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 > 勍qing敵di >

勍qing敵di

釋義

強大的對手。

名家解讀

「勍」指強大。「京」本身的古文字形就是高土堆上建有瞭望棚,意思是「高大」,例如「京倉」就是又高又大的糧倉。「京」的右邊再加上「力」,既高大,又有力量,顯然這就意味著「強大而有力量」了。(張一清)

辨析

「勍」是形聲字,從力,京聲,不要讀成jīng或qiong。

你知道嗎?

「勍敵之人」出自《左傳》。公元前638年,宋、楚兩國為了爭奪中原霸權在泓水邊進行了一場戰爭。戰爭開始時,宋軍處於有利地位,本可以趁楚軍沒有全部渡河、渡河之後沒有擺開陣勢兩次機會來擊潰對方,但宋襄公執意「不殺傷已經受傷的敵人」,「不擒頭髮花白的老人」,「不依靠險阻取勝」,而沒能抓住有利的戰機。子魚批評宋襄公不懂戰爭,他認為「強大的敵人,由於地形狹隘而沒有擺開陣勢,這是上天在幫助我方,趁敵人受阻而進攻才是正確的做法」。宋襄公不聽取子魚的意見,結果導致戰爭失敗,自己也受了重傷。

字裡字外

我國古代戰爭中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例,因此,對戰雙方實力的強弱不僅僅取決於士卒數量的多少。在淝水之戰中,東晉以僅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擁有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由此衰敗滅亡。我們都熟悉的成語「草木皆兵」就是出自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八月,前秦苻堅率領八十七萬大軍從長安出發攻打江南的東晉。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八萬前去抵抗。苻堅依仗自己雄厚的兵力和強大的軍威,認為征服東晉是非常容易的事,在戰略上便有了驕傲輕敵的心理。不料,苻堅的先鋒部隊在洛澗一帶被晉軍偷襲,被打得潰不成軍。前秦軍銳氣大挫,軍心動搖。

苻堅在得知晉軍正向壽陽前進時,便和弟弟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觀察淝水對岸晉軍的動靜,他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桅桿林立,戰船密佈。再向北望八公山,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行進。苻堅頓時大驚失色,他回過頭對弟弟說:「晉軍是多麼強大的對手啊!你怎麼能說他們兵力不足呢?」

出師不利使苻堅由輕敵變為怕敵,後來,苻堅中了謝玄的計策,命令軍隊向後退,打算利用晉軍渡河的時機發動突襲。沒想到,後退的軍令一下,晉軍渡水發動突擊,前秦軍如潮水一般潰敗,士兵被打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前秦軍在淝水一戰中大敗,苻融戰死,苻堅中箭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