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成語故事 > 矯枉過正 >

矯枉過正

漢景帝擔心諸侯勢力過大會自己稱王,出現中央管不住地方的局面,就採用晁錯的建議,藉故削了幾個諸侯王的封地。吳王劉濞竟借清君側的名義企圖謀反,迫使漢景帝殺死晁錯,從而出現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

矯枉過正,漢語成語,出自南朝范曄《後漢書·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復入矯枉過正之檢。” 指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邊。

矯:糾正,變彎為直。 枉:彎曲。正:直。過正:超過了正常限度。為了把彎曲的東西扭直,超過了正常限度,結果反而又彎向另一邊。

'矯枉過正"的意思:比喻糾正謬誤、錯誤或偏差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反而又陷入另外一種錯誤或偏差之中。一般含有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