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魚羊野史·第3卷 > 6月11日 >

6月11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6月11日。今天說兩件喜事,一個是1982年的今天,科幻電影 E.T.(《外星人》)首映。再就是2002年的這一天,第一季《美國偶像》開播。

| E.T.首映 |

E.T.是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大作。自從那部電影之後,所有人心目中的外星人形象就是比咱們個子小一點兒的樣子。其實,我覺得不一定,外星人沒準兒比整個地球還大。 E.T.開創了好萊塢一個新的電影流派,到今天已經成為最重要的電影流派之一。

| 《美國偶像》開播 |

《美國偶像》其實是另一個「外星人」,一個誰都不認識的人突然在大家眼皮底下橫空出世,一開始像草根一樣在台上唱歌,然後突然就火了,而且火成那樣。

過去一個人走紅的過程,基本上是這樣:草根先簽到唱片公司來,唱片公司給他開會,說:你這個髮型太土,得去改改,你這個唱腔應該怎麼訓練,你唱這個歌試試,唱那個歌試試。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要試試這首歌,試試那首歌,可能試過幾十首歌,錄過小樣,最後確定下來說你唱這個風格。然後唱片公司精細打造、包裝等。等走到觀眾面前的時候已經是一個那樣的人了。所以走這條路就只有兩個結果,一種是成功了,但誰也沒看見他是怎麼來的;還有一種就是沒成功,唱片公司賠了,沒關係,咱們再來。

《美國偶像》這回可不一樣,它要把一個人從草根到成名的整個過程用電視直播的形式呈現給大家。當時那報名的場景異常壯觀,《美國偶像》報名的時候有一萬人,那隊伍在整個體育場圍著圈轉(當然我們中國人還見過比這個更瘋狂的超女時代,超女第二季有七萬多人報名)。美國人平時穿衣服都特別隨便,不像歐洲人那麼時尚。當時正值六月,好多人都是穿著大褲衩、拖鞋就來排隊了,接著經過唱片公司的測試、挑選,然後排名、晉級。整個流程就在人們的眼皮子底下過了一遍。等冠軍出第一首單曲的時候,他已經是千萬銷量的大明星了。

這種節目形式當時是一種嶄新的模式,以前大家都沒想到過,也沒有人相信這種節目形式。這種類型的節目最開始出現時,受到了知識分子和業內人士的強烈抵制。最開始《美國偶像》這個節目是從英國買來的版權,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都是非常能創新的,各種節目類型、各種題材的東西,他們都非常瞭解。我們中國現在也從各個國家買了這類節目的版權,包括從荷蘭買來版權的《中國好聲音》,《中國夢之聲》買的就是《美國偶像》的版權。《美國偶像》最初是從英國買的版權,但是在美國做了改造。

我最開始知道《美國偶像》這個節目是在英國參加一個電影節,大家聊天時在說這個節目怎麼回事兒,然後大家都在罵,說這怎麼能行呢?這麼草根的東西,一個什麼也不是的人,沒經過嚴格培訓,也沒經過嚴格包裝,突然就火了,他根本就不會唱歌。眾多藝術家、知識分子都義憤填膺。行內人也說,這種流程還要我們幹嗎?我們原來就是負責給人把脈,大家都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流程。專業的企劃部門會對藝人進行包裝,我們會說你不應該是一個青澀小女生,因為這種類型的已經有好幾個,你應該包裝成一個都市成熟女性云云。然後那藝人就傻了吧唧地坐在那兒,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就被這麼包裝出來。以前都是以我們為主,我們才是行裡的腕兒。但現在白紙一張就開始「呼呼」地火了,最後變成我們追著你:「這個你聽我的吧,我干了二十年唱片業了,你應該這樣。」結果人家馬上說一句:「我聽你的,還是聽我這五百萬粉絲的?我這五百萬粉絲都承認我唱這個好,我為什麼不唱這個,而聽你的呢?」

《美國偶像》第一季的冠軍叫凱莉·克萊森,紅遍世界,唱片到現在已經賣了一千多萬張,這個數量對於互聯網時代來說是非常高的,過去能賣到一千多萬張的銷量在全世界也不多。在美國能賣幾十萬張唱片就已經發了,一輩子都夠了,能賣一百萬張就是大明星了。

