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盜墓傳奇 > 第43節: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盜墓狂潮(8) >

第43節: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盜墓狂潮(8)

    而石勒母親王氏死後,因懼怕政敵來盜毀墳塚,也採取了秘葬的方法。
    南燕皇帝慕容德死後,其出葬方式為「乃夜為十餘棺,分出四門,潛葬山谷」,使後人「竟不知其屍之所在」。
    關於秘葬,最神秘的故事莫過於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諸葛孔明了。
    相傳諸葛亮因為魏延夜闖,延壽之法被破壞後,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遺書後主劉禪,囑其在他死後,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槓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對於這位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的丞相的最後遺言,劉禪豈能不遵?於是他命四個關西壯漢,抬著他的棺一直往南走。這四個漢子抬了一天一夜後,終於體力不支,但是此時槓未斷,繩也未爛。四個人商議後,將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回去後,他們報告劉禪,說將丞相棺掩埋於槓斷繩爛之處。劉禪聽了報告後覺得不對勁,怎麼這麼快就會槓斷繩爛呢?於是將四個人抓起來嚴加審問。四壯漢經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認。劉禪大怒,以欺君之罪將四人殺死。但是,四壯漢被殺後,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諸葛亮的葬地了。
    這個故事至此就該結束了。但是後人為了渲染諸葛亮之機智,認為這一切都在諸葛亮預料之中,因為孔明早已料到,自己死後蜀國必為司馬氏所滅,而蜀國滅亡後司馬氏必來挖他的墳墓,所以他在死後「導演」了這齣戲劇,以保自己死後的安寧。
    曹操與孔明,都採取了隱秘的辦法處理後事,但前者被認為是一種「奸詐」,後者則被理解為「機智」,其中的微妙之處,頗值得後人細細玩味。
    這一時期,陵墓被盜者難以計數,單是名人陵墓就有不少被盜掘。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內,有一座藏在茂林修竹之中的古塚,這就是三國時蜀漢皇帝劉備之墓,名為惠陵。劉備乃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出身孤貧,白手創業。但他百折不撓,屢敗屢起,終從一販履織席之士,成為雄踞一方之主,世人皆稱英雄。所以,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蜀先主廟》一詩中不由得感歎:「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這股英雄氣甚至鎮住了盜墓賊。據《酉陽雜俎》記載:
    近有盜發蜀先主墓,見兩人張燈對棋,侍衛十餘。盜驚懼拜謝。一人顧曰:「爾飲乎?」乃各飲以一杯,兼乞以玉腰帶數條,命速出。盜至外,口已漆矣。帶乃巨蛇氣。視其穴,已如舊矣。
    這個故事顯然有點荒誕不經,但劉備墓被盜,卻是不爭的事實。
    三國東吳大帝孫權的哥哥孫策之墓曾遭盜掘。孫策年輕時,好生了得,人稱「小霸王」。其死後葬於蘇州城附近。據宋人著《孫王墓記》載,盜墓賊曾挖開孫策墓,得到了很多的金玉奇器,如銀盂杯、金搔頭等。後盜墓賊被抓獲,這些寶物全部被一個叫朱勵的人據為己有。不久,孫策的墓地被廢,變成了官窯。
    諸葛亮之兄,東吳大臣諸葛瑾墓也在明朝時被盜。這一事實見於《三岡識略》一書。書中寫道:吳郡的東關外有封土堆,當地人都傳其為皇墳。明朝時有一獵戶到關外打獵,見到土堆旁有一個孔穴。於是當夜便潛了進去。進去後,他發現裡面有石床石几,上面堆滿了金銀器物。最奇的是裡面有一寶爐,形狀古樸,色彩鮮艷。這只寶爐後來幾經轉手,被當地一富豪購得。富豪將其置於案上,只見爐內香煙自發,結成五色雲,更奇的是,在雲中還能隱隱約約看到一隻白鶴在其間飛翔。墓中有一短碑,其上刻的文字表明墓的主人是諸葛瑾。後來吳郡的官府抓獲獵戶,將寶物全部沒收。但那只寶爐卻散失於民間,下落不明。
    東晉大臣桓溫之墓,在南朝時被掘。據《南史·周山圖傳》記載:「山圖遷淮南太守。時盜發桓溫塚,大獲寶物。客竊取小遺山圖,山圖不受,簿以為官。」其後,桓溫之女的墓葬也被盜發,盜墓賊「得金中箱織金篾為嚴器,又有金蠶銀璽等物甚多」。
    南北朝時陳朝的開國皇帝陳武帝陳霸先之墓曾被盜掘。
    陳霸先,吳興郡長城縣(今浙江長興縣)人,他家世寒賤,不列在士族。早年當裡司、油庫吏、傳令吏等微職。後來得小軍職,因鎮壓一起小股農民起義,官位漸顯。梁朝末年,朝內大亂,陳霸先與梁朝另一大將王僧辯在消除內亂、擁立梁元帝方面立下了大功。梁元帝死後,兩人又擁元帝之子蕭方智為主。此時,強大的北齊國派兵護送梁武帝蕭道成之侄蕭淵明回國,要與蕭方智爭當梁國國君。陳霸先堅持維護原主,而王僧辯則畏懼北齊的強大,要迎蕭淵明為主。兩人為此爭執不下。於是,在再三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陳霸先突然發兵,襲擊王僧辯,並將其殺死。557年,陳霸先又滅掉梁朝,自立為王,建立陳朝,自稱陳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