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 > 旌jīng纛dao >

旌jīng纛dao

釋義

指大旗。也泛指旗幟。

名家解讀

「旌纛」常常指古代打仗時軍中主帥的帥旗,也稱「大纛旗」或「高牙大纛」。例如歐陽修《晝錦堂記》:「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纛」這個字本身指的就是形制比較大的旗幟,上面往往還有毛、羽、絲、珠等裝飾物。這個字的筆畫較多,結構複雜,記認的時候務必要仔細。(張一清)

辨析

「旌」的本義是指古代用犛牛尾或五色羽毛裝飾竿頭的旗子,後泛指各種旗子。「旌」也可當「表揚」講,如「以旌其功」。「旌」的讀音為jīng,不要誤讀為shēng。

你知道嗎?

《周禮》中記載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和凶禮。吉禮是五禮之冠,是對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禮。嘉禮是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凶禮是哀憫弔唁之禮。

字裡字外

「纛」指古代行軍中或重要典禮上的大旗,唐代詩人許渾在《中秋夕寄大梁劉尚書》一詩中寫道:「柳營出號風生纛,蓮幕題詩月上樓。」

我國是世界上出現軍旗最早的國家之一,據說原始社會後期的人們就以旗幟作為聚集族人的標誌。

我國古代的軍旗常常繪有不同的圖案,比如鳥隼或者熊虎。不同的旗色、大小、旗桿長短和裝飾,表明率兵者地位的不同。

除了圖案外,各朝代的軍旗均會繡上朝代的字樣,比如唐朝的軍旗上就繡有「唐」字。

此外,統帥和將領也會在旗上繡自己的姓,用來與別的軍隊相區別。比如關羽的「關」字旗,岳家軍的「岳」字旗。

也有以稱號為旗的,如闖王李自成的起義軍扛的是「闖」字旗。

隨著社會發展和指揮軍隊的需要,旗幟樣式不斷改進,種類不斷增多。明朝軍事家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設有主將用的三軍司命旗、識別將領身份的認旗等。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八旗軍就是根據旗幟圖案和顏色而命名的,即畫龍和不畫龍的黃、紅、白、藍四色共八種旗幟。清太宗皇太極時代,八旗軍的旗幟不再畫龍,而是用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和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相區別。

例句

迢遞瞻旌纛,浮陽寄詠言。

賈島《寄滄州李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