全球女歌手中唱片銷量排名第一的是席琳·迪翁,唱了二十年,那麼多唱片加在一起是兩億兩千萬張,這個數字主要是由《泰坦尼克》那一張唱片貢獻的。排在席琳·迪翁後面過一億張唱片銷量的,也就有兩三個歌手,都是二十年的唱片發行積累起來的。凱莉·克萊森年紀輕輕就賣出一千多萬張唱片,簡直是天文數字。她的單曲第二周就是Billboard(公告牌音樂獎)排行榜的冠軍。Billboard排行榜是美國最權威的排行榜,剛入榜的時候一般排名都在一百以外,然後慢慢往前爬,只要爬到前四十名,這歌就已經非常流行了。美國有大量的樂隊在酒吧裡演出,一般都是唱排行榜前四十名的歌,所以你如果能躋身排行榜的前四十名,歌的作者也就能掙很多錢。因為美國的版稅制度非常嚴格。

李宇春當年得超女冠軍的時候也是這個架勢,收視率驚人,很多人都在投票,很多人都在談論這件事,我一開始在山裡排練、寫東西,還不知道超女這件事,忽然有一天發現周圍很多人都在談論超女,我也就開始看那個節目,當時確實挺來勁的。節目和藝人就是一個良性互動,獲得的關注度高,然後節目和藝人都會進入到最佳狀態。正是由於這種高度的關注,在短短幾周的時間裡,一個人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成為巨星,這說明這個比賽確實能把藝人的能量迅速地激發出來。如果沒有這麼強大的關注度,一個人可能不會提升得這麼快,不會爆發出自己最好的一個小宇宙。

李宇春比賽結束以後來北京到各唱片公司去考察,各個公司當時都掛上橫幅——歡迎春春蒞臨公司。李宇春在考察了各個唱片公司以後,簽約了我們太合麥田。太合麥田那時是中國最好的唱片公司,當時我給李宇春寫的那首歌要在聖誕夜首發,25日零點在網上正式銷售,所以一開始叫《聖誕快樂》。我後來想了想說:「人家《聖誕快樂》那歌唱得紅遍全世界,咱們就叫《冬天快樂》吧。」寫這首歌之前,我需要詳細地瞭解李宇春的情況,因為這回是我給她寫歌,不是給我自己寫歌,我沒法以一個老男人的角度去寫,我得瞭解她,她怎麼過聖誕,她是怎麼想的,她是一個什麼人。尤其是這首歌是她第一首單曲,要通過她唱出來,對粉絲們表示感謝。於是我就去採訪她,找她聊,當時她入住的酒店被粉絲們團團圍住,我在那兒待了兩個小時,她一直下不來,粉絲們圍得太厲害了,當時還佈置了好幾輛車來接我們,就像地下工作者似的。我們先上了一輛車,後邊粉絲跟著追,然後再上一輛房車,裡面有酒吧,有廁所。我們的談話就是一直在這輛車上進行的,這輛車一直圍著二環路轉,因為後面有粉絲追。我當時擬好了十七個問題,我問她答,我把和她的對話全部記錄了下來,把她的話重新整理成文本,最後創作成歌。

當然後來李宇春以自己多年的出色表現,轉型成為創作歌手,今天她依然是站在中國第一線的巨星。李宇春還有周筆暢、張靚穎等,這些選秀出來的藝人憑著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通過自己的成功消除了當年大家對選秀這類節目的歧視和排斥,徹底扭轉了人們的看法。到今天,選秀已經成了中國整個華語音樂行業最重要的選拔人才的形式,已經融入到整個音樂行業中。

