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魚羊野史·第5卷 > 10月9日 >

10月9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10月9日。在1967年的這一天,革命家切?格瓦拉遇害;今天還是關錦鵬導演的生日,關導演生日快樂!

| 革命家切·格瓦拉遇害 |

今天對憤怒青年、文藝青年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天,1967年的今天,他們的偶像革命家切·格瓦拉遇害。在這個世界上有大量的憤怒青年、文藝青年,切·格瓦拉戴著貝雷帽的那張頭像,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這張頭像曾經被印在全世界無數憤怒青年、文藝青年的胸前,在20世紀創下了頭像在T恤上的印刷量世界第一的紀錄。

切·格瓦拉的原名並不是切·格瓦拉,大家知道,西班牙語的名字特別長,之前我們給大家講過畢加索的名字就特別長,切·格瓦拉名字也很長,但是他後來被叫作「切」。「切」在西班牙語中實際上是一個象聲詞,或者叫感歎詞,我覺得可以直接譯成「鏗鏘」,所以他的名字應該叫「鏗鏘·格瓦拉」,因為他有無數的名言,他有無數的妙語,關於革命的、關於堅持的、關於不投降的、永遠要這樣那樣的,這些都寫在各國憤怒青年、搖滾青年的衣服上。

革命家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從社會的底層產生的革命家,大家看農民起義,就是那些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深切地感受到這個社會的不公,感受到極度的壓迫,然後起來反抗;另一類是一些出身非常好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因為出身好,很容易左傾,在學習、思考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逐漸左傾,慢慢地就成了革命家。切·格瓦拉就屬於後者,他不但出身好,而且應該算是全世界有史以來出身最好的革命家之一。他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當年的家境非常好。切·格瓦拉在大學時是學醫的,大家知道在拉美或者在西方,能去學醫的人家境一般都是非常好的。他在讀大學的過程中還好幾次出去旅行,走遍拉美。他曾經寫過一本著名的日記,叫《摩托日記》,記錄的就是他騎著摩托去旅行的故事,這段經歷後來還被拍成了電影。

有關切·格瓦拉的電影有很多,最著名的有兩部,一部就是《摩托日記》,另一部就叫《切》。《摩托日記》曾經得過奧斯卡的最佳原創歌曲獎,這部電影當時也是所有搖滾青年必看的,沒看過《摩托日記》大家就別聊了,就跟沒聽過重金屬音樂就別聊搖滾一樣。《切》是美國好萊塢著名的大導演索德伯格拍的,講的就是有關切·格瓦拉的故事。我還記得那一年《切》在戛納首映的時候盛況空前,當時我也去參加戛納電影節,就是為了去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特別長,在美國上映還分為上、下集,電影演完之後還有餘興派對,大家完全陷入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那種左派革命的狂熱,當時法國正在興起五月風暴,美國正在反越戰,大家高舉旗幟,身上畫的都是切·格瓦拉,好像又回到了當年的那個時代。我當時就在那個派對外面,我有《切》的餘興派對的入場券,看完電影以後我就拿著入場券排隊想進去,結果一直排到夜裡三點半也沒進去,因為人實在太多了。

我覺得每個時代都需要偶像,那個時代正好需要切·格瓦拉這樣一個反主流的偶像,於是就孕育了這樣一個完全被神化、被美化了的人。如果從正面講,切·格瓦拉確實是一個非常神化的人,可以說他是一個熱血的革命家。他的出身這麼好,在走遍拉美以後,他深刻地體會到了拉美人民的貧窮以及獨裁統治的弊端等。切·格瓦拉對社會不滿,然後就到處去參加革命,先到危地馬拉去革命,結果被CIA,也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干涉——實際上切·格瓦拉的一生只有一個敵人,就是CIA。然後切·格瓦拉就又流亡到墨西哥,到墨西哥以後認識了卡斯特羅兄弟,大家知道現在是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弟弟勞爾·卡斯特羅在執政,當時切·格瓦拉就參加了卡斯特羅兄弟的那個組織,進行了古巴革命。

