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東死生門:巴以行走觀察 > 鞋子的顏色 >

鞋子的顏色

誰抽出寶劍,誰就被寶劍傷害。

——《聖經·新約》

埃雷茲檢查大廳擠滿了準備出加沙的外國記者,以色列軍方卻遲遲沒有放行。士兵塔勒講不出什麼理由,兩手一攤說:「等待奇跡吧。」美聯社的以色列籍阿拉伯記者伊卜拉辛已經等待3個小時,苦笑著說:「我們成了人質。」

20多平方米的檢查大廳裡,各路記者忙於電話外交,聯繫一切可能幫助自己通過檢查站的人。CNN(Cable News Network,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凱莉·沃西手機打沒電了,滿大廳尋找電源插座。

一個正在接電話的記者猛然抬頭,高聲叫:「自殺爆炸!耶路撒冷!」

我看了一下表:下午5點30分。空氣凝結了一兩秒種,記者們又開始撥電話,傳出去同一個信息:「自殺爆炸!耶路撒冷!」

此起彼伏的手機鈴聲過後,事件輪廓逐漸清楚:一名巴勒斯坦人偽裝成正統猶太教徒,在耶路撒冷市中心市場登上14路公共汽車。他乘了一站車,經過一個廣場後,朝車廂中間走了幾步,隨後引爆綁在腰間的重磅炸藥。

16人死,93人受傷。人彈20歲,來自約旦河西岸城市希伯倫,哈馬斯派的。

等著炸加沙吧。根據「暴力循環」的經驗,我在心裡說。

快一個小時了,檢查站的人還是一副「愛等多久等多久」的樣子,我只好返回加沙。拐進城裡,迎面一串救護車閃著紅燈,瘋了似的往一個方向奔。拉來一個巴勒斯坦警察詢問,他只吐出一個詞:「轟炸!」

老遠車子就走不動了。被炸汽車還在冒煙,空氣中的汽油味昨天剛剛聞過——哈馬斯發言人蘭提西乘坐的汽車前一天遭以色列導彈襲擊——是炸蘭提西在先,還是人體炸彈在先,哪一次殺戮是哪一次血洗的前因,抑或後果?

幾個巴勒斯坦人尖叫著「讓開」衝出人群,肩上扛著一具焦黑的屍體。我跑上臨街居民樓,從高處拍攝。一間屋子房門大開,傳出哭聲。踩著碎玻璃走進去,一個女人正抱著3個月大的兒子。「他睡著了,被爆炸聲驚醒。」女人叫希賈,滿臉慍色,「除了冰箱,家裡的東西全倒了。」小穆罕默德受到驚嚇,哭鬧不止。

報復來得如此之快,距離耶路撒冷發生自殺式爆炸不到一個小時。

/哈馬斯發言人蘭提西的汽車被導彈穿透

俯瞰現場,我心裡一沉:這是一個集市,平日人來車往,轟炸發生時,應該正值購物高峰。

以色列武裝直升機還在空中盤旋,嗡嗡作響。圍觀的巴勒斯坦人仰起頭來,指指點點。「一共3輛。」希賈指給我看。3輛焦黑的汽車,成一個「品」字型。圍觀的人情緒激動,掀翻汽車,登上底盤一齊拍手喊:「復仇!復仇!復仇!」

出門時,小穆罕默德還在哭。統計數字說,活在戰爭中的加沙孩子,絕大部分患有心理疾病。

幾個小時後,第二輪空襲撲來,又打死兩個哈馬斯。

第二天,原本見面就說笑的房東哈馬德紅著眼圈,顯然哭了很久。兩個妹妹昨天到市場買衣服,雙雙遭遇空襲喪生。「她們只是去買孩子的衣服……」哈馬德眼淚又下來了。

前一天,蘭提西遇襲現場,我的鞋子染上了紅色的血跡和黑色的汽車焦油。第二天,換了雙白鞋,又染上同樣的顏色。

有人說,新聞造就記者。眼前晃動著小穆罕默德哭泣的臉、憤怒的拳頭和焦黑的屍體,只要低頭看看鞋子的顏色,我無法不祈禱,一切就此結束。

/第一輪空襲後,頭頂戰機又來。地上的人仰起頭來,擔心第二次打擊又至,卻被憤怒、恐懼推擠在一處,不肯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