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一定愛讀的國學常識 > 第十一章 散文和駢文 一一八 唐宋八大古文家 >

第十一章 散文和駢文 一一八 唐宋八大古文家

駢文及古文兩個名詞都是唐朝文學革新運動中產生的。所謂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明代人所選定,唐佔兩家,即韓愈、柳宗元,宋佔六家,即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及三蘇(蘇洵及其二子蘇軾、蘇轍)。

古文運動的主帥是韓愈(字退之,世稱昌黎先生),後世說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系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古文運動的產生,系因唐朝政治穩定以後,經濟發展,社會事態趨於複雜,專講形式之美而內容貧乏的駢文,不能適應客觀的需要,加以佛學的輸入,引起儒家的哲學興趣,而經義註疏之學,又因政府提倡而興起,這些說理或解釋的文字,也不是呆板浮華的駢文所能擔負。自東漢以至唐初,文學一天天向形式美方面發展,最後完全成為風雲月露的文字遊戲,與現實脫離。

韓愈提倡古文,以「文以載道」的口號(這口號到後世變成了道學氣的文學觀念,妨害純文藝的發展),打擊唯美主義的文藝理論,並且以繼續先秦、西漢的傳統為號召,但他並不是主張製造假古董,曾提出「唯陳言之務去」的原則。實際上所謂古文,只是從駢體解放出來的自由活潑的散體文字,這種形式的解放,在北周時即已萌芽,如蘇綽用樸素文筆作《大誥》是,後來隋文帝也下詔禁止浮艷文字,提倡實錄,唐初陳子昂及李華等也是不滿意駢文,並作過散文的,到了韓、柳時代,古文運動便成熟了。

就韓、柳兩人的文章看,韓的純文學作品較少,論文較多,作風雄渾奔放,其抒情散文如《祭十二郎文》等亦甚好;柳的山水遊記及寓言(如《郭橐駝傳》、《梓人傳》、《三戒》等)都是很好的散文,寫得精緻雋永,大約是受了《山海經》(周秦時記載傳說故事的書)及《水經注》(北魏酈道元作的,描寫風景很有趣致,為駢文時代的優秀散文作品)的一些影響。唐朝古文運動的人物還有李翱、張籍、皇甫湜等,作品不及韓、柳的好。

宋代第一散文作家是歐陽修,他的《瀧岡阡表》、《釋惟儼文集序》、《蘇氏文集序》、《江鄰幾文集序》、《梅聖俞詩集序》、《釋秘演詩集序》、《峴山亭記》等篇,都是很好的抒情之作。其餘五大家,都是歐陽提拔出來的,但他們很少作文藝的散文,其中蘇軾的作品比較好,但仍以論說文為多。三蘇都長於論說,承繼縱橫策士的傳統。蘇軾最喜歡研究《孟子》、《莊子》、《檀弓》(《禮記》中的一篇),蘇洵喜歡研究《戰國策》及《韓非子》,當然受它們的影響。除這數人以外,柳開是宋代古文運動最早的一人,其後又有蘇舜欽等,至於文章作得好的,還有司馬光、范仲淹等。

宋代還有程、朱等理學家的「語錄」文字,用白話寫的,明代王陽明的《傳習錄》也仿這種體裁,後人稱為「語錄體」,這種文體原系佛家所創,古文家嫌其淺俗,相戒不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