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民間風水奇譚 > 第1315章 何為仙 >

第1315章 何為仙

    熱風呼呼的刮著,它攜帶起的滔天火焰捲起了滾滾熱浪 , 火借風勢 , 無往不利 , 但凡所過之處 , 那些骨瘦嶙峋的人們化為了飛灰,很幸運,禹王鼎特別的給我面子 , 身為金箍棒它爹的神鼎,變大變大變大 , 直至變成了一堵高大的城牆。
    事到如今,也顧及不到大鼎的出現能否引起天庭的注意,能夠活下來才是當務之急 , 熱風捲起來的烈火充斥著四周 , 天地間燥熱的火氣將我身上的衣物統統融化 , 所剩下的唯有陳福氣給的紅色背包以及自己隨身攜帶的青囊。
    伴隨著風火撞擊 , 大鼎發出‘轟轟’兩聲炸響,青銅色的三足大鼎上的九州山河圖卻在不經意間有了一絲螢光閃爍,隨即 , 天雷轟鼎,大鼎為也我爭取了一片安全的區域,左右火焰擦著身體略過 , 皮膚已經赤紅 , 非常非常疼 , 由內而外的燥熱折磨著身體每一寸筋骨,然而,在如此天威面前我能做的只有忍!為了心中有著一片淨土 , 多大的苦難我可以接受,作為男人,我要為在詩雨面前吹過的牛逼負責,因為,我是不可戰勝的!
    熱浪滔天,下有地火,中有罡風 , 天有雷霆,如此絕境,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地獄二字’,既然無法抗拒 , 那只好盤膝而坐 , 抱元守一 , 讓體內可以形成周天大循環 , 調節陰陽之氣,大鼎替我擋住了絕大多數的罡風與火,禹王鼎的高大,令天雷無法落至我身,哪怕如此,依然讓我艱難的抵抗。
    不知這該死的熱風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散去,哪怕有龍骨也在身吃不消啊,畢竟,我可沒吃過太上老君的金丹 , 也沒孫猴子的金身不壞。
    過了好一會兒,我甚至能聞到自己身上的焦糊味道 , 雷火不散 , 天地不靜 , 如此危機四伏的環境下 , 活著都成了一種奢望,本想感受著陰陽之氣,可不管是雷是火 , 二者都有著令人難以承受的暴躁感。
    都說窮則思變,這句話是一點不假 , 即將無法承受那滾滾熱浪之時,腦海裡互相想起了當初呂祖所傳授的心法,因為夏玲瓏破了我在修煉後的純陽身 , 導致純陽氣消散一空 , 也沒了那賴以生存的大殺招。
    既然此地無陰 , 或許純陽心法能讓我感受的舒服一些 , 回想著呂祖曾傳授我純陽心法時的場景,心中默念: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 , 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 , 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 , 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 , 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抱元守一,內息調整 , 四周暴躁的熱量漸漸變得平息下來,同樣,我竟然感覺舒服了很多,自始至終,我的修行皆是以功德入手,由術入道 , 以武明道,像是那些所謂的修煉之法,也不過僅接觸過純陽心法而已。
    所以,說到底我只是通曉術法的術士 , 以功德證道化身陰司閻羅 , 與那些隱入深山中的修士不同 , 道教提倡出世 , 儒家提倡入世,別看做的降妖除魔的活計,可更多的還是受到儒家忠孝仁義的影響。呂祖百字訣驅散了燥熱,可看向茫茫四周,怕是一時半會兒也結束不了,雄心壯志被殘酷的環境擊的粉碎,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然而,因為溫度的越來越高 , 空中雷霆頻頻落下,令我隨身攜帶的兩個背包斷了繩 , 當所有的東西散落一地的時候 , 一本曾經被我遺忘許久的書籍出現,他也是當年舒化春修成地仙的仰仗——“陰陽秘法!”
