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 > 運動·變化 >

運動·變化

釋義

將盡,衰落。

辨析

「闌」用本義是「門前的柵欄」,因此與「門」相關。

起源與演變

「闌」用作名詞時,本義指的是「門前的柵欄」,引申為欄杆。作動詞用時,有殘、盡之義,如「闌殘」「夜闌人靜」等;還有衰退、衰落、消沉的意思,如「意興闌珊」。「闌」還有妄自、擅自之義,如「闌入」「闌出」,表示擅自出入。南唐著名詞人李煜有「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之語,表達了詞人在春日將盡之時,想起自己的際遇,感歎好景不長的淒涼之情。

例句

他像是個始終精進的人,意興闌珊是同他絕對聯不上的。

葉聖陶《倪煥之》

字裡字外

「闌珊」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高頻詞語,大概是因為「闌珊」這個詞所傳達出來的那種哀怨、淒婉的基調符合了騷人墨客傷春悲秋的情懷。

「白髮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闌珊」(白居易《詠懷》)是感慨青春不再,紅顏易老,使得詩人的詩情和酒興也消失了;「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李煜《浪淘沙》)則是詩人夜半聽雨,感慨春光易逝,好景不再;「官況闌珊,慚愧青松守歲寒」(蘇軾《減字木蘭花》)一句是詩人感慨自己仕途不順,傷感悲涼;「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一句則表達了千方百計地尋找佳人後終於在燈火的盡頭看到她的驚喜之情;「歌斷酒闌珊,畫船簫鼓轉,綠楊灣」(賀鑄《小重山》)描寫的是當時詩人參與的一場衣香鬢影的酒會的熱鬧場景;「闌珊玉珮罷霓裳,相對綰紅妝」(納蘭性德《一叢花·詠並蒂蓮》)描寫的則是女子梳妝的旖旎場面。

我國19世紀70年代的作者也常用這個詞比喻「秋意」。由此可見,雖然「闌珊」這個詞有著哀怨、淒婉的意向,但是在真正的使用中,並不總是表達悲觀的情緒,不能一看到這個詞,就武斷地認為整句話的基調都是悲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