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天墓之禁地迷城 > 第四百七十八章 茅山往事 >

第四百七十八章 茅山往事

    我驚呼道:“什麼?!你確定他們說的是女希氏?!他們是怎麼提到這個名字的?”
    青松道長又想了一下才說:“那幾個人不斷提到這個名字,說是要從女希氏那裡得到某樣東西,至於是什麼東西,他們並沒有直說,只是用‘那東西’三個字代替。”
    聽他如此一說,我眼前也是一亮,那幾個人一定也是要找女希氏了。看來,我尋找的方向應該沒有問題。
    他們可能是以為,我去死亡谷找女希氏,也是要得到他們說的那樣東西吧?所以才會想要阻止我進入,而旅店門口那張警告我的紙片,想來也是這夥人留下的了。
    只是,那幾個人又是如何知道我要去死亡谷的呢?這一點讓我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先不管這些了,村長正在勸青松道長離開村子,看青松的表情似乎是不打算離開,他用蒙語和村長又說了幾句話後,忽然轉頭對我說:“你也要留下來吧?就住我這裡好了,反正我也打算去地獄之門,我們可以結伴而行,也好相互有個照應。”
    什麼?!他也要去死亡谷!我被他的突然邀請,搞的有些措手不及,他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他對我有什麼圖謀?
    我用警惕的目光看著他,想從他的表情中看出些端倪,然而我什麼都沒看出來。
    他感受到我的警惕,隨即開口道:“你也不用緊張,我對你沒什麼想法,我去地獄之門是要尋找一件師門遺物,肯定不會與你的目的有衝突。”
    我又想了一下,覺得自己確實是有些小心過頭了,我是自己主動找到他這裡來的,人家能對我有什麼企圖,而且我也只是去找人,好像我也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利用的地方。
    想通了以後,我對他說道:“既然青松道長也要去那裡,我們結伴倒也是不錯的選擇,只是不知道長要在什麼時候出發?”
    青松看了一下其他人,然後說:“等到天災降臨,然後再做打算,畢竟我們都沒經歷過天災,也不知道它會以何種形式出現,我猜,你也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才會沒有馬上就進死亡谷吧?”
    見他將打算和盤托出,我也點頭道:“沒錯,我也是這樣的想法,先瞭解一下天災的危害性,然後再做決定。”
    村長在勸告無效後,就跟斯蘭大叔還有梅朵一起離開了村子。
    告別了大叔幾人,我又回到了青松道長的院子,這時他已經開始在做飯了。
    忙活了小半天,我也有些餓了,便在一旁幫著道士打下手。看著老道嫻熟的開始燉牛肉,我不由得開口問他:“道長,我記得道士不都是吃素的嗎?”
    青松頭也沒回的說道:“你說的那是全真教的出家道士,我是正一道的火居道士,是不需要受戒的。”
    正一道?我立刻問道:“你是龍虎山的道士?”
    青松扭頭看了我一眼,淡淡的說道:“不是,我是茅山宗的。”
    “茅山宗也是正一道?是不是就是那個電影裡演的茅山道士啊?”我忽然有些八卦的問他。
    青松點頭說:“差不多吧,沒有電影裡演的那麼誇張。正一道不止是龍虎宗一脈,還包括茅山宗、閣皂宗、太一道、淨明道,以及神霄、清微、東華、天心諸小派。其中龍虎宗、茅山宗以及閣皂宗,一直被並稱為‘三山符菉’,算是正一道最大的三個宗派。”
    他一說三山符菉,我才忽然想起,這茅山宗可是以符菉最為出名的啊,有機會一定要跟他討教一番。
    我們兩個有一搭無一搭的先聊著,說著說著,我就想起了甲子天災,對於這個六十年一次的傳說,我還是聽斯蘭大叔說起的,也只是聽了個大概,因為再多的信息大叔也不清楚。
    這青松道長在村子裡一住就是十幾年,不管他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起碼他能比我對天災的情況知道的更多些。
    基於這種考慮,我問他:“道長能不能給我說說,這甲子天災究竟是怎麼回事?”
