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 > 針zhēn灸jiǔ >

針zhēn灸jiǔ

【釋義】

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針具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靠近皮膚或放在皮膚上,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辨析】

灸讀jiǔ,不讀jiū,上半部分是永久的久,是形聲字,不可寫成「炙」(烤、烤肉,所以是月字頭)。

【起源與演變】

針灸是中醫針法和灸法的總稱。

「針」是指以針刺治病。針刺療法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刺激人體特定部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shu)穴,簡稱穴位。

「灸」《說文解字》說解為「灼也」。本義是用艾火燒灼。灸法是以預制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通常以艾草最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隔藥灸」「柳條灸」「燈芯灸」「桑枝灸」等方法。

【例句】

針灸是一門古老的醫學技藝,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傳統醫學寶庫中的寶貴遺產。

【字裡字外】

西晉時候有個人叫皇甫謐,年幼時父母雙亡,由叔父和嬸嬸養大。他二十歲時才開始發奮讀書,卻逐漸變得學識淵博,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四十歲時,他患了風痺病,十分痛苦,在學習上卻仍是不敢怠慢。在生病期間,他自讀了大量醫書,尤其對針灸學十分有興趣。但是隨著不斷深入研究,他發現以前的針灸書籍深奧難懂,同時又存在很多錯誤,於是通過自己的學習體會,摸清了人身的脈絡與穴位,結合已有的醫學著作,悉心鑽研,著述了我國第一部針灸學的著作——《針灸甲乙經》。

該書除了論述有關臟腑、經絡等理論,還記載了全身穴位六百四十九個,穴名三百四十九個,並對各穴位明確定位,對各穴的主治疾病、針灸操作方法和禁忌等都做了詳細描述,並一一糾正了以前的謬誤。這本書成為歷代學者研習針灸學的必讀課本,可以說是針灸學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