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曉松奇談·世界卷 > 大電影看歷史 阿甘正傳 2.阿甘的兵役生涯 >

大電影看歷史 阿甘正傳 2.阿甘的兵役生涯

小阿甘慢慢長大了,去上了阿拉巴馬大學,一上了阿拉巴馬大學,真實歷史裡發生的事就又被他目擊了,而且直接跟紀錄片弄到一塊去了,這紀錄片就是當時真實的紀錄片,挺有意思。

這紀錄片是這樣的,當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要求,必須讓黑人大學生進大學讀書,於是黑人大學生就勇敢地去上學了,包括黑人女大學生。結果阿拉巴馬州的州長華萊士,親自站在大學門口阻撓黑人大學生進校門,因為他不同意聯邦法院的規定,堅決不讓黑人上大學。

這事放到今天,包括美國人自己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但當時的美國南部就是那樣,州長帶頭歧視黑人,阿拉巴馬州有多保守,由此可見一斑。反正阿甘就被特效做進了紀錄片中,當時有一個黑人女大學生走進校門的時候,隨身掉了一個本在地上,阿甘就走過去幫人家撿起來了,在眾多白人學生虎視眈眈的注視下,交還給黑人女生,所以阿甘他媽雖然給他起了個3K黨領袖的名字,但他本人的政治立場還是挺正確的,最後阿甘就傻了吧唧地跟著黑人學生進去上學了。總之,阿甘參與了這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之後華萊士被刺殺的時候(當然沒被打死),阿甘也在場,大家能在電影中看到華萊士被刺殺的紀錄片,反正槍一響,畫面就變得亂七八糟了。

這個華萊士,他不但在阿拉巴馬大學門口攔著黑人學生不讓進,而且他還發表了這麼一個宣言,宣言的內容是「segregation now,segregation tomorrow,segregation forever」,翻譯過來就是「今天種族隔離,明天種族隔離,永遠種族隔離」,一個州長居然能發表這樣的宣言,如果放到今天,黑人都當美國總統了,這哥們估計不用等著別人刺殺他,他直接就應該自殺了。

華萊士是美國歷史上當政時間第三長的州長,當了5800天州長,而且還四次代表民主黨參選總統,當然都失敗了,被譽為影響力最大的失敗者。那個時候民主黨是南部保守派,跟現在還不太一樣,現在南部保守派變成共和黨了,美國歷史挺有意思的。

阿甘是一個特別能跑的人,整部電影就是阿甘一路橫衝直撞,撞上了各種歷史事件。還有另外一半歷史事件,是靠阿甘的媳婦,也就是珍妮勇敢地背上吉他,到處去經歷的。通過兩位主人公的來回亂撞,就把美國那個年代的重要歷史事件都撞擊出來了。

接下來電影就要開始利用阿甘的奔跑能力正式展開了,這個非常搞笑,每次看到那兒我都哈哈大笑,就是阿甘當跑鋒,抱著橄欖球飛跑,因為他跑得實在是太快了,誰也追不上他,最逗的是他也不知道規則,跑著跑著就衝著邊線跑過去了,教練本來特高興,一幫人指著邊線在那兒喊,往那兒跑,往那兒跑,阿甘就繼續跑,橄欖球的規則是你跑到邊線得觸地才能算得分,阿甘也不管,直接抱著球就跑出了端線,跑體育場外邊去了。

關於打橄欖球的事,等阿甘大學畢業的時候,他自己說的旁白也特別有意思,他說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反正我就打了五年橄欖球,最後我就拿了個學位,我就畢業了。阿甘的橄欖球打得非常好,好到見了總統的程度,而且見過歷任總統,他見的第一個總統就是JFK(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因為他橄欖球打得好,所以他就跟各種各樣的球隊一起去見了JFK。當時阿甘所屬的球隊叫All-America team(全美明星隊),這是電影裡的一個小失誤,因為這個隊名是在JFK被刺殺一個月以後才有的,這麼嚴謹的電影裡,也難免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在當時的美國,一個持右派價值觀的好青年,你一定得去為國服兵役,這是美國左派和右派很大的一個區別。大家看現在共和黨競選的時候,經常說我服兵役了,哥們我就是戰鬥英雄。但現在Trump就揭露John McCain(約翰·麥凱恩),說你根本不是戰鬥英雄,你就是去打仗了而已,但是你根本沒成為英雄。所以共和黨是現在的保守勢力,也就是現在的右派,他們都以「我為國服過兵役」為榮。

