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東北遊記 > 譯後記 >

譯後記

幾年前的某一天,那時候Michael剛結束《再會,老北京》在中國的宣傳不久,他給我寫郵件,說在吉林,去林場看日軍遺留化學武器的路上,遭到了警察的盤查。沒有抱怨的意思,只是當成一件趣事跟我講,就像他跟我講有一次不得不拿老婆的身份證去坐火車一樣。之後我們陸陸續續有一些郵件往來,他會發一些兒子的照片,講講soho奶爸的生活,中間也穿插著一些這本書的進展。最有趣的是讓我幫他聽幾段錄音並轉化成文字,就是書中的三姨和三姨夫,主要講「抗戰那前兒」的事情。錄音中間,Michael出門小解,於是也錄下了三姨和三姨夫的議論:

(請用東北話朗讀)

三姨夫:這孩子可真扛凍啊,讓他在屋裡上非要上外邊兒去。

三姨:可不嘛。還給我帶了又(肉)來。五花又啊。我問他帶又幹啥啊,他說炒啊,紅燒啊。

……

可以想像戴著耳機的我捧腹大笑的樣子。

在後來的一封郵件裡,Michael告訴我書都寫完了,要交給出版社了,郵件結尾,他寫了句話:「It is even better than the Beijing book. I love it very much.」(比《再會,老北京》還要好,我很愛這本書。)

這句話,大概也能概括我對《東北遊記》的感覺吧。

我第一時間讀了這本書。北京,可能是作為「和平隊」志願者和紀實作家的Michael為了填補這個城市平民生活記錄方面的空白做的一次嘗試;而東北,則是有了家庭,做了爸爸的Michael為了給兒子尋根溯源的一次心甘情願的苦旅。妻子在香港做律師,穿梭於高樓大廈;而他來到妻子童年時期的窮鄉僻壤,做起了「留守丈夫」,個中奇妙,實在不可言說。書裡不時有溫情脈脈「秀恩愛」的文字,他與妻子相互獨立又相互支持的感情,第一次見父母的經歷,不經意間瞥見妻子的表情,這些細膩的描寫,讓我一邊笑說「真肉麻」,一邊感動得眼眶泛淚。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Michael,似乎有種奇異的「平凡力量」。這個「一米八六,屬鼠」的美國人,無論來到什麼異國他鄉,一開始可能挺扎眼,不久就能完全融入當地的環境中,從「賣兒」變成「小梅」。北京的小街小巷裡,他就是住在大雜院的「胡同串子」;到了東北農村,他又成了下農田睡火炕的邊關大漢。三舅三姨這些親戚,毫不見外地催他趕緊生孩子,跟他抱怨大公司的政策,我猜那段時期Michael一開口說中文,是不是也會帶點「大碴子味兒」呢?(直到現在,他還很愛說「哎呀我的媽呀」。)

也許就是因為這種平凡的力量,他筆下的東北與東北人,才這麼親切感人,絲毫沒有某些西方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在春分夏至霜降大雪等各個節氣中流轉的荒地村,既充滿了農人的粗糲,也有著山水不言的美。稻田中的蛙聲蟲鳴,青黃更替,是樸素平實的描寫,卻比很多不切實際的抒情來得更加浪漫。有形形色色的東北人,叮囑他們「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的丈母娘,咂吧著嘴喝白酒的三舅,愛看體育台的三姨夫,為路邊種花而自豪的三姨,聲稱自己和外星人發生過關係的工人……Michael與他們真心交流,忠實記錄他們的言談舉止,有點像文字版的《鄉村愛情》,讀來總讓人有種他們就在你身邊,扯著大嗓門,說著東北話的感覺。不知怎麼的,在閱讀和翻譯的過程中,我總是想起《長河》《邊城》《湘行散記》,想起沈從文先生。他忠實地記錄了湘西的風土人情,恰如Michael在荒地村,滿懷著深情,既是積極的參與者,又是細緻的旁觀者。Michael和沈從文,這兩個人的形象在我心中竟然重合了。他們都是溫厚敏感的記錄者,都為某一個地方,留下了寶貴的地方志。

《再會,老北京》記錄的是城市的變遷,而《東北遊記》則著重地講述了農村的發展。讀到最後,這場有趣的人類學和社會學似的探究,因為小本(他!超!級!可!愛!)的到來,戛然而止。我總歸是有些遺憾的,總感覺Michael應該再經歷一輪春夏秋冬的更替和二十四節氣的流轉(當然他後面又為了這本書重新走訪了一些地方)。不過,就像書中那張簽語餅紙條上寫的,「生命的行程無法預測,沒人能提前寫就他的自傳」。

翻譯Michael的書,是一種妙不可言的經歷。讀著那些文字,我總會頓悟似的說:「咦,就是這樣的呀!」也會不由自主模仿書中人物的說話和動作,體驗他們的情感。另外,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郵件往來,Michael的目標讀者是英語國家的人,而我的自然是中國讀者。於是我們一起討論,書裡一些針對英語文化寫的內容,如何能翻得讓中國讀者更能接受,用中文讀出來更地道,更不露英語的痕跡。至於好不好,相信讀者們自有評斷。感謝Michael,作為我的良師益友,給我極大的發揮空間,也讓旁人眼裡寂寞冷清的翻譯時光,變得妙趣橫生,熱鬧非凡。(旁觀我翻譯的丈夫常說:「你翻譯起Michael的書,經常樂出聲來,手舞足蹈,有的時候還又哭又笑。說實話有點兒嚇人呀。」)

還要感謝我那些東北的朋友們,最初說起這本書時,他們都兩眼放光,表示隨時可以做我的「民俗顧問」。特別是我最好的朋友小玉,你的爽朗和美好,讓我對東北那片土地的好感增加不少。也感謝你耐心的解答,讓我放心使用一些東北特色的方言。

從《再會,老北京》到《東北遊記》,我從一個「中二女青年」,變成已婚少婦。我也有了自己的「弗朗西斯」,我們彼此獨立,相互扶持,從戀愛到結婚,已經走過了將近十年的歷程。他和我的家人一起,不僅給予我愛與呵護,也給予尊重和理解。謝謝你們,是這樣的愛,讓我勇敢前行。

泱泱東北,大地無言,農民在改革的浪潮中一如既往地勞作,城市在歷史的煙塵中日新月異地發展。我唯祈願,這片土地恆久豐饒,荒地的三舅三姨三姨夫和所有淳樸熱情的村民們,能在大時代的浪潮中,健康快樂地生活。

祝你們平安。

何雨珈

2016年7月於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