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 > 書寫,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 >

書寫,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

漢字書寫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電腦、手機等新的工具的普及,工作方式的改變,常常使書寫成為不必要。所有需要書寫的文字,都可以用機器代勞。甚至,只要大致知道要寫的字的讀音,就可以打出需要的字。一些帶有模糊功能的軟件,可以幫助不會正確讀音的人打出需要的漢字。但是,由此帶來的,不僅僅是書寫的樂趣丟失,而且是漢字文化的流失。近三十年來,我國的外國語特別是英語水平,大大提高。國家乃至全民,都為之付出了大量的財力物力。相比之下,漢語文字好像就沒有得到那麼多重視。不用說,作為主要交流工具,中國人應該讀對、寫好自己的文字;在不少國家、地區都對學習漢語漢字越來越重視的當今,把漢語說好,把漢字寫好,更應該是中國人的責任。

漢字聽寫大會,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它承載的功能內涵很豐富,正音,正確讀字,認字,正確書寫,還有推廣普通話的意義。另一項重要功能,就是通過書寫可以加深對漢字字義、漢字文化的理解。

漢字不僅在連綴成句子時表達思想意圖,而且,漢字本身就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和漢字的結字規律是相關聯的。漢字是表意文字。大多數字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許多文化理念就包含在字的本身。比如「仁」字。孔夫子說,「仁者人也」。仁講的是人與人的關係。把人當人,尊重人、愛護人,就是仁的本義。我們再看仁字的構成,發現其意義就在其中。「仁」字從人,再加一個二,這不是明確表達了仁的理念了嗎?又比如,禮,繁體字寫作禮,左側的示,是神,右側則是擺放了對神的供奉。那麼,仔細看這個字,就知道它展示一種嚴肅的儀式,表達一種禮敬。

漢字結構複雜,很多的字十分相像,相互間只有細微的差異,多一點少一點意思都可能發生錯誤或者意思大相逕庭。要做到不寫錯,死記硬背固然可以,但是,如果瞭解了字的來源或造字原則,就不容易寫錯了。比如,「走步」的「步」,最容易發生錯誤的地方是字的下半部,一不小心就多了一點,寫成了「少」。但是,考察這個字的來歷,知道了什麼是「步」,就不會錯了。人怎麼走路?要用兩隻腳。原來這個字一上一下是兩隻腳。上面「止」是一隻,下面對稱的,是另一隻腳,二者一先一後,正是走步的狀態。知道了這一點,就不會把下邊寫成「少」了。又比如,「登」字與「祭」字,上面的部分是不同的,可是不少人常常會將其混淆,或者寫錯。同樣,如果知道了這兩個字是如何構成的,就不會再弄錯。「登」,有自下而上之意。古書上說,,兩足向外,顯然它是兩隻腳的象形。「祭」,按部首它在月部,這個月,是肉月,也就是它的左邊是一塊肉,右邊是一隻手。以手執肉,奉獻給神。瞭解了這些,既不會再寫錯,也不會相混淆。漢字不僅寫正確了,對字的文化內涵也理解得更深刻了。

這次《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許多參賽小選手,都表現出了很高的漢字聽寫水平。而且,不少選手都很注意字的書法,雖然是用硬筆,但其間架,其筆畫,都不乏優美。把字寫對,寫得好看,從來都受到國人的尊崇。通過練習,字寫好了,同時也培養了一種高雅的審美情趣,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些嫻靜,多了一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悟。我希望這樣的活動堅持下去,並且越辦越好。

(《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毛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