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創新者:一群技術狂人和鬼才程序員如何改變世界 > 序一 信息技術的獨特之處 >

序一 信息技術的獨特之處

吳軍豐元資本合夥人,上海交通大學客座研究員

艾薩克森對於中國讀者來講並不陌生,他的《史蒂夫·喬布斯傳》幾乎成了IT(信息技術)行業從業者的必讀書。在他的新書《創新者》中文版即將面世之際,我有幸提前讀到這本書,並為它寫推薦序。

《創新者》一書實際上是這兩個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編年史。信息技術以及由它產生的相關產業,和傳統的工業產業有非常大的不同之處。

首先,它發展迅速,而且經過了近兩個世紀的發展,至今看不到放緩的跡象。相比之下,無論是交通運輸、航空航天,還是化工、醫學和能源等領域,通常在高速發展一段時間後,發展的速度就趨於平穩了。比如,今天的輪船速度比200年前快不了多少,今天我們乘坐的依然是半個世紀前設計的波音747飛機;在過去的30年裡,人類對癌症的認識並沒有多少提高,治療手段的進步也有限。但是,信息領域不一樣,它總是不斷地給我們帶來驚喜,這一點大家都是受益者,就不需要我再贅述了。

信息產業的第二個特點是,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價格在不斷下降,這是它能夠滲入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根本原因。雖然每一種工業品在生產率提高後,價格相對於我們的收入並沒有提高,但是絕對價格還是在上漲的,從日用品到汽車、電冰箱或者醫療儀器都是如此。傳統服務行業價格的上漲更是明顯。但是,在IT領域,價格總是不斷下降的,而其產品的性能、服務的質量卻在提升。這是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反常現象。

通常,我們將上述現象歸結為人類源源不斷的創造力,更具體地講是技術的創新。但是為什麼這種創造力和創新集中體現在IT領域呢?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艾薩克森在書中就試圖通過研究過去兩個世紀和IT革命相關的各個重要發明中文化的因素,給予大家一個新的答案——更準確地講,是理解這個現象的新方法。

對IT革命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是數學,而不是其他什麼特定的技術,這是作者一個新奇的觀點。世界上最早試圖製造計算機以解決複雜問題(微積分中的差分)的是數學家巴貝奇,而影響他來考慮這個問題的則是大詩人拜倫勳爵的女兒埃達·洛夫萊斯,一位對數學癡迷的貴婦名媛。

對計算機技術產生了決定性影響的有兩個人,馮·諾依曼和圖靈,他們都是數學家。前者提出了使用至今的計算機的系統結構,後者劃定了可以計算的問題的邊界。圖靈的很多靈感來自馮·諾依曼的《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一書;另一個給予圖靈很大啟發的是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圖靈順著他的思路,想清楚了可計算性理論,這成為今天計算機科學的基礎。另一位對計算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的是香農,他設計了數字邏輯電路,並用它實現了具體的計算。今天的集成電路,無論多麼複雜,裡面基本的單元都是香農的邏輯電路。可以講,將一切問題變成數學問題是過去兩個世紀IT革命的核心。

對IT革命起了另一個關鍵性作用的是一種文化,或者說一種政策,即政府、大學和企業的合作。而促成這件事的,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萬尼瓦爾·布什,因此有人表示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人對科技發展的影響能超越布什。作為模擬計算機的發明者,曼哈頓計劃的主要倡導者,以及在「二戰」後指導政府科技政策的學者,他不是去建設大型的政府實驗室,而是推動政府與大學和企業的合作。正是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美國才能誕生蓋茨、喬布斯等大批創新者,才能讓互聯網得以快速推廣。大部分國家在發展科技時,看重的是蓋茨、喬布斯這樣的人,但是他們的貢獻是相對孤立的,他們的出現也具有偶然性。只有當一個國家在文化(和制度)層面對創新有了正確的理解時,蓋茨和喬布斯這樣的人才會成批出現。

作者在《創新者》一書中除了闡述上述兩個新穎的觀點,還詳細介紹了計算機和互聯網發展的歷史,讓讀者可以瞭解到過去兩個世紀,特別是過去的80年來世界信息技術發展的細節與過程。為了增加可讀性,作者還講述了一些趣聞逸事,比如當年蓋茨開車超速被拘留的故事,這讓讀者不會對過於專業化的內容感到枯燥。

今天,在中國舉國上下都在創新、創業的時候,大家讀一讀《創新者》這本書,瞭解一下IT革命的歷史、IT產業背後的規律,以及它的文化特點,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最後,再次感謝中信出版集團給我這個機會,分享我對這本書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