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曉松奇談·人文卷 > 問題五:好萊塢電影也和中國電影一樣,需要大量的配音員嗎? >

問題五:好萊塢電影也和中國電影一樣,需要大量的配音員嗎?

網友「木子孤星」問了一個問題,美國的好萊塢有配音員嗎?首先我得糾正一個觀念,那就是美國電影和好萊塢電影還是有區別的,美國有很多低成本的電影,粗製濫造,亂七八糟,但好萊塢電影不等於美國電影,因為好萊塢的導演,來自全世界,有英國導演,有墨西哥導演,有俄國導演,可以說,好萊塢電影實際上是世界電影。

那麼,好萊塢電影裡需不需要配音員呢?應該這麼說,在技術不夠成熟的情況下,當然是有的。在最初的時候,技術很落後,攝影機本身就會發出嗡嗡的噪聲,還有膠片的聲音,現場的雜音,各種亂七八糟的聲音,幾十萬瓦的燈一打下來,那發電機的聲音也是非常驚人的,所以現場收音是不可能的,大部分的時候,得是後期自己配音。甚至在現如今科技已經如此先進的情況下,好萊塢的很多電影為了確保質量,還是會讓演員在後期自己重新配一遍音。當然有一些戲是沒法後期配音的,比如演員在拍攝現場的情緒非常激動的時候,後期配音是很難重現的。

但是對於一些專業素質比較高的演員來說,多難的戲他們都能配,拿動畫片來舉例,動畫片裡的人物上天入海,沒有一個演員能表演這些,但他們還是能弄出恰如其分的聲音來。然而對於真人拍攝的戲,目前基本採用的是同期聲,後期再適當地補一些配音。最重要的是,許多的電影節和電影獎也有明確的規定,如果不是同期聲的電影,或電影中的同期聲不能達到一定的比例,那是不能參獎的。這種規定就是為了防止那種電視劇式的粗製濫造的電影魚目混珠,演員拍戲的時候胡說八道一通,後期再隨便配配音,這樣的電影是有失藝術水準的。

在需要後期配音的情況下,美國電影人為了藝術,也基本上都是讓演員自己給自己配音的,當然也有些個例:比如這位大明星實在是太紅了,太忙了,沒有時間來配音,不得不找個配音演員來配一配。還有些大明星實在是有口音問題,其中就包括我在的加州的前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同志,他說不了美國口音,他說出來的英文是德國口音,但這也沒有辦法,因為他畢竟是個動作明星,你要求他說一口流利的美語也是有點過分,當然施瓦辛格的大部分電影還是採用的他自己的口音,但也有一部分電影採用了配音。還有一些外國演員,英文說得實在是不好,也採取了配音的方式,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中國電影《臥虎藏龍》。大家如果看過英文版的《臥虎藏龍》,一定會覺得很奇怪,因為裡面英文說得最好的演員是章子怡,周潤發和楊紫瓊的英文發音都不是特別流利,那是因為周潤發和楊紫瓊的英文都是他們自己給自己配的,而章子怡的英文是由好萊塢的配音演員配的。所以,大家覺得周潤發的英文說得很一般,楊紫瓊曾經演過《007》,英文比周潤發要流利很多,但還是帶有一點馬來西亞的口音。

總之在好萊塢,能不配音就盡量不配音,能讓演員自己配音就盡量讓演員自己配,像我們中國香港的那些演員,因為不會說普通話而完全採用配音的情況,在好萊塢是基本不存在的,除了上面提到的那幾個極其個別的大明星之外。因為好萊塢演員有一個基本的素養,那就是會說各種口音的英文,他們演古裝戲的時候,就說英國口音,演現代戲的時候,就說美國口音,他們不光會英國口音,還能說很多種英國的地方方言。有一部很有名的電影叫《偷拐搶騙》,這是一部非常逗的電影,但我覺得這電影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布拉德·皮特的口音,真能活活把人樂死。電影的導演是麥當娜的前夫蓋·裡奇,他還導過《兩桿大煙槍》《大偵探福爾摩斯》等有名的電影,因為這位導演實在是太有名了,所以好多美國演員都想演他的戲,《偷拐搶騙》裡除了布拉德·皮特之外,還有好幾個美國的大明星,他們的口音都特別奇怪,我看的時候笑得不行,尤其是布拉德·皮特,他一張嘴說話,你還沒聽清他說的是什麼內容,就已經很想笑了,因為他說的是一種倫敦的底層人民的俚語,口音特別奇怪。一開始我都沒聽懂,還以為是威爾士的口音,後來仔細聽了半天,才聽出是倫敦的小痞子的口音,這種口音是相當難模仿的。由此可以看出好萊塢演員對工作的敬業態度。

