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沈石溪動物傳奇故事 > 猩猩的地獄全文在線閱讀 >

猩猩的地獄全文在線閱讀

 存在主義大師薩特有句名言:他人即地獄。這句話套用在圓通山動物園那只名叫丹曼的猩猩身上,應改為它猩即地獄。

揣摩薩特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說在人際交往中,免不了有競爭和摩擦,他人的出現,將限制你的自由,給你的生活設置障礙,給你的心靈造成傷害和痛苦。

丹曼的遭遇,為薩特這句名言提供了另一種註解。

原先,圓通山動物園養著母女兩隻雌猩猩,母猩猩老死了,留下女兒丹曼。偌大的籠捨裡,只有一隻猩猩居住,形影相吊,煢煢孑立,未免冷清。丹曼常佇立在籠邊,手抓住鐵欄杆,用一種淒涼的表情遙望遠方,那副愁眉不展的樣子,分明是在提醒我們,它很寂寞,很苦悶,渴望有同伴。於是,我們從北京動物園又購來一隻名叫山田的雄猩猩、一隻名叫卡路的雄猩猩和一隻名叫阿蘭的雌猩猩。一方面熱鬧猩猩館,為遊客助興,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丹曼解除孤單和寂寞。

誰也沒有想到,丹曼並不歡迎新來的夥伴,一見到它們,便毛髮聳起,發出恐怖的尖叫。山田、卡路和阿蘭也都不喜歡和同類待在一起,各自佔據籠捨的一個角落,面向籠網,那樣子,似乎離同伴越遠越好。餵食時,丹曼不再像過去那樣邁著悠閒的步伐走向食槽了,它斜起眼,用高度警惕的目光窺望著其他三隻猩猩,慢慢接近食物,抓到一隻木瓜或一根胡蘿蔔後,逃也似的回到自己的角落,狼吞虎嚥,生怕被其他猩猩搶了去。

有時,丹曼和阿蘭在小水池邊相遇,雙方立刻會擺出鬥毆的姿勢,齜牙咧嘴地相互咆哮。而山田和卡路兩隻雄猩猩,還時常大打出手,把個寧靜的猩猩館鬧得烏煙瘴氣。猩猩們彼此憎惡,沒有任何團結友愛的表現。

終於有一天,丹曼在和阿蘭大吵一架後,指爪抓住籠網,奮力搖晃,朝熟識的飼養員發出如泣如訴的吼叫,意思很明顯,是在央求我們把另外三隻猩猩弄走!

如此不合群的動物,還是不多見的。後來我們查閱了有關猩猩的研究資料,這才理解丹曼孤僻行為背後的生物學原因。

猩猩又稱黃猩猩或紅猩猩,和大猩猩、黑猩猩是同科異屬的兄弟。雖然同為靈長類,習性卻相差甚遠。大猩猩、黑猩猩喜歡群居,每群有幾十隻,而猩猩生性孤獨,從不群居,最多兩三隻暫時聚在一起,但也很快就會分道揚鑣、各奔東西。

有一種觀點認為,猩猩之所以習慣單獨生活,主要是因為猩猩的食物--無花果、紅毛丹、芒果、蜂蜜等在山野分佈得很分散,不適於集體採擷,而長期的單獨覓食造成了罕見的孤僻心理。

然而,在動物園裡,沒有食物緊張的問題,吃的是大鍋飯,想吃多少有多少,但猩猩仍不願與同類相處,這說明它們並非是受覓食壓力而被迫單身獨處的,很可能在它們的遺傳細胞裡就帶著自私的基因。

既然猩猩天生就是孤獨者,既然它們彼此不能和睦相處,既然關在一起整天打打鬧鬧,那就乾脆把它們分開算了。

我們將山田、卡路和阿蘭搬出猩猩館。丹曼又恢復了單身猩猩的日子。

開頭兩天,丹曼為其他三隻猩猩的離去而深感高興,自由地在籠捨裡走來走去,繃緊的神經鬆弛了,見到熟識的飼養員,點頭晃腦,發出“嗚嗚”親切的叫聲,好像在謝謝他們把它從地獄裡解救出來。然而,-個星期後,丹曼的情緒開始低落,整天悶悶不樂地坐在籠捨中央,活動量減少,食量也銳減,見到熟識的飼養員,挺不高興地板起臉,歐歐抱怨地吼叫,好像誰得罪了它似的。

一天傍晚,順風傳來另一隻雌猩猩阿蘭的叫聲,正在打瞌睡的丹曼突然間醒過來,神情專注地側耳傾聽,轉而奔到籠網前,也咧開嘴哇哇大叫。它的聲音、表情和姿態都說明它是在遠距離與阿蘭吵架,但精神抖擻,興奮得渾身顫抖,讓人感覺它很高興有這麼個與同類吵架的機會。

