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互聯網+:從IT到DT > 第2節 起點:組織變革的底層力量 >

第2節 起點:組織變革的底層力量

在形塑和促動這一輪組織管理變革的各種因素中,什麼是核心變量?可以從哪些維度去觀察和思考?

第一,商業模式的轉變是直接動因。與福特製相應的是泰勒制。信息時代的C2B商業模式,也必然要求新的組織管理模式與之相應。這是因為,金字塔式的組織管理模式在根本上是無法快速、有效地與消費者互動的。海爾追求的「人單合一」,也即員工與市場、與消費需求的融合。

第二,信息技術是促動組織變革的根本驅動力。商業權力的重要來源是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分發。最早的計算模式以大型機和小型機為中心,界面不友好,空閒時會浪費計算資源,無法激發用戶的主動性。這些缺點正適應了工業時代典型的組織管理方式——命令與控制。隨後的「客戶機/服務器」計算模式,一大缺點是難以應對大量用戶的並發請求,這其實也剛好反映出了20世紀80年代被(PC機)賦能了的員工與企業集中管理體制之間的矛盾。到了今天,在「雲(雲計算)+網(互聯網)+端(智能終端)」的計算模式下,開放性、分佈式、對等性等技術特徵必然也會映射到組織管理之中。

第三,互聯網的文化基因不容忽視。如果只把互聯網視為一種重大技術,或認為它誕生過程中所內含的那些文化基因理所當然、無需深究,將是一個極大的疏失。正如卡斯特爾的研究所提及,互聯網的文化基因與冷戰氛圍相關,與早期黑客那種合作使用資源的行為準則相關,與20世紀60年代西方校園文化相關,也與一種學術傳統直接相關:追求科學的共同目標,優秀者會贏得聲望和榮譽,同行評論必不可少,同時所有研究成果必須公開。有了對互聯網文化基因的梳理,我們才能夠更好地理解互聯網「人人參與」的理念和「端到端透明」的設計原則。

第四,組織研究領域自身的小邏輯也有一定的影響。與自然科學不同,與諸多社會科學也不同,組織管理領域的研究實踐性很強,本身並不存在一個公認的終極範式。事實上,這一領域的發展節奏經常會在「管理時尚的概念驅動」(其中不乏似是而非、華而不實的觀點與觀念)和「現實問題驅動」之間來回轉換。現在,是回到「現實問題驅動」的時候了:拒絕對大時代、大變革的無感狀態,切實地關注那些來自於現實的真命題、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