古巴革命的成功實際上是一次巧合,切·格瓦拉後來的革命為什麼沒有成功,就是因為他老是靠古巴革命的經驗來進行後面的革命。當年古巴革命時有八十二個非常狂熱的革命者,他們坐著船出發,然後直接在古巴登陸,登陸後遭到了敵人的伏擊,結果只活下來了十二個人,這十二個人後來逃到了山裡,其中就包括了卡斯特羅兄弟和切·格瓦拉。他們逃到山裡後就開始在山裡發動群眾,這些游擊隊員最後衝出了大山,其實打了很少的幾仗,就取得了古巴革命的勝利。其中具有決定性的一仗,切就是指揮者之一,他們率領的縱隊在聖克拉拉這個地方打敗了政府軍,佔領了哈瓦那,成功奪取政權。古巴革命成功之後,古巴變成了美國最不能容忍的國家,古巴距美國佛羅里達州最南邊的基韋斯特島只有一百五十一公里,可以說就在美國的鼻子底下。順便說一句,基韋斯特島也曾經是海明威居住的地方,當然海明威也是一個左翼作家。

古巴革命成功以後,切·格瓦拉為古巴做了很多事情。他原本是阿根廷人,入了古巴籍,負責古巴的外交。做了古巴的外交官之後,他走遍全世界,曾經到蘇聯和赫魯曉夫準備簽訂戰略導彈協議。他還到中國見過毛主席,見過周總理。切·格瓦拉曾到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革命國家去訪問,像捷克等,他蓄著鬍子,形象非常好,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革命者,他又受過良好的教育,外交工作做得非常好。那個時候他已經很紅了,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報紙上。他還掌管著古巴的銀行,從這裡你也可以看出卡斯特羅是多麼信任他,所有的錢都掌握在他手裡。切·格瓦拉又開始改革古巴經濟,其實他並不太懂經濟,但是他懷著一腔革命熱血,把一切東西都收歸國有。

在古巴,切·格瓦拉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但有一天他突然覺得這好像不是一個革命家應該干的,他要繼續革命。他在古巴待不下去了,他的心裡永遠燃燒著一股火,他要繼續去革命。於是切·格瓦拉就給卡斯特羅寫了一封訣別信,這封訣別信現在刻在聖克拉拉他墓地上那座特別大的雕像和墓碑後面,信的大意是我要離開古巴了,我要到世界各地去革命,只有革命勝利的理想完成我才會回到古巴。對於切·格瓦拉的離開,卡斯特羅非常痛苦。其實切·格瓦拉不是古巴人,他不太瞭解古巴,又不懂經濟,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羅在古巴的經濟改革、政策等方面其實有很多的分歧。但是卡斯特羅是他的老戰友,當年只有十二個人一起干革命,後來在黨的全會上卡斯特羅還宣讀了切·格瓦拉的信,表示要支持他去革命。

切·格瓦拉離開古巴後先去了非洲的剛果(金),在那裡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古巴這一套革命游擊戰術完全不適合剛果現狀,而且他那套革命理想在剛果也不太被支持,他覺得沒什麼意思,就琢磨換個地方去革命。看來看去這個世界到底還有哪兒能去革命呢?後來他發現了拉美國家玻利維亞,當年的拉美始終處在要麼是右派集權、軍人專制的政府,要麼就是左派來回擺動的狀態,所以拉美地區是一塊悲愴的大地。大家如果有機會去看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就可以看到拉美國家當年的狀況:拉美各個國家都有左派、右派,哥倫比亞也有。切·格瓦拉去了玻利維亞,到玻利維亞以後,他也沒得到當地黨和游擊隊多少支持。他始終帶著自己的一些信徒,這些信徒來自拉美各個國家,其中還包括一個華人,這個華人來自秘魯,當年秘魯有很多亞裔,這個華人一直追隨著切·格瓦拉。切·格瓦拉到了玻利維亞以後,其實革命一直沒有真的開展起來,他沒有發動起當地的群眾,始終都是這些信徒、追隨者跟著他幹。最後他成為一個布道者,帶著自己的信徒到處走。

