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 > 繅sāo絲sī >

繅sāo絲sī

【釋義】

把蠶繭煮過後抽出絲來。

【起源與演變】

「絲」的甲骨文字形像一束絲,《說文解字》把其小篆字形解釋為「蠶所吐也」,也就是蠶絲之義。「繅」,《說文解字》將其解釋為「繹繭為絲也」,煮蠶繭抽出蠶絲。《禮記·祭義》中「夫人繅三盆手」說的是繅絲時要把蠶繭在沸水裡浸三次,這樣容易抽出絲線的線頭。《孟子·滕文公下》中有「夫人蠶繅,以為衣服」一句,說的是養蠶、繅絲是為了做衣服。

【字裡字外】

繅絲需要用到繅車。《天工開物》中詳細記載了繅絲的過程。繅絲時要先將蠶繭丟到沸水中,用竹棍攪動水面,慢慢就能看到自然露出的絲線頭。然後要拽出絲線頭,穿入竹針眼中,繞到竹棍做成的滾輪上,之後就是借助繅車不斷抽絲的過程了。如果在繅絲過程中有絲線斷裂,只需要用另一段絲線頭接上去就行,不一定非要接著繞原來的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