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 > 銷xiāo聲shēnɡ匿ni跡ji >

銷xiāo聲shēnɡ匿ni跡ji

【釋 義】

隱藏聲音和蹤跡,不公開露面。

【名家解讀】

「銷聲匿跡」這個詞語是在《官場現形記》等白話文小說中經常出現的。這個詞語書寫時最容易寫錯的字是「銷」,因為很多人都會把它錯誤地理解為「聲音消失了」而寫成「消失」的「消」。(張一清)

【辨 析】

「匿」從,「」是一種盛放東西的方形器物,「匿」的本義為隱藏,躲藏。「匿」讀作ni,不要讀成ruo或mi。

你知道嗎?

契丹族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後改國號為「遼」。遼朝統治者重視借鑒吸收漢文化,建立起完備的管理體制,創立了契丹文字,促進農牧業共同繁榮發展。遼朝全盛時期,疆域廣闊,經濟文化繁榮。在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了兩百多年後,公元1125年契丹被金所滅,契丹的名字漸漸從歷史中銷聲匿跡了。

【字裡字外】

「跡」有腳印的意思。《說文解字》序中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傳說中創造漢字的倉頡就是根據鳥獸的足印來創造漢字的。

漢字的發明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在還沒有文字的上古時期,人們用的是在繩子上打結的方法記事。到了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倉頡的史官,黃帝派他專門管理牲口的數目。倉頡很聰明,很快就熟悉了全部的牲口。可慢慢地,倉頡需要管理的事情越來越多,光憑著打結記事的方法已經不夠用了。

有一次,倉頡參加了集體狩獵,當大家走到一個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而爭辯起來。一個老人說要朝東走,因為那裡有羚羊;一個老人堅持要往北走,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倉頡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根據地上野獸的腳印來進行分辨的。

倉頡很受啟發。他想,既然一種腳印代表一種野獸,那麼也可以用各種符號來代表他所管理的東西。於是,倉頡日思夜想,細心觀察天上星宿的分佈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創造出各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這些符號經過推廣和演變,就形成了今天的漢字。

【例 句】

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

竺可楨《大自然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