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 > 客ke棧zhan >

客ke棧zhan

【釋義】

設備簡陋的旅館,有的兼供客商堆貨並代辦轉運。

【辨析】

「客棧」中的「棧」字容易寫錯或讀錯。「棧」是古代留宿客商或儲存貨物的木屋,因此是木字旁。「棧」的右邊是「戔」,而不是「戈」。還需要注意的是,「棧」字讀作zhan,而不是jian或qiān。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中把「棧」說解為「棚也。竹木之車曰棧」。本義是簡易的棚屋,竹木造的車叫「棧」。可以看出,帶「棧」的詞本義常常和木有關。如「棧車」指的是用竹木造的車,「棧道」指的是在懸崖絕壁上用木頭修建而成的路。

【例句】

北京城裡,連飯店客棧中,都滿佈了偵探。

魯迅《偽自由書·〈殺錯了人〉異議》

【字裡字外】

客棧是以前人們對旅館的一種稱呼。因為古時候人們遠行主要是靠步行或是乘馬車,因此,客棧主要出現於道路兩旁。起初客棧設備比較簡陋,只提供基本的食宿,讓旅客可以有落腳的地方。現在的許多影視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有客人來時,客棧的小二通常會問一句:「客官,請問您是打尖還是住店?」「打尖」指的是稍事休息,吃些食物酒水,而住店則是在客棧中過夜,可見「食」與「宿」是客棧提供的基本服務。當然,隨著客流量的增大,客棧也逐漸增多,而且增加了很多功能,既能供客人消遣,還能為往來的商人提供貨物的儲藏、代辦轉運等服務。

據考證,中國的旅館早在商朝就出現了,不同時期、不同性質的旅館有不同的叫法。《周禮》中記載,在都城以外的大道上,每十里設「廬」,每三十里設「路室」,每五十里設「候館」,供過路的賓客休息或食宿。秦漢時期,設立的「驛傳」,供傳送郵件公文和來往官員居住。晉朝的時候,京城到各州的驛道每四十里有一個「驛」,每二十里有「亭」,不僅供過往官吏食宿,而且也對百姓開放。這些幾乎都是官辦的旅館,當然也有民辦的旅館。南北朝時,出現了一種新興的旅館「邸店」,是供客商食宿、存貨和交易的場所。到了宋代,旅館多稱為「館」,如「四方館」「同文館」「來賓館」等,並出現專為客商存貨的貨棧。明代時,北京還設置有「四夷館」,招待國內各民族和外國使者。

在古往今來的客棧中,最著名的客棧當屬「悅來客棧」了,在金庸、古龍筆下的許多武俠作品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有人戲稱它為「武林第一大連鎖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