還有《阿甘正傳》裡,湯姆·漢克斯和羅賓·懷特說的亞拉巴馬口音,更是說得惟妙惟肖。但這些還不算是最神奇的,因為這些演員畢竟都還是美國人,他們生活中是能接觸到美國的南方人的,所以耳濡目染地用美國南方口音說台詞,也不算太難。就像咱們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河南人、陝西人,偶爾自己也能說兩句,尤其是東北人,你都不用親自接觸,電視裡天天都在播放東北人的小品,人人看完了都能學說兩句。最神奇的是英文原版的電影《飄》,女主角費雯·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人,但是她來到美國演戲,不僅能說一口地地道道的美國英語,而且說的還是美國南方的佐治亞口音。

當然了,好萊塢也有不爭氣的演員。全世界各行各業都有能人,也都有不行的人,但在好萊塢,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你要是不行,很快就被淘汰掉,有大把有能力的人能取代你。總之,能夠在好萊塢脫穎而出、通過競爭而上崗的這些演員,他們都是出類拔萃的,不論是美國各州的口音,還是英國口音、新西蘭口音、澳大利亞口音,還是加拿大口音,他們中很多人都能說,而且說得惟妙惟肖。在好萊塢,從來都是不缺人才的,全世界最優秀的人都想要擠進好萊塢,所以最終能站上金字塔頂端的肯定都是最優秀的人才,除了口音方面的才能,其他方面也都不差,尤其是胖瘦的問題,為了一部戲,為了藝術,人家願意付出的努力和代價,是中國娛樂圈現在的這些所謂的小鮮肉所無法比擬的。比如現在有一部戲,讓男主角演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人,為了這個角色,需要他增肥十斤,我們的這些小鮮肉肯定不願意,你打死他他都不會同意犧牲自己的形象。別說他不願意,他的粉絲也不幹,因為粉絲就喜歡他最好看的樣子,粉絲掏錢也是為了看他的顏值,而不是看一個肥胖的中年大叔。

好萊塢的頂級演員,都有著一股為了藝術犧牲的精神。拿湯姆·漢克斯來舉例,他在電影《費城故事》裡演了一個艾滋病人,為了詮釋這個角色,他需要把自己變成一副極其瘦弱的形象。如果是在這部電影開機前,讓他有充足的時間,通過節食等方式,讓自己變瘦,那還能容易一點,但湯姆·漢克斯要演的這個艾滋病人,在電影的前半段是沒有得病的。電影的一開始,他是一個正常人,而且還是一個律師,然後演著演著,他就得了艾滋病,變成了一個骷髏般的人。所以,湯姆·漢克斯是一邊演一邊瘦身,一部戲拍完了,就把一個好端端的演員,完全變成了一個艾滋病人的樣子,這是再好的化妝術都達不到的效果。

前一陣子,我在微博上看到好多人拿萊昂納多跟我比,說「小李子」當年演《泰坦尼克號》的時候多帥,多瘦,現在變成「高曉松」了。我覺得大家都冤枉「小李子」了,他和我可不一樣。我變成現在這樣,純粹是吃出來的,但人家「小李子」是為了拍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一部新戲,才強制自己增肥的,導演讓他為了角色把自己胖成那樣,他就乖乖把自己弄成那樣。現在頒獎季要開始了,大家馬上就能看到這部戲了。

