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 > 率shuai爾er操cāo觚gū >

率shuai爾er操cāo觚gū

釋義

原本形容文思敏捷。後指未經慎重考慮,輕率地寫。

名家解讀

「觚」是方木,古人用它來書寫。「率爾操觚」最早表示文思敏捷,也表示有點過於輕率。(蒙曼)

觚,最早是葫蘆,後來是方木的意思。這個「觚」字還出現在漢代的蒙學書《急就篇》中,其第一句話「急就奇觚與眾異」,就是說我寫出來的東西,與別人不同,在這裡用的是喻文的方式。(張一清)

辨析

「觚」在古代意思很多,它可以指用來做書寫材料的木簡,也可以指古代的一種飲酒器。它還可以作稜角講,此外,還有劍柄的意思。

你知道嗎?

作為飲酒器具,觚一般由青銅製成,在商代和西周初期非常盛行。據考證,古代最基本的成組酒器就是爵與觚。觚比爵的容量大,是純粹的飲酒器,而爵還可以兼作溫酒之用。商周時,觚和爵都是珍貴的禮器,只有祭祀或者宴禮儀式上才能夠使用。

字裡字外

除了「率爾操觚」,古時候還有很多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文思敏捷,比如「文不加點」。「文不加點」的「點」是塗上墨點,表示刪去、改動的意思。「文不加點」是指寫文章的水平極高,一氣呵成,無須修改。據蕭統《文選·禰衡·鸚鵡賦序》記載:「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

禰衡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少年時就有才名,恃才傲物,喜歡譏諷權貴。孔融愛惜他的才華,多次向曹操推薦他。開始時曹操也很想見他,但禰衡狂傲,拒絕了曹操的召見,還對曹操頗多微詞。這讓曹操著實惱怒,但因為禰衡才名太盛,曹操不願意背上誅殺賢士的惡名,就假裝大度,放過了禰衡。後來,曹操聽說禰衡擅長擊鼓,便將禰衡召為鼓吏,並讓他當眾擊鼓,想讓他難堪。沒想到,禰衡竟然當眾脫光衣服,反過來羞辱了曹操。曹操將他遣送給了劉表。劉表同樣受不了禰衡的輕慢,又把禰衡送到了江夏黃祖那裡。

初時,黃祖很重視禰衡。有一次,黃祖的兒子黃射舉辦宴會,有人獻給他一隻鸚鵡。禰衡在黃射要求下,即席寫下了《鸚鵡賦》,文辭華麗,情懷慷慨,文不加點。但後來禰衡狂性發作,頂撞了黃祖。黃祖一怒之下命人殺了禰衡。

例句

綜合而論斷之,自愧未能,尚須假以時日,悉心研究,非可以率爾操觚也。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