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性與靈魂 > 70.讓理想照耀人生 >

70.讓理想照耀人生

火葬場也許是覺悟人生最好的道場。在死亡面前富窮貴賤人人平等了:無中生有終歸無,人本塵埃還塵去!看著親人友人駕鶴西去,悲痛之中能頓悟點什麼?

看破紅塵需要大智慧,人的遠見卓識排在第一位的是達觀,從宇宙、天地和社會的演變,以大見小俯瞰生命,認識人生。

一切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隅,人不過是一粒微塵。有科學家預測,已誕生四十多億年的地球還能存在三十多億年。地球毀滅了,哪還有什麼人類文明?李白杜甫的詩歌也將一同消失,流芳千古也是有大限的。如此,人們今天的努力還有什麼意義?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古往今來,多少人的一生都陷在迷魂陣裡,被錢迷,被官迷,被名迷,被色迷。一遇挫折便悲觀厭世,萬念俱灰,甚至幻想遁入空門。自詡是看破紅塵,其實那不是真看破,是執迷不悟。

今天的人為什麼活得累?根源在期望值過高。有人說:「跟餓死人相比,我們現在所有的困難都不叫困難,你能活在今天是很幸福的。」把物質奢求降回生存的基點,人生還有什麼可畏懼的呢?沒有戰爭、內亂,吃穿不愁,今天的生活如果我們還不快樂,那肯定是思維出了技術毛病。

看破紅塵人才能獲得心靈的解放和自由。在當代中國,某位高官,官至省部級幹部,卻堅決辭去官帽,做自己喜愛的事——文學創作。他不是消極,而是徹悟人生真諦,逃出名利的牢籠,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一種真正有價值並適合自己的瀟灑活法。

羅曼·羅蘭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儘管世態炎涼不公平,但人生還是好得很。看破紅塵依然激情燃燒,明知「是非成敗轉頭空」仍不放棄追求,才是真英雄。

人性中有一種不甘平庸的力量,使我們去追求理想。人的生存有低中高三種狀態,低是能夠活著,中是能體面地活著,高是能活出偉大來。第一種是動物生存狀態,後兩種才是人的生存狀態。人不一定能活出偉大,但一定要活得精彩!

慾望與理想不同,慾望純粹是個人的,是基於利己本性而驅動的;理想則是部分個體與群體兼有的,是受利他本性的驅動,帶有更多為公眾事業奉獻的成分。慾望是先天的,人人有,而且伴隨人的一生;理想是後天的追求,不是人人都有,而且常常只存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夢想與理想相似不相同,夢想模糊朦朧,理想目標清晰,實現的概率更高,人人有夢想,但只有少數稱得上有理想。

理想不是空想,它應該有一個具體而明確的目標支撐。例如要當一個醫生、建築師、科學家,或要完成某件事情。理想是人生的方向,目標是理想對準現實的聚焦點。找到一個既能發揮自己愛好特長,又能造福社會的目標,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理想成了一個被嘲笑的詞彙:「理想值多少錢?」理想被物慾掩埋了。一個人在物慾中前行,前方的路會越走越暗;在黑暗中人就會發現,只有物慾的人是很可憐的,理想是人性深處的需求。人沒有希望就活不下去,但沒有理想卻可以照樣體面地生活,理想是為人生錦上添花。

花開不是為了花落。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肩負一定的使命。如果一個人真正能看破紅塵,就會身在俗世,心在聖界,讓理想如鳳凰涅槃一樣浴火重生,讓生命永遠激情燃燒。一個為理想充滿奮鬥拚搏的熱血人生,哪怕充滿坎坷苦難,也遠比一個追逐享樂、碌碌無為的人生更有味道。

電影《烈火中永生》飾演江姐的演員於蘭,早年曾為信仰冒死投奔延安。九十高齡時她提出了一個時代之惑:「抗戰時期延安是世界上物質生活最苦的地方,但卻是精神上最快樂的地方。為什麼一種理想有這麼大的凝聚力?金錢有那麼大的力量嗎?」人類歷史上為理想視死如歸的人數不勝數,可是你聽說過為金錢視死如歸的人嗎?

幸福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但是,對什麼是幸福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恭喜發財!這個祝福我喜歡,但我更喜歡另一個祝福詞——看破紅塵,讓理想照亮生命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