這以後,丹曼沒事就攀爬到籠網上,等待不遠處傳來山田、卡路或阿蘭的叫聲,一聽到它們的叫聲,便用響亮的訾罵聲予以回敬,晃動籠網,好像要衝過去同它們打架一樣。

其他三隻分開飼養的猩猩,表現也和丹曼大同小異。

美國專門研究猩猩的古德爾博士訪問圓通山動物園,看到我們把四隻猩猩分籠飼養,十分驚訝,問我們這四隻猩猩是否患了什麼傳染病,所以要把它們隔離開來?我們訴說了理由,古德爾博士搖著頭說,任何生命,本質上都是害怕孤獨的,都需要同類陪伴,哪怕兩個冤家對頭在一起,也比長期單獨生活要有益於健康。

我們聽從古德爾博士的建議,重新將山田、卡路和阿蘭搬回猩猩館。它們仍經常吵架,動不動就互相齜牙咧嘴地咆哮,好像容不得其他猩猩的存在。然而,它們精神煥發,食慾大振,孤獨的愁緒一掃而光,比分開單獨飼養身體要健康得多了。

分子生物學最新研究成果證明,猩猩是人類血緣關係最親近的“兄弟”,猩猩身上百分之九十的基因人類身上都存在,因此人類許多生理現象和心理行為都能在猩猩身上找到淵源。

有人說,人本質上是孤獨的,只不過為了謀生,人和人才被迫湊合在一起。人和人在一起,鉤心鬥角,你算計我,我陷害你,散播無盡的痛苦,製造數不清的人間悲劇。說到底,人之所以會感覺痛苦,就是因為有他人存在。就像薩特所說的那樣,他人即地獄。因此,有許多失意的人,離群索居,害怕與人交往,把自己封閉起來。然而,孤獨的滋味,絕不比與人鬧摩擦的滋味要好受些。

生性孤獨的猩猩也無法忍受長期的孤獨和寂寞,更何況人呢?

極度的孤獨與寂寞,才是生命真正的地獄。

在監獄裡待過的人都有這樣的切身體會,最難熬的不是沉重的苦役,不是**的呵斥,也不是獄頭的欺凌,而是被關在單人號子裡,許多天聽不到人的聲音看不到人的影子,長時間的孤寂,會把一個正常人逼瘋。

我們不會天真地認為,他人即天堂。理想中的人際關係,應該和睦友善,普天之下皆為兄弟姐妹,互助互愛,赤誠坦蕩,親密無間。然而,理想畢竟是理想,現實生活中存在許許多多矛盾,人和人的關係在看得到的將來很難達到理想境界。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個極端,把他人看成是地獄。人間有欺詐,人間也有真情;人和人之間有排斥,人和人之間也有合作。人活在世界上,離不開人際交往,因為人需要友誼就像需要空氣一樣。

四隻猩猩在一個籠捨裡相處久了,不再各自佔據一個角落對誰也不理睬,有時候,它們也會聚在一起,背靠背互相蹭癢,或者並排站在水池邊喝水。它們的關係遠談不上和諧,吵架鬥毆是家常便飯,一天裡聽不到它們的咆哮聲,簡直就是該載入史冊的和平日了。吵歸吵,日子照樣過。有一次,丹曼患猩紅熱,我們怕它會傳染給其他三隻猩猩,就把它隔離起來。半個月後,它痊癒了,當我們把它放還猩猩籠時,它兩眼放光,激動得“嗚嗚”叫著,衝向阿蘭,立刻和阿蘭互相整飾起皮毛來。但僅僅過了十五分鐘,這兩隻雌猩猩就又為了爭奪一根香蕉,怒髮衝冠地互相大吼大叫起來……

日常生活中,你死我活的關係是不多見的,彼此好得不存在任何芥蒂的關係也是極少的。矛盾和摩擦總是免不了的。其實,人際關係中的常態,既非對立,也非黏合,而是磨合。

我早已過了不惑之年,少時離家,歷經滄桑,在工廠、農村、機關、學校、部隊都待過,接觸了許許多多人,有一個深切的體會,你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必須善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群中,天使是少數,野獸也是少數,絕大部分都是既有私利又有公德、既會妒忌又會同情、既會背叛又會加盟、既會加害於人又會樂於助人的正常人。對人,不必期望過高,也無須悲觀失望。別說朋友和同事了,即使夫妻、父子、兄弟、姐妹之間,也難免會有齟齬,會鬧摩擦。只有認清了這一點,你才能風風雨雨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磨合這個詞,極其準確地道出了人際關係的精髓。磨合,不是一味地摩擦,也不是順順利利的合作,而是既有摩擦又有合作,摩擦與合作並存,在摩擦中求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