既然這個電影是代表右派價值觀的電影,那阿甘就必須得去為國服役,所以他就毫不猶豫地為國服役去了。阿甘去了越南,這也是美國那個時代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

有關越戰,咱們已經看過了無數的電影,比如得過奧斯卡獎的越戰電影《獵鹿人》和《現代啟示錄》,都是跟《阿甘正傳》持相反的價值觀,這些電影裡基本上都這麼描述越戰:越戰的指揮官無比貪婪,越南遭受侵略,越南人民遭受屠殺,導致士兵在前線都喪失了為正義而戰的理想,所以這些士兵回到美國後,要麼就走向了《第一滴血》的路線,跟你們這些侵略者、強權勢力、黑暗的政府開戰,要麼就是整個人生就此一蹶不振了。

如果不考慮右派的立場,咱們從正常人的價值觀來看,越戰當然是不對的,而且對美國的傷害也是巨大的。越戰戰場上打死了四萬美軍,參加過越戰的美軍到目前為止,自殺了八萬人,都是因為不堪承受那段回憶,因為那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

一直到今天,越戰都是美國人心中的傷疤。從建國到越戰之前,美國人民對政府、對軍隊的尊重和信任是相當高的,而越戰之後,美國人對軍隊倒還好,但對政府的不信任感已經極為強烈了,由此滋生出反戰革命、搖滾樂、性解放、吸毒等,徹底改變了美國社會。

但是《阿甘正傳》以極為正面的態度表現了越戰,表現出越戰期間美軍之間團結、友愛、忠誠等品質,然後阿甘因為能飛跑,所以他救下了他們連的幾乎所有人,當時他們連長的兩條腿都打沒了,也被阿甘給背出來了。因為電影在這個階段埋下了很重要很重要的伏筆,所以我就多講了幾句越戰,下面講這個重要的伏筆。

《阿甘正傳》裡有兩位重要的男配角,一前一後,都是在這個階段出場的。電影的藝術性也是很重要的,雖然講的是美國歷史,但人物的出場也是很有學問的,你不能傻了吧唧地拿一張地圖,說我要講美國了,然後你一下子就穿越過去了,這兩個男配角的出場都很巧妙。

第一個男配角是阿甘的一個黑人戰友,名叫Bubba(布巴),如果大家來美國吃蝦,可能會聽說過一個專門賣蝦的連鎖餐廳,就叫Bubba Gump,這個很有意思,在這部電影裡,Bubba是阿甘的黑人戰友,Gump就是阿甘自己。

當時在前線打仗的時候,阿甘是為了救這位黑人戰友Bubba,才跑進樹林裡,背出了無數受傷的其他戰友,可惜最後這個Bubba還是死了,但他埋下了一個重要的鉤子。

一部好的電影一定要不停地埋鉤子,把鉤埋下來,等到需要的時候再起鉤。Bubba埋的鉤是什麼呢?就是他不停地跟阿甘描述自己的理想,Bubba的理想是擁有一條能撈蝦的船,撈到蝦以後,Bubba還想出了各種烹飪方法,喜劇效果極其濃厚。當初Bubba第一次說這個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哥們挺有意思,夢想居然是擁有一條撈蝦船,但後來他不停地在每一個地方跟阿甘重複這個夢想,上前線之前說,訓練的時候還說,一會兒說這船要這樣那樣,一會兒又說咱倆一起弄這條船,一會兒又說這蝦一定要跟椰肉一起做才最好吃,還可以這麼做那麼做,各種烹飪方法都說了一遍……

所以很多人在看《阿甘正傳》的時候,都會覺得美國的商業太厲害了,植入個廣告都能植得這麼有意思。咱們中國電影裡的植入廣告,經常就是一個特別生硬的大特寫,比如這哥們拿出一張信用卡,就給信用卡五秒鐘的大特寫,對人物和劇情完全沒有任何幫助作用,要不然就是一輛大卡車開走了,鏡頭又對著大卡車的背影拍五秒鐘,因為卡車的屁股上寫著一個什麼樓盤的廣告,總之咱們這植入廣告太生硬了,簡直就是灑狗血。

