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 自 序 >

自 序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部具有象徵意義的作品,對此稍作說明非常有必要,因為它與非虛構作品《魔法師的日記》(又譯《朝聖》)有所不同。

我耗費了十一年光陰鑽研煉金術。一想到能夠點鐵成金,或能夠發現長生不老液,就心馳神往,再沒有任何研究巫術的念頭。坦白地說,長生不老液更令我著迷。在領悟並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之前,一想到萬物皆有消亡的一天,便十分沮喪。故而,當得知有可能獲得一種使我的生命延長許多年的漿液,遂決定全身心投入該漿液的提煉。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當時國內還沒有關於煉金術的正經刊物問世,我便用手頭微薄的資金購買進口書籍,就像本書中的一個人物那樣,每天花很多時間去研究煉金術複雜的符號系統。我曾試圖請教里約熱內盧兩三位真正致力於煉金術的研究者,然而,他們拒絕見我。我也結識了許多自詡為煉金術士的人,他們擁有自己的實驗室,並許諾教給我煉金術的秘訣,條件是向他們支付大筆的金錢。現在我才明白,他們打算教給我的東西,他們自己卻一竅不通。

儘管我全力以赴,結果卻一無所獲。煉金術手冊中以難解的詞句斷言會發生的現象根本沒有出現。手冊中是一大堆數不清的象徵符號,有龍、獅子、太陽、月亮和水星,而我一直有一種誤入歧途的感覺,因為象徵語彙使人誤讀的可能性極大。由於事情毫無進展,我失望已極,在一九七三年,做了一件極不負責任的事。那時我受雇於馬托格羅索州教育廳,在該州教授戲劇課程,於是決定在戲劇實驗課上利用一下我的學生。實驗課題為「翡翠板」。這種行為,再加上數次陷入魔幻術的泥淖,第二年我便親身體會到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俗語的真諦。我所有的努力盡皆付諸東流。

此後的六年間,我對有關神秘領域的一切說法都持懷疑態度。在這段精神放逐時期,我學會了很多重要的東西,如:最初發自內心拒絕的東西如今卻奉為真理;不應該逃避自己的命運;上帝有時很嚴厲,卻也無限慷慨。

一九八一年,我接觸到拉姆教派並認識了我的師父,他後來引導我重新回到為我設計的道路上。在他用自己的方式訓練我的同時,我又開始獨自鑽研煉金術。一天晚上,在一節令人精疲力竭的傳心術訓練課後,交談當中,我問起為什麼煉金術士的語言那麼空洞,那麼複雜難懂。

「有三類煉金術士。」我師父說道,「有的說話空洞,是因為他們不瞭解自己所說的事情;有的是因為他們瞭解自己所說的事情,而且還知道煉金術的語言針對心靈,而不是針對理智。」

「那麼,第三類呢?」我問道。

「他們從未聽說過煉金術,但卻在生活中發現了『點金石』。」

從此,我師父決定教我煉金術。他屬於第二類煉金術士。我發現,煉金術的象徵語彙雖令我那麼惱火,那麼茫然不知所措,卻是領悟世界靈魂和榮格所說「集體無意識」的唯一橋樑。我發現了「天命」和「上帝的神跡」,然而我的理性推理卻拒絕承認其真實性,因為它們過於簡單淳樸。我發現,獲取「元精」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所有世人的目標。很顯然,元精並非總裝在一隻小瓶子裡,以泡在液體中的卵狀物形式出現,毫無疑問,我們大家都能夠探摸到世界靈魂。

因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部象徵性的作品。遍覽其章,除去轉述我所學到的一切,我還試圖向海明威、布萊克、博爾赫斯(他曾將波斯歷史運用到其短篇小說中)、馬爾巴·塔罕等偉大的作家們致敬,他們成功地理解了「宇宙語言」。

為了使這篇冗長的自序圓滿結束,也為了說明我師父論及第三類煉金術士時想要表達的意思,很值得回顧一下他本人在實驗室裡給我講過的一個故事。

聖母懷抱小耶穌,決定降臨人間並造訪一座修道院。神甫們全都非常自豪,他們排起長隊,依序走到聖母面前表達他們的崇敬。一位神甫朗誦了美妙的詩篇,另一位神甫展示了他為《聖經》繪製的彩色插圖,第三位神甫背出了所有聖徒的名字……神甫們如此這般一個接一個地向聖母和小耶穌表達了敬意。

隊伍的末尾,是一位在修道院中地位最卑微的神甫。他從來沒有學習過那個時代的智慧經典。他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在附近一個舊式的馬戲團裡工作,他們教給他的全部手藝,就是空中拋球等雜耍。

當輪到他的時候,其他神甫就想結束這場表達崇敬的活動了,因為那位曾經的雜耍藝人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可說,況且還有可能玷污修道院的形象。然而,這位神甫內心深處同樣有一種想為耶穌和聖母奉獻點什麼的強烈願望。

他察覺到了師兄弟們譴責的目光,有些羞怯地從兜裡掏出幾個橙子,開始玩起了雜耍。把橙子拋向空中,這是他唯一擅長的事情。

就在這時,小耶穌笑了,並開始在聖母懷中鼓起掌來。於是,聖母將手臂伸向那位神甫,讓他抱了抱小耶穌。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

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

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

「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

耶穌回答說:

「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路加福音》10︰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