    符咒纂術我已經精通大成 , 風水齋志由我代爺收徒將它贈與了李相如 , 唯有這本陰陽秘術是我一直以來所遺忘的物件兒,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已經成閻羅王,看這個沒啥用啊。
    伴隨著好奇心 , 再次將這本書翻開時,而它也將我的思緒完全打開 , 從此為我打開了一副通往另外世界的大門。
    第一頁還是元始天尊所說《升天得道真經》當中的那句:“精凝形固成黑龜,煉神凝結為赤蛇,鍛煉呼吸為龍虎 , 龍虎龜蛇成一塊 , 為和合四象。”
    可是 , 當越翻我越覺得不可思議 , 當中竟然記載了陳福氣所說的五氣朝元,書中所講,五臟六腑兩種練功方法 , 一曰:“五氣朝元”,二曰:“六脈沉根”。五氣者修於“黃庭”之上;六脈者煉在“黃庭”之下,故開功之法有上下之分 , 陰陽之別 , 是謂“陰陽合於一道”,皆出“太極兩儀”
    五氣朝元法皆五臟所轄 , 而十指藏有六經,也成‘六脈’,其中有“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等等共六條經脈貫通丹田之氣 , 上下兩部修煉,使全身搜到氣血循環,引得上下呼應溝通,經脈貫注丹田,領五氣六髒相互貫通,表裡內外融為一體,足以重歸先天!
    【金庸老先生的六脈神劍就是基於道家六脈與丹田呼應所描繪出來的。】
    如果將自身與陰陽秘法中描繪的做比較 , 比起先天,我應該屬於五臟氣大成,由外而入內,手指六脈不透 , 無法匯聚於丹田之中 , 最終成不了五氣朝元 , 但卻因以武入道 , 奇經八脈將龍骨之力散於全身筋骨,另辟奇徑,雖然破壞力很強,但卻與大道相聚漸遠。
    越翻越覺得心驚不已,當處在五氣朝元之後,為接引天地精氣打下基礎,五臟六腑的貫通可以讓精氣透徹而過,那麼剩下的便是要開三宮九竅,其中 , 因為需要接納天氣要開四個竅,分別為‘百會’、‘天目’、‘玉枕’、‘泥丸宮' , 他們分別稱為頂竅、意竅、神竅、總竅。
    除此之外還要開三個地竅接引地氣 , 分別尾閭竅、氣海竅、會陰竅。最後還要開之“中丹田”絳宮竅、雙肩胛骨連接中間的空竅 , 二者的目的是接引人體’人氣‘。其中九竅所接納的氣 , 簡單點說就是老百姓講的精、氣、神。
    《鐘呂傳道集》中說:“丹田有三,上田神捨,中田氣府 , 下田精區。精中生氣,氣在中丹;氣中生神 , 神在上丹;真水真氣合而成精,精在下丹。”
    所以說修身練功,先開九竅 , 上接天氣益智健腦 , 中接人氣益宗氣健脾胃 , 下接地氣交通心腎 , 培補元氣。那舒化春能開九竅接引天地精氣,脫去畜生道而化為人,其中與陰陽秘法中記載的開竅法必然是脫不開關係。
    當九竅已開 , 還需要開三宮,稱之為“上中下三丹田”。 下丹田稱“坤宮”,內藏先天之精氣 , 也是命門所在 , 此處為道教常說的結丹之所 , 用以煉精化氣。
    中丹田居於心下三寸六分,與臍門相對,心屬火 , 腎屬水,心腎二氣想通,水火相容,此地也叫’赤地宮‘。乃為虛空一穴,藏有先天真氣。丹成之後,此處為養丹之所 , 用以煉氣化神。
    上丹田又稱’泥丸宮‘,按照丹經的說法:由兩眉之間入內,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 , 三寸為上丹田。上丹田方圓一寸二分 , 為虛空一穴 , 藏有先天真之神。一旦丹成之後 , 此處為出神之所,用以煉神還虛。
    三者融為一體,並成為’精氣神‘,丹成之後自泥丸宮而出,至此之後,不死不滅,古代稱其為’修士‘,多加修行功德,行三百善為地仙 , 一千三百善為天仙。所以說,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 , 神仙的大小 , 事實上與修為的關係並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