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論語 > 《論語》讀後感——充滿魅力的人 >

《論語》讀後感——充滿魅力的人

我每一次看《論語》,都會覺得,我比較喜歡論語裡的那個孔子:比起朱熹的孔子,要可愛多了,真實多了。他喜歡穿得體面,喜歡安安靜靜的發呆,喜歡有事沒事發發牢騷,做一些每個老頭都會做的事情。
不瞭解儒家的人,不瞭解孔子的人,往往會覺得,一個擁有萬世師表盛名的人肯定已經超過了人的範圍了,他被神話了,變成了一個符號。彷彿只要說出他的名字,任何不值一提的事情都會鑲上一圈金邊,他像是一枚刻著“通過”的印章,所有被他輕輕敲打的人事物,都一下子變得趾高氣昂起來,頭也不回的走到“形而上”的王國去了。天可憐見,這個到處碰壁的理論家,恐怕自己都沒有想過會在千百年後得到這樣的尊榮吧!

我喜歡的孔子,真摯,誠實,善良,熱情,有著不可救藥的真。
他沒有道家的虛無,他願意從自己做起,一步步,一個人一個人,一件事一件事,改變這個世界,他是四分之一的現實主義者。
他沒有墨家那麼清教徒,他喜歡體面的生活,喜歡聽聽音樂看看書,偶爾出遊,即使拮据也不願意失去身份,他是四分之一享樂主義者。
他沒有縱橫家的投機倒把,到頭來只好回去寫書,七十多歲了沒有什麼大成就,他想著按照自己的方案改變這個世界,就不願意妥協了,他是四分之一的理想主義者。
他沒有-陰-陽家的虛無縹緲,他總是記著人,心心唸唸要“愛人”,仁也好,義也好,都是人,他是四分之一的人文主義者。

他的人生,沒有什麼輝煌的記錄,可以稱得上“業績”的,除了寫了幾本書,就是收了三千個學生,出現了七十二個賢人,雖然按照今天的升學率,那簡直不值一提。
這樣的性*格,這樣的業績,放在今天,恐怕沒有一個學校願意聘用他。可是,這個人,即使剝除掉那層人為的神話外衣,還是稱得上,萬世師表。

作為老師的孔子,是霸道的。他所教授的,都是自己人為正確的東西。他是自我存在感那麼強烈的人,時時刻刻都記得自己的理想與方案,為了這個理想他奮鬥了一輩子,沒有道理在當老師的時候放棄,所以,他理所當然的用自己的理論建造出自己的理想世界,把他的學生們統統變成了那個世界的捍衛者。
孔子那麼自信於自己的理論,以至於,千百年以後,所有的人都相信了。他的這種自信,與其說來源於理性*的分析,不如說,純粹是一種異想天開。可是,他就是這樣異想天開了一輩子,沒有放棄,沒有悲傷,彷彿篤定一般,過著自己的人生,偶爾發發牢騷,偶爾發發感歎。他是真正的夢想家,他明白夢想與現實的關係並不是兩條平行線的關係,而是,此消彼長,相互作用的關係。現實規範著夢想,同時,也被夢想改變著,一點一點。他深諳此道,因此,安享天年。
我總覺得,他這樣心心唸唸於改變世界的人,他會願意寫書育人,當然與他的四處碰壁分不開,更重要的是,他願意相信夢想的力量。既然沒有辦法通過自上而下的統一改革來改變這個世界,那麼,就專心傳播自己的理論與夢想,讓更多人的參與到這個夢想當中來,從一個人到一個zheng府,從地方到中央,從一個夢想到一個世界。一個孔子沒有辦法做成的事情,交給千千萬萬個孔子的學生去做,一個孔子改變不了的事情,交給千千萬萬儒家的信仰者去做,當孔子的夢想變成全世界的夢想的時候,是謂大同!
這樣執著於夢想的孔子,根本不是後世儒家各派所能想像的,他不是乾巴巴的教條,也絲毫沒有迂腐的味道,他純粹得那麼迷人,那麼有力量。

作為老師的孔子,說了一個足夠他成為教師典範的詞語,因人施教。我一直在想,這個從來沒有念過師範的人,怎麼會那麼懂得教育的意義,輕而易舉的就說出了教育的最大規則。我們現在的老師,從各種專業學校裡畢業出來,有著各種各樣的證書,可是,對於這樣一個簡單的規則卻始終視而不見。孔子那麼一個心心唸唸要改變世界的夢想家,怎麼這麼輕易就做到了呢?
孔子對待顏回,開始是以為他天資駑鈍,以至於在聽課的時候沒有絲毫反應,既回答不出問題,也提不出問題,就有些失望,以為收了一個笨蛋當學生,白白浪費自己的心力。後來觀察顏回的為人處世,發現,顏回很好的實踐了自己的理論。他才感歎說,原來這個學生並不是一個笨蛋,而是一個內斂的實踐派。不會巧言令色*,只會踏踏實實。後來孔子說最得意的弟子是顏回,也有一點驕傲的意思在裡面,畢竟,孔子自己都很難完全實踐的理論,顏回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如果放到今天,一個在學校裡沉悶的學生,在考試當中沒有太起眼的成績,在課堂上也不積極舉手發言,到了課後甚至不主動問老師問題,那麼,這個學生的家長就會被請到學校裡來,那麼,這個學生就會面臨最嚴厲的斥責。老師將這類學生稱為“不上進”,這是比天資差與頑劣更恐怖的批評,足以讓每一個家長徹底失望。
可是,我們如果檢討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會發現,孔子是對的。教育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高分或者老師的褒獎,教育的目的在於,讓一個人變得更好,變得更符合他所受的那種教育。比起分數或者褒獎,能夠在面對世界,面對自己的時候游刃有餘更重要。教育會讓一個人更明白世界是怎麼回事,人生是怎麼回事,在他面臨選擇的時候,能夠做出符合理性*與道德的決定。一個全科滿分的人如果不能在人人貪一污的時候拒絕同流合污,那麼,他的教育就是失敗的。
孔子實踐了因人施教,單憑這一點,也足以萬世師表了。

後來的人沒有人敢好好評價孔子,他被越來越神化了,到了一個人很難達到的高度之後,人們就把他定格在那裡,不敢輕易移動。
真是可惜,明明,明明,明明,就是一個充滿魅力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