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 > 稗bai販fan >

稗bai販fan

釋義

指小商販。

名家解讀

「稗子」是一種雜草,由此,「稗」就有了「微小,瑣碎」的意思,形容微不足道。比如我們熟悉的「稗官野史」一詞中的「稗官」就是「品級很低的小官」。另外「稗說瑣語」指的是微不足道的瑣碎言辭,如明代王廷相《答孟望之論〈慎言〉》:「今曰春雪五出,此亦稗說瑣語,烏足憑信?」(張一清)

辨析

「稗」讀作bai,不要讀成bǐ或bēi。「稗」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稻田里的有害雜草。「稗」在書寫時,要注意與「椑」字相區分。「椑」讀作bēi,是古書上說的一種柿子。

你知道嗎?

「稗官」專門負責給皇帝搜集一些街談巷語、道聽途說,後來稱小說或小說家為稗官。「稗官野史」指的是古代的小說和私人編撰的史書,泛稱記載逸聞瑣事的文字。

字裡字外

我國古代把經商之人稱作「商賈(gǔ)」,當時有「行商坐賈」的說法,意思是說,流動著販賣商品的人稱為「商」,開一個店舖賣東西的人叫作「賈」,後用「商賈」泛指做買賣的人。

范蠡是春秋末期楚國人,在越王勾踐兵敗會稽山被吳王囚禁期間,范蠡憑借自己的智謀幫助勾踐重返越國,並協助越王振興國家。但在勾踐成就霸業之後,范蠡卻棄官從商,因為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和「功高震主」的後果,所以堅決棄官隱退。離開越國的范蠡來到齊國,帶領全家人「耕於海畔,苦身戮力」,幾年時間便「致產數十萬」,成為當地巨富。

范蠡很講究經商的智慧,「范蠡販馬」的故事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范蠡在陶邑的時候,得知吳越一帶需要好馬,便打算做販馬的生意。但在兵荒馬亂的時期,要想把馬匹運到吳越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沿途有很多強盜,他們的搶掠常常令商人血本無歸,甚至還有可能搭上性命。這時,范蠡瞭解到北方有一個很有勢力的巨商姜子盾,他由於經常販運麻布到吳越,早已用金銀買通了沿途強盜。於是,范蠡寫了一張榜文張貼在城門口,說范蠡新組建的馬隊可免費幫人向吳越運送貨物。不出所料,姜子盾主動找到范蠡,求運麻布。范蠡欣然同意。就這樣,范蠡與姜子盾一路同行,貨物和馬匹都安全到達吳越,馬匹很快賣出,范蠡也因此賺了一大筆錢。

范蠡之所以被後人譽為「商聖」,更主要的是因為他仗義疏財。范蠡能發家致富,又能施善鄉梓,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活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