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性與靈魂 > 32.人的消費有定數嗎? >

32.人的消費有定數嗎?

人超過動物需要的消費都是精神(廣義的)消費。換句話說,滿足肉體需要之外的消費,都是精神的消費。

那麼,滿足一個人肉體生存的物質需求是多少呢?有定數嗎?

我們有那麼多經濟學家,可是至今卻沒有誰能關注這個問題並研製出一個可供參照的消費模型。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真要回答卻十分困難。

人物質消費的慾望也許是無限的,但人的物質消費能力卻是有限的。一個人能吃多少食物、穿多少衣服、住多少房屋?古人言「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美食眾多,胃容量只有這麼大;廣廈千萬間,只眠七尺之軀。

從衣、食、住來看,一個人需要的營養和熱量是有限的,並非越多越好。在中國應該說吃飯問題已初步解決,人均食物佔有量不斷提升。衣服類的消費從量的方面說也已基本滿足,而且出現了過剩的態勢。住房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字,2013年90%的城市居民家庭已有住房,只是大小有區別而已。以成都市為例,低收入居民保障房的標準已是人均16平方米。農村絕大多數人也有住房。現代生產力的發展,使得滿足人們生存的基本物質需要在一些國家已不是問題,中國一隻腳已踏入這樣的社會。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滿足個人生存需求的物質消費的模型,以此來衡量人的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所佔的比重,找到物質此岸與精神彼岸的分界線。以過上小康生活為標準,或以發達國家現時消費水準為參照,計算出個體生存合理消費的物質財富是多少。這對引導個人消費和國家把握社會發展方向都有重要意義。

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

因為,人性的需求是多層次的,而且是從低層次不斷向高層次變遷的過程。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歷史的轉折點:五千年來,絕大多數中國人第一次不用再為溫飽發愁,在生存的物質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後,人的精神需求開始上升為主導需求。對這樣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我們還缺少準備,我們只有過窮日子的經驗,還不知道在一個富裕的社會該怎樣生活,弄不清富裕社會人性的新需求是什麼。

人需要的不多,可想要的太多。我們正處在一個過度需求和過度消費的時代。有人戲稱這是「一個不夠的時代」:一部手機不夠,一份薪水不夠,一輛車子不夠,一棟房子不夠——對物質財富過度追求,從而過度消耗自己,拚命賺錢,用物質安慰精神。花一萬元買個手提包,使用功能和幾百元的手提包是一樣的;用十萬元買個手錶,它的計時功能和一百元的手錶幾無區別。人們高消費只為尋求精神的滿足,卻常常事與願違。於是怪事出現了:這是一個物質空前豐裕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精神上異常苦悶的時代。

今天,我們正在用胃藥治療心臟病,用物質去解決人們的精神問題,無異於緣木求魚。消費走向歧途,發展在霧中遠征。

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生活?有個兩碗水的故事。富人和窮人趕路都渴了,於是他們到一個井裡取水喝。富人用金碗喝,窮人用木碗喝。雖然喝的是一樣的水,但富人覺得很榮耀得意,窮人覺得沒面子。其實用金碗喝水還是用木碗喝水,對解決口渴來說沒什麼不同。人們現在拚命賺錢卻總感覺不夠花,其實都是和追求用金碗喝水一個道理。美國一位心理治療師指出,簡單的生活,更能找到人生動力。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物質生活簡單點,才能讓人們不受其他方面的影響,認清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我們完全可以節省下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工作或活動,比如打球、繪畫、攝影等。

人的物質消費是有限的,精神消費是無限的。一個符合人性的發展趨勢是,如今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人們的消費就開始發生質變和升級,相當多的人精神消費已超過物質消費。人們需要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一個安定和平的社會,而這不是光靠物質就能解決的。人不可能超越物質世界,但只要還把主要精力用在物質的生產消費,人類就還處在低級的發展階段上。

19世紀,德國經濟學家提出了被世界普遍認可的「恩格爾係數」——用食物消費佔全部消費的比重來衡量一個社會的發展水平。今天,我們期待著另一個「恩格爾」出現,完成一項新使命:弄清個人消費的定數,建立個人消費模型,那將是人類走向精神彼岸的航標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