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資治通鑒直解 > 元 王 >

元 王

原文 三年,越伐吳,滅之。初越勾踐為吳所敗,棲於會稽,使大夫種行成於吳,吳王許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前,臥即仰膽,飲食即嘗膽,身自耕作,夫人自織,折節下賢,厚遇賓客,賑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苦。二十餘年,其民生長可用,乃以伐吳。

直解 棲,是屯聚。會稽,是山名,在今浙江紹興府地方。行成,是講和。折節,是屈體卑下的意思。元王三年,越王勾踐舉兵伐吳,遂滅其國。初時,勾踐曾與吳王夫差戰敗,國破家亡,只收得些殘軍敗卒,保棲於會稽山上,使其大夫名種者,到吳王軍中講和,願舉國臣服於吳,求赦其死。那時吳王自恃兵力強盛,足以制服勾踐,不思後患,就許他講解而去。勾踐幸得歸國,外雖事吳,內實用范蠡、大夫種之謀,勤苦其身,焦勞其心,日夜思報吳仇,乃置膽於坐處,睡臥時便仰視之,飲食時便取嘗之,示不敢忘其苦也。於是身自耕作,夫人自織,就是自家的衣食,也不敢以勞民。至於士有賢能的,則屈身卑下之,以結賢者的心。賓客從四方來的,則厚禮接待之,以接賓客的心。又愛養百姓每,賑濟其貧窮,弔問其死喪,身與之同勞苦,以結百姓的心。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如此謀了二十餘年,其民生長可用,乃用之以伐吳,殺了吳王夫差,卒滅吳國,而雪會稽之恥焉。夫吳王以勝而驕,故滅;越王以敗而懼,故興。繇是觀之,勝亦可敗,敗亦可勝,只在此心矜驕畏懼之間而已。古語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說:「有以無故而失守,有以多難而興邦。」豈不信哉!

原文 吳王兵敗,棲於姑蘇。吳使人行成,請曰:「孤臣異日得罪於會稽,孤臣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誅孤臣,孤臣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罪。」勾踐不忍,欲許之。范蠡曰:「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豈可逆天乎?且君王早朝晏罷,非為吳耶?謀之二十年,一旦棄之,可乎?且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吳王乃自殺。勾踐既敗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元王使人賜胙,命為伯,諸侯畢賀。元王在位九年崩,子介立。

直解 姑蘇,即今蘇州府地方。吳王夫差既敗,收其殘兵,保棲於姑蘇之山,因使其大夫王孫雄求和於越,自稱為臣,說道:「孤臣昔年嘗舉兵伐越,冒犯君王,得罪於會稽。那時君王使大夫種來講和,孤臣不敢背逆命令,遂與君王講和以歸。今孤臣不道,得罪於君王,致君王舉兵來伐,欲誅孤臣之罪。孤臣生死,惟命是聽。意者亦望如會稽之事,得赦孤臣之罪,願舉國而為臣妾,幸君王憐而許之。」勾踐聞吳人請和之辭,甚是卑屈,心中不忍,要許他和。大夫范蠡諫說:「不可,先年會稽之事,越為吳所敗,是天以越賜吳矣,而吳不取,是逆天也。今日吳為越所敗,是天又以吳賜越也,越豈可違天而不取乎?且君王二十年來,所以早朝晚罷、臥薪嘗膽、苦身焦思者,為要報吳仇,而雪會稽之恥。今日若許他講和,是謀之二十餘年,而棄之一朝,殆養虎以貽患也。且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天固與之,人若棄而不取,必反招殃咎,不可許也。」勾踐用范蠡之言,不與吳和,進兵逼之,吳王自殺而死。勾踐既已平吳,乃舉兵北向渡淮,號令齊國、晉國諸侯,會盟於徐州地方,又致貢獻之禮於周天子。周元王畏其逼,亦使人賜勾踐胙,又命他為諸侯之長。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諸侯都遣人賀之,勾踐遂僭稱霸王。夫吳本太伯之後,於周為同姓,一旦為越所滅,周天子不惟不能正其罪,反從而致胙尊禮之焉,王室衰弱,至是極矣。計元王在位九年而崩,子介立,是為貞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