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 > 覬ji覦yu >

覬ji覦yu

【釋義】

希望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

【辨析】

「覬」「覦」都是形聲字,都和「看」有關,因此右部均為一個「見」字。注意不要寫錯。

【起源與演變】

「覬」從見,豈聲,意思是希望得到。柳宗元《童區寄傳》:「自毀齒已上,父兄鬻(yu)賣,以覬其利」,其中的「覬其利」就是貪圖錢財,說的是越地的人薄情寡義,為了錢,孩子長到七八歲的時候,就會賣掉。「覦」是非分的希望。「覬覦」作為名詞,指非分的希望或企圖。作為動詞時,指希望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中「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可容外族之讚歎,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一句說的是中國是中國人的,別的國家可以稱讚,但不能覬覦中國領土。現在「覬覦」多用作動詞含貶義。

【例句】

他們強撐著乾癟的軀殼,在寒徹的風中半是覬覦、半是絕望地哀鳴。

李二和《流浪的夢》

【字裡字外】

「覬覦」一詞在史書中並不少見,有關覬覦官位、金錢、美色的記載不勝枚舉,但在封建時期,野心最大的便是對皇位、對天下的覬覦。中國古代每朝每代都在上演篡位的故事,或悲劇,或慘劇,或鬧劇,或喜劇……著名的篡位事件,漢有王莽篡權,魏晉有八王之亂,唐有玄武門之變,宋有陳橋兵變,明有靖難之役……

中國封建皇權歷史上第一個篡位者是嬴胡亥,也就是秦始皇的兒子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嬴政最小的兒子,始皇帝讓他跟隨中車府令趙高學習法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遊。胡亥、趙高,還有丞相李斯隨行。出巡的隊伍到達平原津時,秦始皇疾病纏身,病重而亡。丞相李斯擔心皇帝在外地逝世的消息一旦傳出去,皇子們和各地的勢力會乘機製造變故,因此就暫時沒有發佈喪事消息。

秦始皇臨去世前給長子扶蘇下了一道遺詔,「喪命咸陽而葬」,即讓他立即趕回咸陽來參加喪事。不料,趙高扣下詔書,並勸說李斯一起篡改了遺詔,將胡亥立為太子,同時又假借秦始皇的名義寫了一封信給公子扶蘇、蒙恬,列舉他們的罪狀,命他們自殺。

由於當時是夏季,秦始皇的屍體很快腐敗變臭。為了掩人耳目,趙高以皇帝要吃魚為名,往車裡裝了很多臭鹹魚,而且每天還裝模作樣地到車外請安問候一次。到咸陽後,胡亥繼位成了秦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