    青松道長很直接的說道:“我和你知道的一樣,都是從村子裡老一輩那裡流傳下來的說法,而且這天災六十年才一次,沒人能知道的更多。”
    聽他這樣說,到也合乎情理,我也沒再追問下去。
    這時,青松道長做好飯菜招呼我一起用餐,他還特地捧出一小壇陳釀,可惜我不喝酒,他只能自斟自飲。
    這道士一喝起酒,話就多了起來。我在一旁安靜的聽他說話,有時也會問些死亡谷相關的事情。
    據他所說,他是個孤兒,從小被師傅收養帶大,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我有些不可思議的打量著他,從外表看,他最多也就是四五十歲的樣子,而且身體狀況似乎比我都好些,很難讓人聯想到,他竟是位花甲老人。
    青松道長的話匣子一打開,就有些收不住,從他小時候學習茅山術法起,一直說到了闖蕩江湖時救下木仁大叔。然後又告訴我說,他師傅臨終前的遺言裡,有一件事情需要他完成,就是前往地獄之門,尋找一件師門寶物。
    至於是何寶物,他也沒對我隱瞞,還給我講起了這寶物的來歷……
    茅山宗最輝煌的時期是在宋朝,傳說北宋元祜元年(公元一零八六年)的一天下午,宋哲宗煦太后盂氏一時不慎,竟誤將一枚小小的繡花鐵針吞入腹中,當時朝內御醫束手無策,母后坐以待斃,哲宗皇帝心急如焚,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於是下詔廣貼榜文,四處尋找名醫。
    可是過了數日,舉國上下仍無一人能醫此疾,哲宗皇帝氣急交加,心如刀絞,哪裡還有什麼心思處理國家大事。
    正在哲宗皇帝十分焦慮之時,忽聞有人上奏道:“聖上:宮門之外來了一位仙風道骨的道長,言說自己可治太后之疾,願為國分憂,為太后解難……”
    未等此人說完,哲宗帝便急不可待地命左右將那道長接入宮內。
    “不知道長尊姓大名?隱居修煉於那座靈山福地?有何神奇術能醫母后鐵針入腹之疾?”哲宗皇帝見道長之後開門見山地問道。
    只見那道長不急不忙的回答道:“貧道姓劉,名混康,宇志通,常年居於江水之東的茅山之中,與青山白雲為伴,曾在山中跟隨茅山道教,上清派第二十四代宗師毛奉柔道長,學得了一點浮淺的道家秘術與醫道,今聞太后有難,特地趕來想盡犬馬之勞,為皇上分憂解愁,為太后治癒鐵針入腹之疾。”
    哲宗皇帝聽完道長回答之後,心中十分高興,頓時臉色由愁變喜,並滿面笑容地對劉混康道長說道:“道長若能治好母后鐵針入腹之疾,朕定要將您留在京城之中,並為您修建廟宇,並賜金銀財寶,讓您享受人間一切榮華富貴。”
    “貧道這就前去一試。”劉混康道長如此回答。
    劉道長見過太后,拿出丹藥與神符,施法後讓太后服用,太后嘔吐不止,很快就將繡花針吐了出來。
    至此,皇帝龍顏大悅,請劉道長留在京城上清儲祥宮,為此宮住持道長,並賜其號為“洞元通妙法師”。
    劉混康道長在京城上清儲祥宮內住了一段時間,雖說倒也清靜幽雅,但還是十分思念那山青水秀的茅山,故而便辭請回歸茅山隱居修煉,哲宗皇帝無奈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重新回至茅山。
    為了表達對劉混康道長的感激之情,紹聖四年(公元一零九七),哲宗皇帝敕江寧府出資擴建茅山,劉混康道長所居住修煉的潛神庵,工程竣工後敕賜名“元符觀”。
    與其同時還特別敕茅山上清經篆宗壇,同江西貴溪龍虎山,與浙江閣皂山三山鼎峙,共輔皇圖。
    不久又將年號由紹聖更改為“元符”,以示紀念。
    宋徽宗繼哲宗皇位之後,於建中元年(公元一一零一年)詔請劉混康道長赴京,崇寧元年(公元一一零二年),劉混康道長屢告歸山,微宗皇帝見久留不住,便遣派使者陪送劉混康道長歸至茅山。
    不久又先後賜送給茅山道教上清派,九老仙都君印一顆,合明天帝敕玉符一道、御賜宗壇玉圭一笏、哈硯一座、玉靶寶劍一口、《上清大洞秘篆》十二卷軸、《上清大洞券策簡詞》十二卷軸、《遼王詩簡》一卷,共計八件,以作鎮山之寶。
    青松道長遵循師傅遺囑,要去死亡谷內尋找的,就是八件寶物中的“玉靶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