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 > 具體事物 >

具體事物

釋義

箭前端的尖頭,多用金屬製成,是箭頭上殺傷力最大的地方。

辨析

箭鏃多用金屬製成,所以「鏃」是金字旁。注意:不要寫作「箭簇」。「簇」本義是小竹叢生,也引申為聚集之義,用於「花團錦簇」「簇擁」等。

起源與演變

「鏃」,從金,族聲。「族」的甲骨文字形像是一根旗桿下有兩支矢,表示軍事組織。遠古最初的軍事組織往往以家族為單位,因此,「族」的本義是家族。後來引申出「眾多、成群、群體」之義。現在常用的一些詞,比如「上班族」「民族」等用的都是「族」字的引申義。

例句

古人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說的是學問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頭,只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字裡字外

在中國,弓箭早在原始社會就發明出來了,距今至少已有萬年的歷史。弓箭避免了人類和猛獸直接搏鬥,擴大了捕獵的範圍,對於穴居狩獵為生的原始人類來說可謂一大功臣。接下來,自然而然地,人們在爭鬥中也開始用狩獵的工具做武器,弓箭很快成了一種重要的兵器。《左傳》中提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說明在古代祭祀和戰爭是國家的頭等大事。

箭由羽、稿(箭桿)、箭頭組成。為了使箭在飛行過程中保持穩定,箭頭有一段相當長的鋌(tǐng,指箭頭裝入箭桿的部分)嵌入箭桿。古代箭體基本由竹木、葦稈、木材等製成,所以很難完整保存下來,存留至今最多的就是箭鏃。遠古時代人們用石頭、骨頭等材質製造箭鏃。因加工材質的形狀和製作人的喜好不同,鏃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大小輕重不一,在戰爭中使用不便。後來發明的青銅箭鏃,採用模具澆鑄,後期加工,使鏃的統一性、鋒利性得到了保證,箭也因此很快成為戰爭的主角。「言武事者,首曰弓矢」就說明箭鏃在敵我交戰時發揮著其他武器無可取代的作用。遙想當年,諸葛亮草船借箭,短短一兩個時辰,「借」來的就是十萬支箭。所以,歷朝歷代,軍隊對弓箭都非常重視,武舉科考中必考的就是騎射和步射。

甲骨文中的「族」字小篆中的「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