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東死生門:巴以行走觀察 > 與阿拉法特共餐 >

與阿拉法特共餐

即將離任的中國駐巴勒斯坦辦事處主任吳久洪大使一行到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阿拉法特官邸,向這位74歲的老人辭行。會談結束後,阿拉法特執意邀請我們共進午餐。

意外的是,午餐不在飯廳進行,而就在我們剛剛結束會談的辦公室裡——因為官邸內根本就沒有像樣的飯廳。剛才,雙方在半張桌邊交談,現在挪到另外半張就餐。兩名白衫黑褲的侍者進來,訓練有素地擺好餐盤刀叉。入座時,我發現杯盤剛好蓋住桌面上一道長長的裂縫。

桌上擺的是「經典」阿拉伯菜餚:烤羊、烤雞、牛肉、果仁湯等。只有阿拉法特的盤中餐與眾不同:兩邊帶把的陶罐、一點蔬菜。他雙手捧住陶罐說:「我就不講究禮節啦。」端起來就喝。一會兒,他就吃完盤子裡的蔬菜,站起來笑瞇瞇地給每個人遞玉米塊。

/阿拉法特接受採訪中

/阿拉法特在官邸外發表聲明

近距離看阿拉法特,我發現他那標誌性黑白格頭巾已經泛黃。聽說他是個非常講究儀表的人,就連跟其他國家元首通電話前都要整理衣冠,以示尊敬。那次共進午餐氣氛輕鬆,我斗膽打破禁區,問起阿拉法特夫人蘇哈和女兒的情況。阿拉法特兩手端著湯,神色變了一下,目光沒有直視我們,淡淡說,她們目前在巴黎或突尼斯居住。

阿拉法特甚至回憶起小時候在耶路撒冷同猶太兒童玩耍的情景。「那時我們從來沒想過他們是猶太人。」他說。對於出生在耶路撒冷的他來說,重返聖城成了此生夙願。

不過,有的傳記作家指出,阿拉法特出生在埃及首都開羅,他的童年也是在那裡度過。

想起前幾天在加沙一處被以色列軍隊摧毀的民房前採訪,一群不到10歲的巴勒斯坦兒童告訴我,不願和他們的猶太同齡人玩耍,因為「長大後他們會像父親祖父一樣」。我向阿拉法特提出這個問題,如何看待過去三年流血衝突在巴以兒童幼小心靈中種下的仇恨?阿拉法特說,巴以人民間的信任已經被摧毀。然後,他指著胸口一枚橄欖枝型的徽章,鐫刻有「和平種子」(peace seeds)兩個英文單詞,枝條上站著兩個手拉手的人形,「這是兩個巴以兒童。」聽我說話的時候,他兩隻眼睛瞪得圓圓的,非常認真;他一笑,眼睛就瞇縫起來,長著稀疏白鬍子的嘴唇顫動得厲害。

辦公室窗戶上堵得嚴嚴實實的沙包已經去掉,但阿拉法特政治顧問拉迪納指給我看窗外:兩層薄水泥板護住玻璃,沙包就在下面。辦公室還是不見天日,燈光長明。阿拉法特感慨,許多事情在目前形勢下很難實施,特別是重建巴以人民間的互信。

告別時,吳久洪大使送給阿拉法特兩件禮品:一是國畫竹子,祝他如青竹挺立;二是一套紫砂壺茶具。阿拉法特笑得合不攏嘴,戴上老花鏡給我們的紀念照片題字:「我最美好的祝福——亞西爾·阿拉法特」。患帕金森症的他,握筆的手不停顫抖,豎筆劃歪歪扭扭。「我也很想送你們禮物,但我現在實在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