方可躲。以色列隨時都有可能發動攻擊,逼得阿布易哈斯只好時常確認孩子是否都在身邊,以免有任何一個人在這棟簡陋破舊的學校中走失。

聯合國表示有133間學校遭到以軍的坦克炮彈侵襲。加沙的國土面積如此微小,卻有180萬人定居於此,人口相當稠密,幾乎可以說是地球上最擁擠的國度。以色列發動軍事佔領,更對民眾施加諸多限制,加沙人民都沒有辦法偷偷溜到鄰近的國家;以軍若要瞄準攻擊目標,就像甕中捉鱉般易如反掌。

現在大約有1730名加沙人死亡、9200人受傷。「護刃行動」的罹難人數,已經超越「鑄鉛行動」時期的1417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