好萊塢演員的敬業,不光體現在他們願意為了戲而犧牲,也不光因為好萊塢人才濟濟,競爭激烈,還體現在他們的演員的接戲量都很少。他們的演員,平均一年半才接一部戲,也就是說,他們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去鑽研一個角色,為了這個角色去學習口音,為了這個角色去增肥和減肥。如果用同樣的態度去演戲,其實中國演員也能把每一個角色都詮釋得淋漓盡致,但中國很少有這樣的機會,能讓一個大演員沉澱下來,心甘情願地去鑽研一個角色,除非是李安這樣的大導演,否則梁朝偉不會在《色·戒》中說出一口標準的上海話。如今中國的大演員,都必須同時演至少三部戲,才能體現出他是大腕。當年四大天王最火的時候,他們一個人同時演四五部戲,都是非常正常的,這樣一來,他就沒法單純地為了一個角色而去讓自己突然變胖,突然變瘦,因為他還得同時兼顧著其他角色。

所以,我們的演員沒有好萊塢演員那樣的敬業態度,並不僅僅是演員自身的問題,還有整個大環境的問題,當然還有工會的原因,這個我就不多提了。總之,好萊塢的演員之所以能把每個角色都詮釋到靈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個,一個是好萊塢人才多,另一個是演員接戲少,人家對每一部戲都認真對待,拍戲的時候,人家也不用去唱歌,不用去商演和走穴。這也正是我們華語娛樂圈的弱點。首先,我們華語區的優秀人才確實是少,尤其是最開始的時候還是以港台為中心,所以每一個明星要想大紅大紫,都必須是三棲,恨不得四棲,又得能唱歌,又得長得好看,不能太胖,還得會演戲。當年香港的娛樂產業最發達的時候,基本上只要能張開嘴的,不是啞巴的明星,一年都得出好幾張唱片,然後只要能睜開眼睛的,都能去演戲。所以,香港就在沒有音樂學院也沒有電影學院的情況下,訓練出了那麼多既能唱歌又能演戲的人。這的確為香港娛樂圈培訓出了大量的藝人,但也產生了很大的副作用,因為這樣選拔出來的人,雖然什麼都會一點,但其實哪方面都不是特別強。

所以當華語娛樂的重心開始向中國大陸轉移的時候,香港的這些不會說普通話的藝人都不能適應,他們拍出來的電影,要想走入大陸市場,就必須找配音演員,比較大的香港明星都能單獨找一個配音演員,就規定以後他在中國大陸的電影中的普通話配音,都由這個人來負責。我有時候不由得會想,這樣一來,這個配音演員不是很容易就訛上這個明星了嗎?萬一有一天這個御用的配音演員不願意給這個明星配了,萬一周星馳換了聲音,觀眾豈不是會接受不了?幸好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過,而且到了今天,這種情況也在不斷地變好。所以我們的戲的規模越來越大了,香港藝人也越來越多地擁向內地。我看到很多香港演員都已經能夠說普通話了,而且說得特別棒,比如任達華,他都已經能說北京話了。可見我們的藝人也是很有敬業精神的。

台灣演員的口音問題比香港演員還要更嚴重一點,因為台灣的「國語」跟我們的普通話之間,差了一個音。按理說台灣「國語」比粵語更接近普通話,但大家千萬別小看了這一個音,要糾正這種既定的語言習慣,有時候比從頭開始學一門新的語言還要難。我們普通話的音調裡,除了一二三四聲之外,還有一個輕聲,但台灣國語裡沒有這個輕聲,所以我們很容易就能聽出一個人是台灣口音。當然,台灣演員也在非常努力地糾正口音,我就見過幾個糾正得非常好的台灣演員,但也只是那麼幾個而已,大多數的台灣演員還是無法克服這個障礙,不過改不了也沒多大關係,完全不影響他們在大陸同時演好幾部戲,因為可以後期配音。當然了,好萊塢的英國演員能說出美國佐治亞州的口音,台灣演員只要勤於練習,肯定也能說出標準的普通話。但我們的娛樂大環境和好萊塢不同,早些年的時候,港台演員的地位太高了,人家能賞臉來大陸表演一下,我們就已經感激不盡了,哪兒還敢讓人家改口音?人家就算在我們的電影裡演一個配角,那都是大爺級的配角。