你看《阿甘正傳》裡這廣告做的,植入廣告的同時,還把人物性格也塑造得活靈活現。這段置入廣告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Bubba這個人物對戰爭完全沒有熱情,他的熱情是對和平、對回到家園過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且他想得特別細緻,怎麼撈蝦、怎麼做蝦、怎麼弄飯館,而且在整個過程中不停地植入,連飯館的菜單都植入進去了。現在如果你去美國的Bubba Gump連鎖餐廳,根本就不用看它的菜單,直接就可以點椰子蝦,因為Bubba在電影裡都已經告訴你了,蝦和椰子一起做最好吃,總之這個植入廣告簡直太巧妙了,把人物塑造和植入廣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而且我還要再跟大家多說一點,這個植入廣告的操作流程完全是反過來的,好萊塢的厲害之處也體現在這裡。你說你有錢,你要出錢在電影裡植入一個廣告,好萊塢還真不一定接。不過最近好萊塢接了一個,有一部大系列電影裡,有人在電梯裡叼著一盒中國品牌的奶,跟瘋了一樣,大部分的好萊塢電影不是這麼沒有底線的,不是隨便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植入,植入是可以的,但是必須想清楚怎麼巧妙地植進去。

如果沒有人來你的電影植入廣告怎麼辦呢?《阿甘正傳》就給大家做了一個特別經典的案例,其實當時拍《阿甘正傳》的時候,沒有客戶來出錢做廣告,因為在美國的電影史上確實沒有做過這種類型的電影,導演在拍電影之前籌備了16年,為什麼弄這麼多年?因為大家不是特別看好這部電影,它裡面沒有多麼嚴重的衝突,也沒有多麼動人的愛情,什麼大矛盾也沒有,這能賣錢嗎?所以大家都持懷疑的態度,誰也沒想到電影最後能火成這樣,所以,就是在沒有客戶來主動投資的時候,這部電影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商業課。

其實Bubba Gump Shrimp這個牌子是派拉蒙電影公司自己創造出來的,不僅融入到劇情裡,還融入到台詞裡,電影演到和平年代的時候,阿甘戴了一頂棒球帽,帽子上就寫著Bubba Gump Shrimp。當時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連鎖餐廳,不過沒關係,我先植入著,萬一這電影火了,這不就變成一個餐廳的IP了嗎?

結果這部電影果然火了,票房大賣,還得了那麼多項奧斯卡獎,一年之後,1996年才開出第一家Bubba Gump餐廳,就類似咱們中國的麻辣小龍蝦這種餐廳。這植入的成本真不高,如果這電影沒火,就相當於白植入了,這電影如果火了,再去開店,於是派拉蒙公司又多出一個副業——開餐廳,開了幾十家,當然它也不用真的自己開,它授權加盟就可以了。

好萊塢能把所謂的電影產業衍生品做到這麼漂亮,而且這還不是一部肥皂電影,不是那種純商業片,《阿甘正傳》的創作初衷是一部偉大的電影,是想要得獎的電影。咱們中國導演,他要是想拍一部得獎的電影,誰敢給他植入廣告,哥們就能跟誰拼了,不讓用金錢去傷害他的作品,那種藝術金鋼的勁上來了,誰都不行。

總之,阿甘的一位黑人戰友為國犧牲了,後來阿甘撈蝦發財後,就給Bubba家裡寄去了支票,這就是美國右派典型的責任感,男人的責任感。當Bubba貧苦的家人突然接到一張大支票後,激動得暈倒在地,下一個鏡頭就是黑人老太太坐在那兒,一個白人僕人在伺候她用餐了。Bubba他們家祖祖輩輩都是黑人傭人,在美國南方伺候白人,因為袍澤情誼和阿甘的男人的責任感,發財後的阿甘把支票寄給Bubba的家人,於是Bubba的家人就有了白人傭人,這就是越戰這一段我要說的第一個伏筆。

另一個男配角的伏筆我覺得更精彩,另一個男配角是Lt. Dan Taylor(泰勒中尉),就是阿甘在越南打仗時的連長,也就是中尉。這中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出身於軍人世家,相當於是德國普魯士的光榮軍人後代,他們家世世代代馬革裹屍。

