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 > 性質·狀態 >

性質·狀態

釋義

形容一個人平平庸庸,沒有志氣,也沒有什麼作為。

辨析

「碌」容易誤寫為「錄」或「祿」。「碌」在《說文解字》裡的解釋為「石貌,從石錄聲」。「碌碌」原指很多石頭的樣子。所以有石字旁。後來引申出繁忙勞苦以及平庸無能的意思。也用作勞碌、忙碌。而「錄」主要是記載和抄寫的意思,用於抄錄、記錄。「祿」本義則是福氣,後常用於指官吏的俸給,用作俸祿、高官厚祿等。

起源與演變

「庸」本義是用的意思。《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庸,用也」。後來引申出平常的、日常的、平凡的意思。《爾雅》解釋說「庸,常也」,「庸」就是平平常常,常用於「平庸」「庸人自擾」等。《戰國策·魏策》中有「此庸夫之怒也」,是說這是平庸的人的憤怒。

例句

我同他們三位,或居天朝,或回本國,無非庸庸碌碌,虛度一生。

李汝珍《鏡花緣》

字裡字外

可能沒有幾個字,可以像「庸」字一樣,在中國儒家文化中,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

儒家講究中庸之道,將中庸看作君子的德行。《論語·雍也》中就寫道「中庸之為德,甚至矣乎,民鮮久矣」,意思是說中庸作為一種最高的德行,現在已經缺失很久了。

那孔子感慨缺失的中庸是什麼呢?

孔子認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意思是說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小人違背中庸。君子能做到中庸是因為君子能夠做到適中,無過無不及。小人違背中庸,因為他們做事肆無忌憚,總走極端。

有人將中庸理解為做事沒有鋒芒,沒有原則地進行折中,當個圓滑的好好先生。但其實這與孔子的本意相去甚遠。在孔子看來,中庸講究要有原則,要在「不偏不倚」的基礎上,做到收放自如,進退有度,游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