劉曉慶親口給我講過一件事,當年香港的著名大導演李翰祥來中國內地,拍《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兩部大戲,劉曉慶身為女一號,在拍戲時的待遇完全跟香港演員不能比。首先是片酬,具體數字是多少我就不提了,總之還沒有人家香港演員的一個零頭多。其實,片酬少也就算了,還不負責她的住宿,劇組裡沒有她住的地方,她每天拍完戲還得走特別特別遠的路,乘坐公共汽車回家睡覺。最後,因為劉曉慶是女一號,戲份太多了,每天這樣在路上奔波實在是吃不消,所以她只能在劇組蹭了一間房,但房間裡沒有她的床,她只能睡地上,睡在床上的是在戲裡給劉曉慶演丫鬟的女配角,就因為這位女配角是香港演員,她就能睡在床上,身為中國內地演員的女一號劉曉慶卻要睡在地上。到了開飯的時候,所有的港台演員單獨吃一種盒飯,所有的大陸演員蹲在路邊吃另一種盒飯,這就是當時的娛樂環境,在那樣的情況下,沒有人敢要求港台演員改口音。

當然陳凱歌這樣的大腕級導演是除外的,陳凱歌導演拍《霸王別姬》的時候,曾經要求過張國榮改口音,張國榮也很配合,做了很多的努力,而且他也確實很有天賦,最後把普通話說得非常好。但像《霸王別姬》這樣有大量京劇橋段和唱腔的電影,光會說普通話是不夠的,你還得演京劇,還得用京劇的唱腔念對白。大家知道,京劇的舞台藝術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要從小就開始練習童子功,我從來沒見過從30歲開始學京劇,學了幾個月就能上台表演得有板有眼的人。所以即便張國榮很努力,還是沒有辦法,最後《霸王別姬》裡張國榮的角色,其實是由楊立新來配的音。楊立新本人也是著名的演員,還有很多優秀的配音員,最後成了著名的演員。《霸王別姬》這整部戲裡,都沒有給楊立新署名,因為張國榮這樣重要的角色,如果他的重要台詞是靠配音完成的話,這部電影就很難去戛納得獎了,楊立新當了無名英雄。

還有一位和楊立新一樣,先當配音演員,後來成了著名大影帝的演員,那就是張涵予。張涵予在出來當演員之前,已經配了好多年的音了,稱得上是配音界的大腕,所以他出來演戲後,也演得非常好。說實在的,只要不是長成我這樣的人,基本上,能把台詞說好了那演戲也已經練出了七成的功力,因為台詞是電影演員最重要的一部分,另外三成要靠演員的其他能力和電影本身的襯托。但如果是演戲劇和舞台劇,那台詞幾乎就要佔到演員的九成功力了,因為戲劇的舞台上不是很容易看清楚演員的臉,沒有什麼特寫的鏡頭,能讓觀眾產生直觀感受的,基本上就是台詞。所以在戲劇學院裡,修台詞是最最重要的一門課。戲劇學院裡還流傳出一個笑話:一個老師說,小張,你的台詞有很大的進步。結果學生說,謝謝您,台詞老師。

包括我自己導演的那部《大武生》,演員的確都已經很努力地去演了,也很積極地去練習台詞了,但沒有辦法,因為那部戲裡要演的是武生、花旦和刀馬旦,平時把話說得再好,放到那個戲裡都沒有用,戲劇的唱腔和感覺,沒有十年八年的工夫真學不來。所以最後大家在電影院裡看到的《大武生》,吳尊在戲裡打得如何如何帥,但他的聲音其實都是我的好哥們——大家都很熟悉的黃磊配的音,而且黃磊真的很夠義氣,基本上沒要什麼錢;還有演警察局長的劉謙,是我的另一個好哥們徐崢配的音,徐崢也沒跟我要什麼錢。劉謙在戲裡演一個上海租界裡工部局的警察局長,根據角色需求,他就算是說普通話,也得是一口上海味的普通話,我想來想去,劉謙雖然魔術變得很厲害,但他畢竟不是一個專業演員,我讓人家為了拍戲而改口音,實在不太合適,於是我想到了本身就是上海人的徐崢同志。還有《大武生》的女主角大S,其實大S在台灣是學過京劇的,而且大家都知道,她的普通話說得還不錯,但還是達不到這部電影的要求,所以也是請人來給她配的音。

