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 > 社會活動 >

社會活動

釋義

指競賽中保住上次獲得的冠軍稱號。

辨析

很多人都沒注意到,「冕」字上面並不是「日」或「曰」字,而是沒有封口。「冕」是形聲字,義從「帽」(mao),和帽子有關,帽子如果下面封口,就沒法戴了。因此「冕」的上面是不封口的「曰」,「冒」「帽」等字都是如此。

而「衛」不要誤寫為「位」,不能誤解為是取得冠軍的位置。「衛」不是位置,而是保衛的意思。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中記載:「冕,大夫以上冠也。從帽,免聲。」大意是說,冕是指大夫以上官員的帽冠。意義依從「帽」,讀音同「免」。

也有說法認為「冕」字中的「免」字既表聲,又表意,因為「免」的金文字形像人戴帽子之形,為「冕」的最初寫法。

例句

力圖衛冕的中國男隊將面臨來自歐洲的最有力的挑戰,瑞典隊已對中國隊構成直接的威脅。

《解放日報》1984年8月25日

字裡字外

「冕」又稱「冕冠」「旒冕」,是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舉行重要典禮時所戴的冠帽,後來專指帝王的皇冠,一般人戴的帽子不能叫作「冕」,而叫作「冠」。

相傳黃帝發明了冕。冕通常外面是黑色,裡面是朱紅色。頂部有一塊前圓後方的長方形冕板,寬七至八寸,長一尺二寸至一尺六寸,叫作「延」或「」。延前高後低,略向前傾,表示王者雖地位至高,但不妄自尊大。冕板前後有一串串的垂珠,一般是玉做的,叫作旒,旒數量的多少有嚴格的規定。帝王的冕延前後各垂十二旒。延板左右懸充耳,延板上還懸有一根朱紘,懸掛玉珠,垂到耳邊。冕兩側各有一孔,用來穿插玉笄,以便固定髮髻和冕。據周代禮制,按祭祀典禮的大小規模分別有六種冕,戰國以後冕冠制度遭到破壞,直到東漢明帝時才重新恢復。以後歷代沿用,一直到明代。

宋代以後,只有皇帝才可戴冕,因此,冕又用來專指皇冠,把登上皇位稱為「加冕」。「衛冕」原意是衛護帝王頭上的皇冠,比喻維護帝王的最高統治權力,進而引申為保持體育競賽中的上屆冠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