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魚羊野史·第4卷 > 七月十六日 >

七月十六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7月16日。1940年的這一天,希特勒發動了不列顛空戰;1945年的這一天,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試爆成功;1989年的這一天,古典音樂界的指揮大師卡拉揚去世。

|希特勒發動不列顛空戰|

今天很巧,說的兩件二戰的事情,都跟科技競賽有關。實際上我以前也多次講過,科技發展最重要的推動者就是戰爭,如果沒有戰爭,人類科技遠遠發展不到今天這種程度。戰爭中拼的不僅是一個國家軍人的素質,還要拼科技的實力。今天說的兩件事情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在科技領域犯下的嚴重錯誤。

我們先講不列顛空戰,不列顛空戰的成敗跟科技有很大的關係,一方面是英國有雷達,德國沒有;另一方面是英國有強大的戰略轟炸機——有四個發動機的大型轟炸機,而德國沒有。這兩個科技要素可以說對最後的戰局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不列顛空戰開始之前,德國在世界戰場上幾乎是所向無敵。它在二戰正式打響之前就佔領了奧地利、捷克等,還和蘇聯簽訂了共同瓜分波蘭的條約,開戰以後先是不費吹灰之力地把波蘭滅亡,緊接著又打敗了法國、荷蘭、比利時、挪威等數個歐洲國家,所以當時納粹正是處在士氣最高昂的時候。而英國當時的處境是孤立無援,它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盟友,就是波蘭、荷蘭以及比利時、法國這些國家在倫敦的流亡政府,幾乎等同於依靠一己之力來面對佔領了大部分西歐大陸的強大德國。

但是就在這個危急存亡的關頭,英國人民迎來了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同時也是堅毅的戰爭領袖——溫斯頓·丘吉爾。丘吉爾在國會發表了非常激昂的演講,就是說我們決不投降,我們要保護祖國的天空、海洋、沙灘、村莊,以及城市的每一個地方,我們要抵抗納粹。這個演講也是丘吉爾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演講,使當時的英國人民有了一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舉國上下開始以高昂的士氣準備獨自對抗納粹的入侵。當時的形勢非常嚴峻,因為英國的陸軍剛從敦刻爾克撤退回來,把幾乎所有的重武器都丟了,所以其戰鬥能力根本無法與納粹相比。幸好英國有歐洲最強大的海軍,這是德國所不具備的優勢。意大利的海軍雖然實力也比較強,但是遠遠不能跟英國海軍相提並論,並且意大利海軍的士氣相對低落,讓他們離開地中海跑到大西洋來挑戰英國,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德軍在進攻英國的時候,如果想要把他們強大的陸軍運到英國的土地上來,肯定不能走水路,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動用本國強大的空軍,首先獲取制空權,然後再以強大的空軍去打垮英國海軍,奪得制海權,從而控制整個英吉利海峽,為德國陸軍創造登陸的機會。當然,雙方都心知肚明只有這一條路可走,所以彼此之間也沒有什麼可隱瞞欺騙的。當時英國那些經驗豐富的空軍將領早已經預料到了這一點,以至於在法國戰役的時候,他們違抗了丘吉爾首相的命令,堅決不把主力空軍放到法國去,而把大部分戰鬥機留在英國,因為大家知道在這裡與德國人必定會有一戰。英國當時甚至還制訂了飛機生產、飛行員培訓等很多緊急計劃,從英國、加拿大、新西蘭甚至澳大利亞等很多國家招募飛行員,還有一些熱愛英國的美國飛行員也自願來到英國參戰,再加上當時流亡到英國的捷克、波蘭等國的飛行員,各個國家的人團結在一起,就等著納粹來的那一天。最後在1940年的這一天,德軍進攻英國,不列顛空戰爆發。這在當時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戰,當然二戰後期因為美國、蘇聯的參戰還爆發了更大規模的空戰,但是在當時,在不列顛空戰中,一天之內有上千架飛機在空中作戰,這在之前的人類歷史上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英國還有一個優勢,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發並使用雷達的國家,當時在英國的東南海岸雷達已經被廣泛使用。雷達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它可以偵察敵機的方位。如果沒有雷達,就要派出戰鬥機前進到至少二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巡邏。大家知道用於戰爭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如果在沒有敵軍來襲的情況下,派出戰鬥機在空中飛,不僅會浪費大量的燃油,還會消耗飛行員的體力和精力,很可能得不償失。而如果採用雷達,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再派出那麼多戰鬥機去巡邏了,可以極大地節省資源。戰鬥機就停在機場,如果雷達發現敵機,就可以直接起飛應戰,而且雷達能夠非常精準地確定方位,無須飛行員自己再去搜索。當時英國在飛機的數量、質量和飛行員的素質上,跟納粹德國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雷達恰好極大地縮小了這個差距。當然作為當時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德國其實早已經有科學家在研製雷達這個東西了,但追隨希特勒的那些空軍頭目,像戈林等,很多人都是情商特別高,但在科技、文化方面素質不是很高,希特勒本人也是,所以他們在這場空戰裡並沒能把握住使用雷達的機會。