電影用四個鏡頭展示了Taylor的家族:第一個鏡頭是一個人倒在冰天雪地裡,這個人穿著破破爛爛的軍裝和帽子。這部電影中的每一個鏡頭都仔細地考據了歷史,當年美國打獨立戰爭的地方,都是冰天雪地的,所以這個應該是Taylor的祖爺爺或祖祖爺爺吧,是死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第二個鏡頭裡的軍人穿著藍色的軍裝,死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這就代表著是內戰時期的北軍軍人。第三個鏡頭裡的Taylor家祖先,應該是他爺爺了,倒在泥地裡,這就是一戰時期了,一戰是那種陣地戰,兩邊的塹壕陣地隔著150米、200米不等,中間的地帶被百萬發炮彈犁過數百回,地面上的炮灰和碎土至少有一兩米厚,所以一戰的衝鋒是最慘的,如果不下雨的話,十幾萬人就是在軟極了的灰土裡跑,根本跑不動,而且對方還架著機關鎗、地雷、大炮、鐵絲網等,跟屠殺一樣,如果天下雨,彈坑裡積上水,到處都是一片泥濘。斯皮爾伯格拍的《戰馬》,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戰爭場景。第四個鏡頭就是Taylor的爸爸,倒在「二戰」的戰場上,穿著典型的「二戰」軍服,天空飄著雪花,地上類似林地,其實就是「二戰」時美軍在歐洲戰場上打的最激烈的一戰,Battle of the Bulge(突出部戰役),也是德國最後一次垂死掙扎的反攻,發生在1944年聖誕節前,德軍把美軍101空降師包圍在那個地方,《兄弟連》講的就是101空降師的故事。

這就是阿甘的連長Taylor的家世背景,所以Taylor完全就是一派軍神的架勢,打仗不要命,永遠拿著電話在那兒匯報軍情,後來腿都炸斷了,阿甘去救他,他還不肯走呢,就要繼續在那兒打仗。

很久以後,Taylor跟阿甘說了這麼一段話,他說你其實不該救我,我就應該死在戰場上,戰場就是我們家族的歸宿,我們家族的每個男人都倒在那兒,我就應該倒在越南的小河溝裡,我就應該倒在越南的叢林裡,那就是我的歸宿,你為什麼救我?你把我救回來了,我們回到了祖國,我還被人歧視,還被鬧革命的學生們罵,我的兩條腿也沒有了。

總之,Taylor回到美國後頹喪了很長時間,喝酒、嫖娼,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塌糊塗,但這畢竟是一部表達右派價值觀的電影,像Taylor這樣出身於世世代代都忠於國家的家族的孩子,是肯定不會在電影裡沉淪的,他一定要回到主流社會,一定要光宗耀祖,一定要發財,不但發財,而且還要發大財。所以他後來突然出現在阿甘家旁邊那個碼頭上的時候,整個人都變得乾淨了,鬍子也剃得乾乾淨淨,也不酗酒了,彷彿前面的一切墮落都已經結束了。

一個墮落的人有這麼容易轉變嗎?在正常的越戰電影裡,Taylor要麼就徹底沉淪下去,要麼就去革命了。

另一部得過大量奧斯卡獎的越戰電影《生於七月四日》,主演也是湯姆·克魯斯,這部電影裡的主人公更慘,不是腿沒了,是男人最重要的器官沒了,也是喝酒、頹喪,後來就變成了反戰的鬥士,衝進了國會,帶領老兵們一起反戰,這是大多數越戰電影的價值觀。但《阿甘正傳》是右派價值觀,所以Taylor不能沉淪,更不能去反戰鬥爭,他必須要回到主流價值觀,就是國家沒有虧待你,政府也沒有那麼壞,你雖然沒了腿,但不代表你就不能去發財了呀。

於是Taylor這哥們後來就跟著阿甘一起去撈蝦,而且命還特好,風暴一來,別的船都吹倒了,就剩他們這一條船沒事,還撈到了無數蝦,最後倆人開了連鎖店,還上了《財富》雜誌的封面。

中間有一場戲,Taylor給阿甘來了一封信,特別逗,說最近咱們掙的錢又翻了好多倍,為什麼呢?因為我投資了一個水果公司,其實「水果公司」這四個字是阿甘的畫外音,因為阿甘不知道「蘋果」是幹什麼的,他就知道那是一個水果公司,而且信裡就是當年蘋果公司的標誌。

總之Taylor回到了主流社會,他不能反社會,不能反政府,而且他還得發財,還要投資蘋果,整部電影始終貫穿著右派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