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鎮墓獸 > 第四十五章 蘭亭集序(二) >

第四十五章 蘭亭集序(二)

    小木的這番話,讓齊遠山身後的士兵們面面相覷,有的想要拿槍托砸他,有的瑟瑟抖,不覆亡命之徒的勇氣。
    阿海與十角七頭鎮墓獸走在前頭,只見殉葬的大唐軍陣背後,便是成百上千的白瓷甕缸。每個甕缸裡都裝滿了卷軸書冊,線裝書是在宋朝才有,唐朝都是長長的卷軸。中山讚歎彷彿踏入天國圖書館。
    前有武士軍陣,後有萬卷藏書,大唐果然是文武兼備的帝國。
    齊遠山隨手抓起一個甕缸中的卷軸,在馬燈下徐徐展開,卻是雋永秀麗的王羲之體行書,看筆鋒似是女子所寫,氣勢卻壓倒鬚眉男兒。他細細其字,現記述的全是宮廷日常,既有後宮生涯,也有帝王宴飲,細節之縝密,遠非新舊唐書所能比。阿海也湊過來看,才現標題有《垂拱集》三字。
    難道說這是武則天本人的手跡?
    阿海的眉頭微微一跳,他展開周圍白瓷甕缸中的卷軸,果然都是《垂拱卷》——有的記敘唐太宗李世民舊事,有的是唐高宗李治征高句麗的戰爭,還有的則是武則天稱帝的種種驚心動魄的鬥爭。他從字裡行間看到了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狄仁傑薛仁貴等名臣良將,也有來俊臣等奸佞之臣,更有徐建業等亂臣賊子,還有撰文討伐武則天的駱賓王等天縱奇才,甚至摘出了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的檄文
    整整一百卷書冊,所有字體出自同一人之手,阿海點頭道:《垂拱集》一百卷,據傳武則天親筆書寫,記述她從一個少女進宮侍奉唐太宗李世民,後來嫁給高宗李治,貴為大唐皇后,最終成為大周皇帝的全過程。武則天將這《垂拱集》陪葬,究竟是喜歡自己的書法?還是要隱藏真實歷史的秘密呢?
    眾人穿過密密麻麻的甕缸,眼前驟然聳立起一座高台。層層疊疊的台階往上堆積,彷彿長安大明宮中巍峨的含元殿,抑或神都洛陽紫微宮的明堂。
    十角七頭鎮墓獸第一個爬上去,接著是阿海與中山,最後是齊遠山與小木。
    已經走了三天三夜,齊遠山爬上無窮無盡的台階,小腿肚子幾乎抽筋。他抬頭仰望高台,只有一片黑色虛空,回頭再看遼闊的地宮,無數甕缸排列整齊,更遠端是唐三彩軍陣。
    乾陵的規模遠遠出想像,也出地面上的乾陵墳塚與奶頭山的範疇,也許整個乾縣地下都是武則天的陵墓
    齊遠山爬上高台之巔。沒有想像中的亭台樓閣,也沒有奇技淫巧的物件,更沒有金山銀海,只有一口方方正正的青銅棺材。
    誰的棺槨?形狀如同一座小房子,裡頭肯定還套了好幾層棺材。阿海與中山小心環繞一圈,觀察高台四周形勢。
    十角七頭也把七個腦袋各處張望,疑惑鎮墓獸在哪裡?它自己是亂臣賊子安祿山的鎮墓獸,為何大唐兩位皇帝合葬的陵墓之中沒有看到鎮墓獸?或者說,三千年來級別最高的鎮墓天子。
    棺槨正前方的石頭供案上,躺著個藍田玉做成的長方形匣子。阿海屏著呼吸,小心翼翼打開玉匣,裡頭有一本玉哀冊,還有一張絲帛覆蓋的長卷。
    先看玉哀冊,這是確定墓主人身份的直接證據。
    天皇大帝。
    阿海以氣聲念出玉哀冊上的四個字,齊遠山十分不解,天皇不是日本君主的稱號嗎?
    天皇大帝是唐高宗李治的謚號。齊中山解釋道,這具棺槨裡埋葬著乾陵的男主人,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女皇武則天的丈夫,終南郡王李隆麒的祖父。
    謚號霸氣!齊遠山又盯了青銅棺槨一眼,唐高宗李治的棺槨已在眼前,這不是一座合葬墓嗎?女皇武則天的棺槨又在哪裡?
    鎮墓天子又何在?
    阿海喃喃自語,誰都無法回答。他把手探入藍田玉匣,輕輕打開那一張長卷。
    折疊的蝴蝶裝,便是一張白紙或絹本沿著中縫朝內對折。再看紙張材料,古老的蠶繭紙,表面纖維如同蠶絲,富有光澤,紙似繭而澤也。某種奇異的墨香撲面而來,歷經一千二百年而未有腐朽之氣,恐怕早已做過某種保護性的處理。
    從右至左,開頭便見兩個朱紅色印章,一個字是貞,一個字是觀,上下連起來便是貞觀——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
    此為唐太宗的‘貞觀’連珠印!