在這場長達幾個月的激烈戰爭中,有時候一個飛行員一天要出動很多次,回來都不下飛機,直接躺在駕駛艙裡睡覺,技術人員就趁這個機會趕緊給飛機維修、加油、裝彈等等,然後再起飛去繼續戰鬥。在不列顛空戰中整個英國空軍,包括飛行員、機械師等在內,一共有不到一萬人參戰。所以最後勝利的時候,丘吉爾說了那句非常著名的話,就是「在人類戰爭的領域裡,從來沒有過這麼少的人對這麼多的人做過這麼大的貢獻」。他所說的「這麼多的人」不光指英國人民,還有全世界所有堅定地反對法西斯的人,其中還包括遠隔萬里、在亞洲戰場上與日軍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

最終在連續進行了一個月的轟炸後,德國發現依靠他們現有的裝備是沒辦法戰勝英國的,英國當時有強大的裝備了四個發動機的戰略轟炸機,能直接去轟炸德國的首都柏林,而德國沒有。德國當時因為納粹上台時間太短,所有的軍備計劃,包括武器的研發、試驗計劃,在短時間內還不完善。大家知道一種武器研發出來,如果沒有經過一兩年的實踐,是沒辦法投入實戰的。所以納粹當時的武器實力還沒有英、美這些國家強,德國的坦克是輕型坦克,飛機也是輕型戰鬥機,航程很短,而英、美都有很多強大的重型戰略轟炸機。希特勒上台時也沒有想到那麼長遠,製造的陸海空裝備大部分都是戰術武器,適用於近距離戰鬥,沒有太多的戰略武器。所以不列顛空戰時,德國既沒有像英國的蘭開斯特那樣配有四個發動機的重型轟炸機,也沒有後來美國的B-17、B-24、B-29這些重型戰鬥機。他們那些所謂的重型轟炸機其實在英國、美國都成了中型轟炸機,載彈量不大,航程也短,飛到英國上空,最多戰鬥十分鐘到十五分鐘,所以這就要求德國空軍的飛行員有更高的技術才能彌補這個缺陷。

德軍在武器裝備上吃了大虧,最後發現他們的元帥戈林是個只會吹牛說大話的傢伙。戈林這個人在戰爭中吹了很多次牛,第一次是在英軍從敦刻爾克撤退的時候,他吹噓說德國不用出動陸軍,只用空軍就能消滅沙灘上的三十多萬英法軍隊,結果最後不但沒消滅,還讓人家撤走了。這次戈林又吹牛,說德國海軍力量太弱了,只用空軍就行了。當時德國海軍實力也確實非常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而空軍比較強大。但是整個空軍上下瀰漫著一種驕傲的氣氛,這種驕傲達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在開戰前,戰鬥機飛行員請求轟炸機飛行員在攻打英國空軍的時候給他們放兩架噴火式戰鬥機過來,讓他們打一打,讓他們也當一回王牌飛行員。然後轟炸機飛行員說,估計你們都沒機會了,英國那些飛機恐怕都沒能起飛,直接就被我們消滅在地上的機場了。當時納粹空軍已經膨脹到這種程度,所謂驕兵必敗,結果遭到了英軍的迎頭痛擊。

當然,英國在這場戰役中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全國一共有一百萬棟房屋被炸毀,約十五萬人傷亡,這個數字大約佔了英國在二戰期間傷亡總人數的12%。一些城市,尤其是考文垂,幾乎被夷為平地。考文垂這件事兒也很令人傷感,因為英國當時其實已經通過破譯德國的密碼,得知了他們的作戰計劃。

英國當時知道德國計劃空襲考文垂,考文垂有很多機械廠,尤其是飛機上使用的軸承的製造廠都在考文垂,但是當時知道了也不能馬上採取特別的防禦措施,因為如果把戰鬥機、雷達、防空炮火大規模地調到考文垂,那德國肯定就會懷疑這個情報是怎麼洩露出去的。所以最後英國也沒有提高考文垂的防空能力,就眼睜睜地看著它被夷為平地,這也是英國戰爭史上重要的傷痛之一。英國人民在戰爭期間也一直保持著他們特有的驕傲,堅決要跟納粹戰鬥到底,決不投降。倫敦人民在戰爭中用各種各樣的幽默來表達他們繼續戰鬥的決心。在德國轟炸倫敦期間,整個倫敦都要宵禁,夜裡不能開燈,否則就相當於給德國人提供了清晰的目標。德國用了一種很先進的無線電指向技術來引導炸彈,所以對轟炸目標的定位非常準。倫敦在實行宵禁時還把老人和婦孺疏散到郊區去。幸虧當時倫敦有全世界最龐大的地鐵系統,這個系統就成為倫敦人民的避難所,人們一到夜裡就到那裡面去睡覺,白天再出來繼續工作。英國人以一種非常樂觀的態度面對這場戰爭。當時英國的肉店老闆都把掛出來的香腸的名字改成戈林香腸,因為戈林長得很胖。還有在一次轟炸過後,英國的一家裁縫店門口掛出一個「繼續營業」的牌子,結果第二次轟炸之後整座房子都被炸成廢墟,但裁縫在廢墟上又掛出一個「更加繼續營業」的牌子。英國人民就是以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幽默的性格在繼續戰鬥著。他們還自發地組織了五十萬人的國民自警團,因為當時雷達技術還沒有那麼先進,只能看出飛機大致的方向,所以人們都自發去海岸觀察德國飛機到底飛到了哪裡。最終希特勒發現是贏不了英國的,於是轉而進攻蘇聯,英國獲得了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這也是在二戰中對希特勒德國的第一次勝利。

