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互聯網+:從IT到DT > 第1節 反思:僅僅優化是不夠的 >

第1節 反思:僅僅優化是不夠的

中國企業管理的領軍人張瑞敏提過:「當前的企業和經濟學界有一個現象就是,全世界都在學管理,但是現在大家都感覺往前走不動了。」

索尼前董事長出井伸之曾感慨,「新一代基於互聯網DNA企業的核心能力,在於利用新模式和新技術更加貼近消費者、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並做出預判,所有傳統的產品公司,都只能淪為這種新型用戶平台級公司的附庸,其衰落不是管理能扭轉的。」

2010年,與邁克爾·哈默合著《企業再造》一書的詹姆斯·錢皮總結說:「當今企業管理所涵蓋的那些基礎範疇的理論,已經沒有太多可以創新的空間。」

《追求卓越》自1982年出版後,全球發行量高達千萬冊。但其作者湯姆J.彼得斯在這本書出版20年之際,卻發出了《真誠的懺悔》一文:「第一條新原則是什麼?是GAK!(God Alone Knows,即『天知道』)……這全是重大試驗,是還在進行中的工作,是一個變化著的盛宴,一個實時的進化故事。有人告訴你他知道會出現什麼嗎?別信他!第二條原則是:SAV(Screw Around Vigorously,即『大膽闖』)……現在,很多人在擔心如何清理這場由.COM崩盤引起的過度混亂的局面……不管這些.COM公司讓我們付出什麼代價,都是低廉的……過去4年我們學到的東西比商業史上任何時期學到的都要多。」

種種反思與困惑,並非始於21世紀。

20世紀80~90年代,僵化的科層制就受到了廣泛的批評,發達國家也曾出現一波波大規模的管理思想與管理實踐的創新與推廣,如Workflow(工作流管理)、Benchmarking(標桿管理)、BPR(業務流程再造)等。但人們似乎很難證明這些管理革新是否真的提升了企業的運作效率。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隨著信息時代、「互聯網+」時代的加速到來,工業時代的組織管理範式正在走過成熟期。僅僅進行組織管理上的優化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