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性與靈魂 > 26.萬念起於慾望 >

26.萬念起於慾望

「人類是充滿慾望並被慾望驅使的動物。」這是哲學家弗洛伊德的睿見。

慾望是人的動機系統,是人類一切行為的起因。正是無數慾望點燃了生命之火,賦予生命無窮無盡的能量。

人有多少種慾望?很少有人細數過。渴望建功立業、流芳千古,渴望榮耀、權力、富有,渴望健康長壽、逍遙自在,渴望當球星、歌星、影星,渴望愛情、友誼乃至艷遇,渴望成為麻將桌上的「常勝將軍」——崇高的、庸俗的、無窮無盡的慾望數也數不清。人生就是一首慾望交響樂。

「亂花漸欲迷人眼」,太多的慾望是上蒼給人類設下的迷魂陣,幾乎人人都在這迷魂陣裡徘徊過、迷茫過。

人生誘惑太多,你真正渴求的是什麼?

「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坐在自行車後笑!」在一檔電視真人秀節目上,一個年輕女孩毫不掩飾地表白自己的慾望,讓眾多觀眾驚詫不已,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譴責聲:「赤裸裸的拜金女!」「太丟人了!」

她錯了嗎?

20世紀30年代,奧地利有一個和她一樣的年輕女孩叫海蒂·拉瑪。拉瑪過著平淡如水的日子,常常渴望外面的花花世界。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進入了演藝圈。為出名她在影片《神魂顛倒》中,大膽地跳起了脫衣舞,很快紅極一時,還當選為「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

拉瑪成了一朵交際花,頻繁出入上流社會。1935年,她結識了奧地利的軍火大亨弗瑞契·曼德爾,兩人一見鍾情。雖然終日揮金如土,醉生夢死,然而優越的生活並沒有給她帶來期望的快樂。拉瑪陷入了長久而痛苦的反思:「外在的名利與享受都轉瞬即逝,靈魂的充實方為永恆。」寫下這句「遺言」後,拉瑪拋下所擁有的一切,跳上了開往巴黎的火車,隱姓埋名。自此,拉瑪化名為瓊斯·喬娜。離開演藝事業的她,一頭扎入通信技術的研究中。有一次,她從自動鋼琴的原理中得到啟發,發明了「跳頻」技術。四十年後,一家美國公司基於該技術理論,研製出了CDMA無線數字通信系統,手機的雛形——「大哥大」應運而生,人類正式進入無線通信時代。為此,美國電子前沿基金會授予她榮譽技術獎章。

2000年,八十六歲的海蒂·拉瑪壽終正寢。「看淡形體,善待內心」是她臨終前反覆念叨的話,這是她一生的感悟。

慾望無罪。「人欲即天理」,是說人有慾望是符合天理、符合自然規律的。它使人歡樂也使人痛苦。人的生命是一團慾望之火,有慾望靈魂才是活的,沒有慾望生命就是一具殭屍。假如人人都像出家人一樣四大皆空,清心寡慾,世界該是多麼蒼白的畫卷。人的慾望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慾望都是一種生命的色彩,正是慾望的五彩繽紛,才使人生萬紫千紅。

每一種慾望都是一種力量,人的內心總是被各種互相衝突的慾望煎熬著:想轟轟烈烈,又想逍遙自在;嚮往高潔,又忍不住貪婪佔有;喜歡寧靜,又渴望冒險;當學生的既想多看書又想多玩耍——水火不容的慾望常常使人痛苦不堪。

互相衝突的慾望也是人性的一種制衡機制。人渴望成功,又害怕辛苦;想特立獨行,又期待別人贊許。事業與家庭,魚與熊掌難以兼得。人性的各種慾望,就像金木水火土一樣,相生又相剋,以此維持內心各種慾望的平衡。

如何對待慾望?問題的關鍵有兩個:一是如何把握慾望的尺度,二是弄清你真正的渴望是什麼。

慾望是個無底洞。人不同於其他動物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人具有永遠無法滿足的慾望。牛頓說:「我能算出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算不出人性的貪婪。」人的肉體需求同動物一樣,比較容易滿足,但心靈的慾望卻永遠難以滿足。當人的一種慾望滿足之後,新的慾望很快又產生了。慾望總跑在現實的前面。

慾望有兩副面孔,是天使也是惡魔。天使的一面是永不滿足,魔鬼的一面是貪婪無度。前者推動著人類永不停步地向前進;後者則使無數人失去節制,墜入罪惡和苦難的深淵。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富足卻生活得很痛苦?因為他們是貪慾的囚徒。人人皆有凡心,適度的慾望於公於私都是好事。人不能無慾,也不可貪心,慾望之火可以溫暖人也可以焚燬人。縱慾與禁慾都不可取。

如果說生命進行曲是諸多慾望合奏的交響樂,那麼你自己就是樂隊指揮。你要清楚主旋律是什麼,哪些應高音,哪些該低調,何處悠揚輕柔,何時急促磅礡。演出是否成功,全看你指揮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