從2000年之後,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全世界的選秀節目才開始迅速火爆起來。為什麼之前沒有特別火,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互聯網的時候選秀是單向的,大家可以看,但不能參與。選秀節目的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觀眾一定要參與,必須是大家投票選出自己的偶像,然後你去支持他。《美國偶像》第一期的時候觀眾還是靠打熱線電話來投票,節目結束之後一兩個小時,一通熱線電話打進來,開始投票。後來互聯網投票、手機投票這些都跟上來了,互聯網時代到來以後,各種互動討論才越來越多,觀眾的參與程度越來越高。正是因為有了互聯網,網絡與電視結合,這才產生了一種嶄新的娛樂產品——選秀,科技進步會促進娛樂節目的發展,誕生新的樣式,誕生新的產品。有了互聯網之後,大家不但能參與投票,能參加討論,還能舉行有組織的活動,比如說大家組織起來一起去到哪兒接機,去歡迎他,甚至一起做慈善,到哪裡去做他的簽售會,大家都能一起討論。藝人也能聽到粉絲的聲音,一切都直截了當,所以選秀時代是伴隨著互聯網時代而來的。

《美國偶像》是美國選秀節目最重要的代表,在美國一直是夏季檔黃金時間的收視冠軍,這個很重要。美國人夏季主要娛樂是出門看電影,春秋季電視裡才會播電視劇,通常大家都會認為夏季是電視劇的淡季,所以美劇一般都是春秋兩季播,秋季播長劇,春季播短劇。而夏季檔就是靠選秀節目,《美國偶像》一直都是夏季檔的收視冠軍。

我曾經看過一期《美國偶像》,從南部一個州來的牛仔唱那種標準的、純粹的鄉村音樂,那次我也被感動了。鄉村音樂要生存,它也在不斷地演化,在向流行音樂、搖滾樂方向慢慢地調整。有一天你突然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真正的牛仔,戴著那種牛仔帽,那樣彈著吉他,操著南部口音,用那種最原始、最鄉村的唱腔去演唱,純淨得一塌糊塗,我當時聽得眼淚都下來了,評委們也極為感動。最開始大腕兒們都不願意去當評委,紛紛牴觸,所以一開始都是一些專職做評委的人去評,後來選秀節目越來越火,發展到一線大腕兒都去當評委。

但是你不能保證選秀節目永遠能培養出像凱莉·克萊森這種大腕兒,因為這樣的選秀節目每年都辦,但是人才的成長不像魚的生長,春天放下魚子,到秋天就能收穫了;人才也不像莊稼,可以一年一熟;人才的培養就像樹的生長,要長很多年才能成材。一個歌手的成長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時間,他要在民間成長,要去流浪,讓自己的內心豐富起來。靠嗓子叫「唱歌」,靠心靈叫「歌唱」。一個人要達到能「歌唱」需要很多年的積累,所以大家看到優秀的歌手很少有特別年輕的,二十歲的時候很難成才,到了三十歲才慢慢開始對生活有了各種領悟。所以當選秀節目第一年把歌手一網打盡的時候,第二年可能還會有一些優秀的選手,因為原來不屑於來選秀的歌手可能因為節目火了而紛紛趕來。但你不能保證今年被淘汰的人,明年突然就會唱歌了。要持續下去每年都出現優秀的歌手太難了。節目的收視率可能因為評委越來越強,會一直都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但是人才會出現週期性的變化,不是每一年都出現大腕兒。電視節目有自己的規律,得去慢慢做。所以對這種節目大家要有些耐心,不能說因為這個節目今年沒再產出新的大腕兒,這個節目就不行了。《美國偶像》到今天依然是美國最重要的選秀節目。

今天幾乎全世界所有選秀節目的版權都被我們的各大衛視買來了。當然也有人批評說你們花那麼多錢買這個幹什麼。首先得尊重版權,不能去山寨人家節目,而且買了版權以後才發現甜頭在哪兒。比如《中國好聲音》這種節目買了版權,就會有那麼大的一支隊伍來手把手教你怎麼拍,告訴你需要什麼設備、需要多少台機器。山寨的話最多能山寨到人家的百分之八十,而每一個節目最終能否成功實際上是取決於最後的那百分之二十。這就跟做生意一樣,任何一門生意的百分之八十都很容易學習,但是能否成功是由最後那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五決定的。所以購買版權以後,人家手裡有製作寶典,願意用多年經驗來指導,這樣才能學到其中的真諦。最重要的是人家還帶來了冠名商、贊助商,一買版權發現在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是這個企業在跟著做贊助,因為這個節目體現的精神就是它的企業、它的產品要表現的精神。這樣電視台就嘗到了買版權的甜頭。所以知識產權保護不是單向地讓人多花錢,而是一個全球化的做好生意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