沒辦法,民國時代的京劇戲對對白的要求太高了,其他類型的戲就沒辦法了,只能硬著頭皮來了,很多戲裡,明明演的是一個北京的小痞子,但演員一開口說話卻是台灣口音,諸如此類的問題太多了。總之,我希望隨著我們的電影產業不斷壯大,隨著我們的戲的成本越來越高,也隨著各地的融合越來越密切,所有的演員都能拿出更多的敬業精神,向好萊塢的演員學習。英文對白我們的演員能不能說好,這個我不發表意見,但至少咱們的中文對白,起碼能做到大家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雖然目前還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但至少我覺得現在的整體趨勢是好的,大家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港台演員,能夠說出越來越標準的普通話了。但以上這些好的趨勢,基本還局限在電影業,我們國內的電視劇比電影還是要差一點的。

其實在美國,電視劇跟電影的製作流程已經差不了太多了,因為美國不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片酬都很高,在這麼高的片酬下,不論是用膠片拍,還是用磁帶拍,其製作規模,兩者都已經非常接近了。比如像《紙牌屋》這種級別的電視劇,它跟拍電影一點區別都沒有,只是電視劇拍的時間要更長一點。但在中國,電視劇的製作規格跟電影差得就太遠了,而且我們的電影局還出台過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規定,要求每天拍十二個半的鏡頭,這規定太死板了,但當年我們的電影廠也都是國營的,所以就嚴格按照這個規定,每天只拍十二個半鏡頭,最多拍二十個鏡頭,也就是兩場戲的長度吧。

大家知道,電影的台詞也遠遠沒有電視劇密集,畢竟電影是大屏幕的藝術,不可能一直讓兩個人像說相聲似的在那兒講台詞,所以電影的台詞要比電視劇少得多。而電視劇主要就是說話,因為電視屏幕小,不可能用大量的鏡頭去抒情,或是拍攝大量的特技鏡頭,打鬥戲也沒有電影那麼多。這樣綜合下來,拍攝一部電視劇,一天至少得拍上好幾十場戲才行,而且這些戲基本上都有大量的台詞,我們的演員實在背不下來這麼多的台詞,當然這也和我們的演員的敬業態度有關。我本人監製過電視劇,所以也聽說過行業裡的一些不正之風,但這些事暫時也無法避免,因為我們的電視劇行業,還處在一種「能有個腕加入我們這部戲,我們就已經非常高興了」這樣的階段,所以,人家大腕能來就不錯了,你根本不好意思讓人家再去背那麼多的台詞。

而且,好的電視劇經常需要一邊拍一邊改台詞,比如我監製的一部四十多集的大戲《醋溜族》,劇本是根據朱德庸的漫畫改編的,拍攝過程中始終有四五個編劇跟著劇組,一邊拍攝一邊改劇本。因為編劇太多了,這個編劇在這一集裡把一個角色寫死了,沒想到下一個編劇又在下一集裡讓這個人活過來了,所以我一看劇本就傻眼了,趕緊在中間不停地調和。電視劇的很多情節,其實本身在台詞上就沒有做得很細,所以經常會出現演員已經演完了,但台詞卻改了的情況。幸好我們現在的配音技術很好,可以後期通過配音來調整台詞,通過數字化的波形調節,只要最後能跟演員的口型對上就可以了。但這樣一來,就把一部分演員慣壞了,我當然不是說所有的演員都這樣,大部分演員還是很認真地去背自己的台詞的,拍戲的時候也很努力地去詮釋自己的角色。

