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性與靈魂 > 40.交朋友是人生大事 >

40.交朋友是人生大事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這首耳熟能詳的童謠,常常成為伴隨人一生的期待。

從孩提時,我們就懵懂地感覺到要交朋友。但是直到長大,許多人也沒有真正認識到交朋友的重要性,只是把它當作順其自然發生的小事,而非一件人生大事。

人過六十歲就會明白,人一生要結交一個知心朋友是多麼的不容易。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說得好:「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魯迅也曾慨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見人生交友之難。許多人一生都交不到一個能稱為「知己」的朋友。

交朋友是物質所無法滿足的人性需求,友情是人生命的一大支柱,需要自己的真心付出,但必須來自別人的給予。人只有與他人交往,才能產生感情,交往到一定深度,才能成為友情,也叫友誼。我們可以自娛自樂,但是情感卻無法自我滿足。友情是兩個人之間互相的欣賞、關心、給予、依賴,人一生都在從他人身上尋找感情的慰藉。

孤獨不是病,痛起來要命。人孤獨的時候,他就被感情世界拋棄了。缺少知心朋友,人的靈魂就處於一種寒冷飢渴狀態,孤獨、無助、冷漠、煩躁、憂鬱等不良情緒就會乘虛而入,嚴重的話還會導致抑鬱症。

一個人一生能認識多少人、交多少朋友?交朋友的成本主要是時間,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因而決定了一個人不可能交太多的朋友。從小學認識的人算起,中學、大學、工作單位及其他關係人,把你能叫出名字的都寫下來,不過兩三千人,你所熟悉的也就百人左右。一兩個知心朋友,一二十個好友已是朋友圈的極限了。

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的研究顯示,一個人只能與大約一百五十人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也就是說人的好友圈不會超過一百五十人,對於超過這個數量的人,人們頂多能記住他們的相貌和名字,彼此的瞭解極為有限。Facebook網站曾統計過,用戶平均的朋友數也是在一百三十上下,與鄧巴的研究數十分接近。

交朋友不能守株待兔,不能被動地等待,要主動地先伸出友誼之手。有很多人朋友少卻又總是說,他不先跟我好我憑什麼要跟他好?其實,誰該主動先伸手,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是說不清的事,主動一些又何妨?

結交朋友要隨緣,但更要珍惜把握住各種機緣。你關心過多少人,就會有多少人來關心你。一般的朋友可以隨緣而交,但是能稱得上好朋友的關係絕不能僅僅靠順其自然,一定要認真培育,要像關心自己的親人一樣去關心自己的好朋友。

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圈就是他的感情王國,朋友圈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朋友圈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有老師、同學、戰友、同事、鄰居,還要有興趣相投的球友、棋友、牌友、驢友、戲友等,忘年交和異性朋友也很重要。

人的生命是在不斷更迭的人際關係中成長的。不少人悲觀厭世,其實主要是逃避人際關係。由於工作變動、興趣轉移、生活環境變化,朋友圈也必然要不斷更新。年輕時要結交一些年長的朋友,到老時則要結交一些年輕的朋友,同年的朋友應是最多的,能伴隨一生的老友彌足珍貴。

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一個學生很不解:「為什麼老師對真理與人際關係的愛好不相上下?」實際上,構建一個健康的人際關係網,於人生益處多多:多一個朋友就多一分溫暖、多一分力量,多一個快樂的源泉。友情將生命與生命連接在一起,朋友的靈魂已部分地嵌入對方的靈魂,與朋友斷交會使靈魂嚴重受傷。

你要與別人建立關係,就要有交往、有故事。到了一定年紀你就會發現,在人生中與他人共同經歷一件事情,或是學習、工作、創業,或是旅遊、打球、下棋、當志願者,一起憂愁,一同歡樂,共度一段美好時光,那是人生中多麼值得回憶的事啊!

如今做人生規劃是一種時髦,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把交朋友列入其中。也許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把交朋友當作人生的一件大事去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