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 > 川chuān壅yōng必bi潰kui >

川chuān壅yōng必bi潰kui

釋義

堵塞河流,必將決堤。比喻辦事要因勢利導,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後果。

名家解讀

「川壅必潰」來自《國語》,原文是「川壅而潰」,它前面的那句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酈波)

「壅」在字形上容易犯一個錯誤,其上部的左邊是「鄉」字,不要寫成「」。(張一清)

辨析

「川」指河流;「壅」為「堵塞」;「潰」指決口,堤岸崩壞。「川壅必潰」就是指堵塞河流,必定會決堤。

你知道嗎?

《韓非子》:「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意思是說千里長的大堤,往往因為螞蟻的洞穴而決口。有故事講道:黃河邊有一片村莊,為防止黃河水患,農民們築起長長的堤壩。一天,有個老農偶然發現堤壩上的螞蟻窩猛增了許多,他正要回村去報告,路上遇見了他的兒子。他的兒子聽後不以為意,認為幾隻小小的螞蟻毀壞不了堅固的長堤,於是拉老農一起下田了。當晚風雨交加,黃河水猛漲,咆哮的河水從螞蟻窩滲透出來,最終堤決人淹。

字裡字外

「川壅而潰」出自《國語·周語上》中「召公諫厲王弭謗」的故事。

周厲王暴虐,百姓紛紛指責他。召穆公對厲王說:「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厲王聽了勃然大怒,下令禁止國人批評朝政,還從衛國找來一個巫師,要他專門刺探批評朝政的人。厲王說:「如果發現有人在背後誹謗我,你就立即報告,我會嚴懲這些刁民。」於是,衛巫派了一批人到處察聽,這些人經常藉機敲詐勒索,誰要是不從,就誣告誰謀反。

厲王聽信了衛巫的報告,殺了不少國人。在這樣的壓力下,國人真的不敢在公開場合議論國事了。就是在路上碰到熟人,人們也不敢交談招呼,只交換一下眼色,就匆匆地走開。

厲王發現批評朝政的人漸漸少了下來,十分滿意。有一次,召穆公去見厲王,厲王高興地對他說:「你看,現在老百姓都同意我的做法,沒有人反對了呢。」召穆公歎了一口氣說:「您這是強行封老百姓的嘴,哪裡是老百姓真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了啊!這怎麼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讓人說話,比堵住河流還要危險哪!治水必須疏通河道,讓水流到大海;治國也是一樣,必須引導百姓說話。硬堵住河流,等到決口,傷害的人一定會更多;硬堵住人的嘴,比堵塞河流的後患更為嚴重,是要闖大禍的呀!」

厲王不以為然,反而變本加厲。過了三年,國人忍無可忍,終於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