|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試爆成功|

接下來講的依然是德國在科技決策上的失誤。大家都知道雖然原子彈是美國研製出來的,但是研製原子彈的這些科學家,大部分都是德國猶太人。愛因斯坦本人就是從德國流亡到美國的猶太科學家。大批的猶太科學家因為在德國遭受迫害跑到了美國,對美國的原子彈研發製造事業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美國原子彈的總負責人奧本海默就是從格丁根留學回來的。格丁根是當時整個歐洲也是整個世界的學術中心,很多著名大師,包括高斯、空氣動力學奠基人普朗特等,都在格丁根教書。我的外婆也是在格丁根留的學,師從普朗特大師。

當時奧本海默是從格丁根留學回國,又在德國學完了原子彈技術,最後主持了美國的原子彈計劃。

其實德國科學家並不是沒有跟希特勒講過,說美國有可能研製出這樣一種威力巨大的炸彈,但是以希特勒一個下士的文化水平,他根本不相信,甚至不能想像這種東西的存在。不過說實在的,當時除了科學家自己,的確很難有人能想像研製出這種強大的炸彈。美國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以後,杜魯門在和斯大林、丘吉爾開會的時候還講,說我們研製出一種叫原子彈的大炸彈,相當於多少顆炸彈一起爆炸。斯大林當時面無表情,因為他當時也想像不出來這是個什麼東西。(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斯大林通過在美國的內線已經掌握了這一絕密消息,所以才顯得那樣波瀾不驚。)後來直到另外兩顆原子彈被美國投到日本,人類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可怕的科技成果。這個科技成果原本應該是由德國最先研製出來的,但是德國由於決策失誤,導致大批優秀的猶太科學家流失,最終使美國成為第一個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

我在這裡還要提一句,在美國整個原子彈製造計劃中,那些德國來的科學家最後也都入了美國籍,只有一位非美國籍的科學家參與了核心的研製,就是我們的華人科學家吳健雄女士。為了製造原子彈,美國動員了全國的力量,有許多著名的公司與高校都參加了,其中就有吳健雄所在的哥倫比亞大學。她於1944年在該校戰爭研究部從事原子彈的輻射探測研究,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另外,僅在楊振寧與李政道從理論上提出宇稱不守恆定律(他們因此榮獲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幾個月後,吳健雄就用實驗證實了這一理論,從而震驚了全球的科學家並受到了高度的讚揚。

|古典音樂界指揮大師卡拉揚去世|

在我心目中,卡拉揚大師應該是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因為我從小聽家裡那些古典音樂唱片的時候,大家就跟我說,要先聽柏林愛樂樂團的,因為柏林愛樂在卡拉揚時代是最偉大的樂團。每一個愛樂樂團演出的曲目可能都差不多,但是在卡拉揚的指揮下,柏林愛樂出的唱片是所有唱片中的首選。大家知道在一個樂團裡,指揮的地位比導演還重要,導演的任務只是導這一部戲,而指揮不光要指揮這一場演出,還要塑造這個樂團整體的風格。有的指揮長期在一個樂團裡工作,還同時擔任音樂總監、藝術總監這樣的職務,從招人開始就是他負責,在全世界尋找優秀的人才,整個樂團都是由他組建起來的,這比導演還要厲害。而且因為古典音樂是沒有錄音的,一首曲子多快多慢、強弱在什麼地方,這些東西全部都是由指揮在下面排練的時候貫徹落實到這個樂團的,所以從選人開始,需要什麼樣的演奏風格、怎麼去演奏,甚至讓誰來演奏,這些都是指揮來決定的,指揮可以說是一個古典音樂樂團最重要的靈魂。我們在看演出時,看到的只是指揮站在台上,其實指揮上不上台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樂團要演奏的作品在指揮的指導下早已經排練好了,每個樂手心裡對自己要負責的部分都很清楚。曾經就出現過這種情況,指揮在台上暈倒了,但是全樂團,根本沒有受到影響,依然在首席小提琴手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繼續演奏,直至結束。

卡拉揚大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人長得非常帥,非常有紳士風度。其實各個音樂學院招人的標準都是這樣的:指揮系和作曲系考核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是考完以後,長得帥的進指揮系,長得不帥的就進作曲系。像我這樣的就只能進作曲系。指揮系的男生一般一屆只有一兩個,而且是又會彈鋼琴又會作曲的大帥哥。所以在每個音樂學院裡,指揮都是最受女生歡迎的。中國著名的作曲家三寶,以及最近很受歡迎的電影《致青春》的作曲人竇鵬,這兩位都是中央音樂學院1986級指揮系畢業的,兩人當年確實都是大帥哥。

在這裡紀念卡拉揚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