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性與靈魂 > 34.人為什麼愛看新聞? >

34.人為什麼愛看新聞?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新聞的巨大力量。在美國,新聞被看作是立法、司法、執法三權之外的第四種權力。新聞是各種媒體的招牌節目。

人們為什麼愛看新聞?因為新聞可以滿足人的知情慾,滿足人們瞭解一個真實世界的好奇心。當今時代,人們的社會知識大半是從新聞報道中獲得的,新聞寫作成為最常見的寫作體裁,人們看得最多的文章是新聞稿,新聞總是在求知的人們面前展示迷人的魅力。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與虛構的小說不同,新聞是事實的報道,來不得半點編撰和虛假,它的生命力在於真實。新聞稿都是急就之作,說倚馬千言並不為過。新聞的寫作來不及反覆推敲,文字甚至有些粗糙,可為什麼大家還都愛看呢?因為它是真實的,包括細節都是真的,摻不得半點虛假。記者的責任就是把真實的事件、世界的真相呈現在人們面前,至於讀者如何解讀那是另外一回事。

新聞最大特點是新鮮,新聞是歷史的第一次草稿。新聞稿常常是在新聞事件發生幾分鐘,甚至更短時間內發出。2003年春,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戰爭爆發不到一分鐘,就有多家媒體發出報道。人人都渴望第一時間知道世界發生了什麼,所以記者總是跟時間賽跑,追逐獨家新聞。

新聞每天都在撥動人們的心弦,影響著人們的喜怒哀樂。申請奧運會成功,舉國欣喜若狂;看汶川地震慘狀,無數人淚水漣漣;飛船上天,神州揚眉吐氣。

新聞使世界變小了。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普通百姓獲取信息的範圍不過百八十里。遠古的祖先曾夢想有一雙千里眼,如今電視的現場直播部分實現了這種夢想。借助「新聞眼」,多少天下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新聞每天都呈現給你一個濃縮的世界。如果沒有了新聞,人類將重回暗夜時代。

新聞時常創造轟動效應。一條條消息常常會變成一個個信息炸彈,每年都會在全國掀起一波又一波輿論風暴。2011年10月13日下午,廣東省佛山市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被車撞傷,十八個路人見死不救,消息一出全國頓時掀起一片聲討的巨浪。如果沒有新聞報道,這件事也許就悄無聲息地過去了。

新聞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新聞信息是靈魂最喜愛的「美食」,靈魂每天都要「吃」進信息,不僅量要足質量還要好,否則就會營養不良。時政、經濟、科技、娛樂等品種多樣的新聞,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社會有無數的「新聞迷」,他們的數量遠超過任何球迷和星迷,其癡迷程度不遜於任何追星族。在四川成都市,一位蹬三輪車的農民工,在等待攬活時總要買份《參考消息》看。新鮮生動可口的新聞,成為人們生活中真正的「大眾食品」。

媚俗是新聞媒體的頑症,映照出人性的醜陋。「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時代變了,但人的劣根性沒變。有時,這些「惡事」經由媒體登載後,少量的被當成了大量的,片面的被當成了全面的,一個人、一個事件、一個國家的真實面貌,被盲人摸象式的新聞扭曲了。新聞在增加人們對世界瞭解的同時,也在增加誤解。

人是新聞的主角,新聞的核心關注點是人,任何新聞事件都少不了人的因素,新聞因人而生動。人們渴望互相瞭解,新聞成了人類互相溝通的重要橋樑。

2008年,香港一位歷盡坎坷的演藝明星狄娜,臨終前給香港媒體寫了一封公開信:「刀槍能夠殺人,筆墨可以救人,人類的社會因為有了傳媒,才真正溝通成為一個體系。試想過去人類的歷史,社會在未有傳媒的時期是多麼的黑暗,人類的認知是如何單薄……請繼續你們有建設性的工作,只要你秉承良知,人類的社會就會因傳媒而進步。我懷念你,我會在另一個世界向你揮手。」香港的很多媒體人士,是噙著眼淚讀完了狄娜這段充滿鼓勵和期許的遺言。

如今,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使每個人都能過把記者癮,報道新聞不再是記者的特權。每天都有無數人用圖片、視頻、微博、微信等各種形式發佈自己發現的新聞,滿足著個人的表現欲,也滿足著眾人多方面多層次的新聞渴求。

我們正迎來一個自媒體時代:以往只是新聞消費者的個人,同時也成了新聞的生產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