    齊中山脫口而出,又用手摀住自己嘴巴,免得唾沫噴濺到紙上。
    所謂連珠印,就是用相同材質做成兩方印章,既可單獨也可同時使用。秦漢時期,印章只有實用功能,比如傳國玉璽官府印鑒。唐太宗酷愛收集歷代書畫,鑒定真偽後,便用這枚‘貞觀’連珠印蓋上。從此以後,中國文人才有了在書畫上蓋印章的傳統,滿清皇室收藏的書畫上密密麻麻的圖章,最早不會過唐朝。
    阿海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只要看,不要說。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連珠印後,第一列文字,自上而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
    沒人膽敢念出這行字,阿海齊遠山與中山,乃至後邊的小木,四個人都清楚地知道,這行字意味著什麼。
    第二列,自上而下——
    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
    第六個字之,幾乎是被壓扁的字形,上緊下松,輕筆出鋒,獨一無二,妙不可言。這一點一橫撇一捺,區區三個筆畫的之,卻是任何書法大師都無法企及之意境。齊遠山雖是軍人,平常也愛臨二王的帖子,看到這個之,嘴唇已然顫抖,就差出驚呼,卻被阿海一把堵住。
    第三列,自上而下——
    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
    中山的面孔也變得蒼白,十角七頭鎮墓獸湊過來三個腦袋,想要看看這張紙上究竟有何蛾子?
    第四列,自上而下——
    有崇山峻領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這一列有所不同,崇山是兩個小字,補在有和峻領之間,顯然是書寫之時遺漏,後補在這個位置,就像小學生寫作文常會插兩個字。峻領其實是峻嶺,領字遺漏了山字頭
    後頭還有24列文字,總共28列。齊遠山的雙眼如同照相機,已從第一個字永掃瞄到了最後一個字文,總計324字。
    古人書寫,當然沒有標點符號。齊遠山在心中做了標點,默念一遍。讀到第一句,齊遠山腦中已浮出那四個字。但他心中疑惑,為何這間無價之寶,會在乾陵唐高宗李治的棺槨之前?難道不是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之中嗎?
    再看整篇文章,還有多次塗改痕跡,但這正是書聖隨性書寫的明證。全文21個之,每個筆法都不相同。有的彷彿老子出關,有的如同孔子論道,有的又像莊周夢蝶,有的好似孫子兵法,甚至恍若佛陀菩提樹下悟道。
    所有324字,猶如324個靈魂,相同的字也是彼此獨立,各自孤獨,各自燦爛。齊遠山揉了揉眼睛,彷彿這些字都從蠶繭紙上站起,舒展四肢五體,或昂佇立,或低頭吟思,或長袖善舞,或中流擊水
    豈止是書聖之作,絕對是古今中外無出其右之神作。
    齊遠山與阿海對視一眼,心有靈犀,面對這卷蠶繭紙,連呼吸都是有罪的。
    他們一同把卷子原樣放回藍田玉匣,卻把唐高宗李治的玉哀冊留在外邊。
    蘭亭集序!
    中山大口喘息,顫抖著說出這四個字。
    盜墓賊小木也看出端倪:這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
    永和九年是東晉年號。三月初三上巳節,書聖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二位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匯聚在山陰蘭亭‘修禊’。古人流行‘曲水流觴’,將盛酒的觴放在溪中,隨波逐流,到誰面前停下,誰便要即興賦詩飲酒。那一日,有十一人各作詩兩,十五人各成詩一,結集便是《蘭亭集》。王羲之作序,用鼠鬚筆在蠶繭紙上作序,天下第一行書由此而生。
    阿海長篇大論一番,齊遠山才想起阿海的父親金玉均,可是朝鮮圍棋國手與書畫大師,自有家學淵源。
    人之相與,俯仰一世!阿海對於《蘭亭集序》的佳句,信手拈來,我輩苦於紅塵功名利祿,一為天下,一為復仇,卻‘不知老之將至'’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死生亦大矣!齊遠山莫名感受到王羲之的某種情緒,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
    阿海拽著齊遠山跪下叩道:書聖在上,請容我等一拜!擅闖乾陵地宮,罪莫大焉。然時不我與,天下大亂於前,當有英雄輩出,逐鹿中原,問鼎天下。
    齊中山皺起眉頭說:如今存世的《蘭亭集序》只有摹本,最著名莫過於唐太宗時期的宮廷書法家馮承素的摹本,硬黃紙鋪於真跡上,雙鉤廓填,幾無半點差異,猶如後世之照相,又稱’神龍本《蘭亭集序》‘,現藏於故宮。
    傳說唐太宗留下遺囑,要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收入玉匣陪葬。齊遠山跟著弟弟說下去,沒想到啊,這寶貝卻是被他兒子唐高宗李治帶到這兒來了!
    後梁耀州節度使溫韜,挖開唐太宗的昭陵,在李世民棺槨的東西廂列石床上,現一個鐵匣,藏著無數珍貴書畫,卻沒有現《蘭亭集序》。
    齊遠山看著藍田玉匣說:難道李治違背了李世民的遺囑,而將《蘭亭集序》留了下來?沒有陪葬到昭陵地宮之中?
    傳說武則天初入宮侍奉唐太宗時,受到皇帝影響練習王羲之書法。唐太宗問太子李治《蘭亭集序》的書法要點,李治張口結舌,武則天暗暗提示,李世民大怒,他說要提三個問題,若是武則天答不出便要拖出去打死。誰想料到,武則天竟然對答如流,舉一反三,讓唐太宗刮目相看。或許此事也埋下了唐太宗死後,武則天改嫁給李治的種子。
    李治留下《蘭亭集序》或許就是武則天的意思?待到李治駕崩,便將這寶物隨同玉哀冊一起,供奉於皇帝棺槨之前。
    齊中山摸著十角七頭鎮墓獸的一個腦袋說:有沒有可能,《蘭亭集序》既是為了唐高宗李治殉葬,也是為武則天殉葬?
    那麼女皇的棺槨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