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孫子兵法 > 《孫子兵法》讀後感——孫子兵法與機會成本 >

《孫子兵法》讀後感——孫子兵法與機會成本

  最近看到歷史頻道解讀孫子兵法的節目中講,較之傳統上攻城掠地,殊死殺伐以求威名榮耀,類似象棋的戰爭理念,孫子兵法更像在下圍棋:一盤棋,表面看去風起雲湧,實際上卻可以不殺一子,以最小的消耗尋求最大的利益。Allinall,SunTzucarednothingbutvictory

於是趕緊上網弄了本武宮正樹寫的入門教材,企圖重拾年少時半吊子都算不上的愛好。按先前的印象,作為所謂“宇宙流”的開創者,此公下棋可謂大氣磅礡,氣象萬千,不糾纏於一城一池的得失,旨在宏觀構圖,雄才偉略。一言以蔽之,我覺著哥們下棋應該和Moon亂礦有一拼。

不想這實在是對大師的誤解,書一開篇,武宮正樹就指出了一個常見的錯誤:行棋時一味追求格局的宏大,而不是將既有子力分佈所提一供的可能性納入考量;這樣一來,即便構築起所謂的“大模樣”,也會因為子力配置效率的低下,留給對手無數蠶食和打壓“大模樣”生存空間的機會。

多年來受主流商業邏輯的耳濡目染,漸漸把“機會成本”較之“沉默成本”在引導決策方面的優越視作當然。武宮達人的教誨可謂拍案驚奇。並非是說機會成本這個概念不好——Don’tcryoverspiltmilk,防止我們因為一些無可改變的既成事實束縛住了手腳,而應當理智的專注於未來的諸多可能性,這樣才有益於本就面向未來的決策制定。

然而一味強調機會成本,影響了我們對過去的態度。Don’tcryoverspiltmilk.Indeed.Neithershallweignoreit.不錯,已經發生的無可改變,然而既然發生了也不該視而不見。牛奶撒了是無可挽回的損失,但這個事件本身提一供的可充分挖掘的意義絕不應該被我們的MovingOn所抹殺。武宮正樹指出的行棋要充分利用先前的棋子分佈,便是這種態度。落子無悔,此話不假。然而僵死的棋子,哪怕僅僅是敗招、昏招,不僅有可能成為日後劫材,甚至為未來走勢提一供呼應,或者作為配合大局的棄子選項也頗有裨益。

在這一點上,孫子兵法中講得更為一精一妙:“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捨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意思就是說,如果敵軍派了間諜到我方來刺探軍情,切不可出於氣惱將他殺死,一定要以重金收買,開導魅惑,讓他成為doubleagent,進而向原本的僱主散發假情報,協助我方實施反間計。

在孫子的眼中,任何事件都是鮮活而有價值的,已經發生的事件並不因為無可改變而“沉默”。落下的棋子,切不可輕易放棄,因為“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決策者貪圖不受歷史羈絆的一時草率,萬千家庭便生靈塗炭。

昨天聽刀J*B述《天朝的崩潰》時,記下了這樣一句話:1840年的鴉片戰爭,作為兩千年來東西方文明最大規模的一次接觸,其勝敗結局勢必將主導後來整個世界的發展走向。

之後的歷史也恰如其份的印證了這一點。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的商業邏輯殖民了大半個地球,然而當我發現,西方人以近乎崇拜的語調誦讀著我們爛熟心中卻又不曾甚解的文本,當我站在他們的視角,用他們的語言領略我們先祖的智慧時,不禁被孫子為黎名蒼生之福祉計的覺悟所感動:

TheartofwarisofvitalimportancetotheState.Itisamatteroflifeanddeath,aroadeithertosafetyortoruin.Henceitisasubjectofinquirywhichcanonnoaccountbeneglected.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而這樣的理念在兩千年後仍有一絲機會挽救眾生於水火。當拉姆斯菲爾德用不可靠的情報,慫恿布什跳進伊拉克戰爭的泥潭,鮑威爾說了這樣一番話:“Ijustdon’tgetit,Mr.President,Idon’t.BecauseIamasoldier.AndI’dbemightysurebeforeIputyoungAmericanlivesat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