在玻利維亞的時候,美國的CIA一直在追蹤他。本來美國的中央情報局並沒有插手玻利維亞的革命,因為美國人覺得玻利維亞這個國家既沒有石油,又沒有資源,什麼也沒有,根本就沒將其放在眼裡。後來聽說切·格瓦拉去了玻利維亞,CIA立刻警覺起來,於是也派人到了玻利維亞。玻利維亞的政府軍本身非常腐敗,極不善戰,所以切·格瓦拉在那裡其實很安全,但CIA一到那兒以後,美國特種部隊和玻利維亞兩個陸軍師合成的突擊營就開始專門追蹤切·格瓦拉。最後在切·格瓦拉的隊伍中出了一個叛徒,這個叛徒把他出賣了,切·格瓦拉被捕了。據說當時美國人想把切·格瓦拉弄到巴拿馬,也就是美國的屬地去審判,讓全世界看看我美國抓住了切·格瓦拉,這太厲害了。但玻利維亞政府堅決不幹,因為玻利維亞太怕切·格瓦拉了,說萬一這人跑了,或者到哪兒去再做一場演講什麼的,這可受不了,於是直接把他在玻利維亞處決了,並向媒體短暫展示遺體,當時這可是世界性的大新聞。

20世紀60年代末正是搖滾最興盛的時候,切·格瓦拉被捕以後,傳出了各種各樣的豪言壯語,這些豪言壯語極大地激勵了全世界的搖滾青年和左派青年,所以才會引起那麼大的反響。他作為一個追求理想、追求信仰、反主流的最大的偶像,至今也無人超越,但實際上他有些被神化了。大家認真看切·格瓦拉的歷史,並不全是正面的東西,一個人總是有兩面的,我們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就認為任何東西都有其兩面性,切·格瓦拉當然也是,你說他到底是一個熱血的革命家還是一個冷血的屠夫呢?你要說他是個屠夫也沒有問題,因為革命必然伴隨著很多暴力,在戰鬥中必然會有殺戮。在古巴革命成功以後,切·格瓦拉第一個被委任的職務並不是外交官,而是去做當時最大的監獄的檢察長,這個監獄就是關押政治犯的。在掌管這個監獄時,切·格瓦拉幾乎不執行任何審判的程序,基本就是屠殺,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把這些犯人全殺了。據考證,當時光婦女就殺了幾百人,而且那些婦女真的是特別無辜的,其中還包括孕婦。切·格瓦拉以看殺人為樂,他自己的辦公室建在監獄的二樓,他要求別人把他辦公室外面的牆打掉,這樣可以直接看到外面行刑的地方。從這方面看他就是一個冷血的屠夫。所以你說他到底是一個熱血的革命家呢,還是一個冷血的屠夫呢?我覺得在需要革命的年代、需要偶像的年代可以捧出這樣的一個偶像,但是到今天,當全世界人民走向和平,全世界人民反對任何反人類的罪行的時候,我覺得一個屠夫不應該再被歌頌。

| 香港女性電影導演的傑出代表關錦鵬生日 |

今天是關錦鵬導演的生日,生日快樂!咱們不講女明星的出生年月日,每次一講男導演我就特別高興,關導演比我大一輪多,生於1957年,還戰鬥在第一線。關導演監製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可見導演的藝術生命是非常長的!在香港這樣一個南洋文化非常昌盛,尤其男權文化非常昌盛的地方,女性在電影中的地位並不高,大家可以看到大量的香港導演都是以拍男性為主,包括吳宇森導演、徐克導演等。在香港導演的群體中,能拍女性電影,非常細膩地刻畫女性形象的是非常非常少的,除了兩位女性導演——許鞍華導演和張婉婷導演以外,男性導演當中關錦鵬導演是首屈一指的。關錦鵬導演在眾多的男性導演中應該算是一枝獨秀,他拍的那些刻畫女性的電影,最著名的有《胭脂扣》《紅玫瑰白玫瑰》《阮玲玉》等,還有另外一種類型的電影《藍宇》,這些都是關導演非常重要的作品。我也一直在籌備拍一部描寫女性形象的電影,比如林徽因,等拍攝時我可能也要請關導演來做監製。關導演是香港女性電影的傑出代表,關導演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