但也有很多電視劇,本身就不是大電視台的戲,請來的演員也都是為了錢來的,這些演員可能同時拍著好幾部戲,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沒法背住那麼多的台詞。所以演員就直接跟導演說,您就說我這場台詞一共有多少個字吧,然後我應該用什麼情緒去說,導演就把字數告訴演員,再描述一下情緒,比如是激情戲還是苦情戲。於是,兩個演員就完全不管台詞是什麼了,直接對著鏡頭,一邊表演激情,一邊數阿拉伯數字:1、2、3、4、5、6、7,7、6、5、4、3、2、1。要說這兩個演員還真是很有職業素養,兩個人對著數數還能不笑場,一場戲就這麼拍完了,拍完了演員就走了,去趕拍其他的戲了,後期再讓配音演員對著劇本,把他們說的「1、2、3、4、5、6、7」都換成「我是真的很愛你」,等等。還有的演員,不光自己的台詞用數字代替,如果是給其他演員搭戲,只露一個後背的時候,人家就連「1、2、3、4、5、6、7」都不說了,就面無表情地看著對方,時不時地抖動兩下肩膀,或者乾脆就對著人家露正臉的演員笑,甚至還做鬼臉,影響對方的情緒,所以也發生過把露正臉的演員激怒了,兩個人直接在片場打起來的鬧劇。

中國的電視劇的製作規模和水平,還待提高,這不僅是演員的敬業態度的問題,也是一個機制的問題。因為中國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日播兩集,很多電視劇一拍就是80多集,製作週期是很緊張的。而美國的電視劇基本都是周播劇,一周播1集,單集比較長的電視劇,每一季不超過13集,單集比較短的,每一季在22集左右。也就是說,一部大製作的電視劇,一共就13集,還每週播一集,製作週期有三四個月,不論是製作還是演員的表演,都有充分的時間去精進。我們這種一天播兩集,甚至以前廣電總局沒有規定的時候,還有一天播四五集的,電視劇一旦被電視台買進來了,大家就拚命地快速播,80多集的電視劇,不到一個月就播完了,完全是一個快餐文化,演員演得再好,觀眾也像吃快餐囫圇吞棗一樣,完全沒有時間去細細消化。

所以,要調整整個電視劇行業,不光要調整演員的敬業態度,因為這只是整個大鏈條中的一環,我們的生產環境、播出環境以及整個體制,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只要把體制改善了,演員自然就能慢慢變得越來越敬業,越來越專業。其實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這樣的,要進步都是大家一起進步,導演也進步,演員也進步,編劇也進步,體制更要不斷調整和改善。因為我本身也是影視行業的從業人員,所以我在說缺點的同時,也不得不肯定我們的進步,目前我們的影視行業狀況,尤其是如今整個華語電影和電視劇的核心都集中到了北京之後,一切都比從前好太多了。

每次我們各地的導演開會的時候,永遠都只有兩位澳門導演,已經11年了,澳門始終只有這兩位導演,但其他幾個地方的勢頭是呈現此消彼長的趨勢的。想當年,拍出了大量瓊瑤作品的台灣電影電視人,是非常不得了的,香港也曾經是僅次於好萊塢的世界級大娛樂中心。劉曉慶跟我說過:你看當年香港大導演李翰祥,給我幾千塊錢就讓我演兩部電影,而且連睡覺的地方都不給我,就讓我睡地上;現在是我們的電影公司出錢,把李翰祥雇來給我們當導演,給我們拍戲,他拿到我們的錢,要表現得非常感激,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不管是影視行業,還是音樂行業,都已經從當年那種港台高高在上、極度歧視大陸從業人員的狀態,變成現在大家基本平等的狀態了。當然,大家平等就是最好的狀態了,千萬不要倒過來,變成我們高高在上,港台卑躬屈膝。因為在任何一個行業裡,大家都要憑本事說話,不管你來自哪裡,只要你有才華和能力,就應該受到尊重,也應該賺到更多的錢,就算是從好萊塢來的人,沒有實力也別想來中國騙錢。

我看現如今有一個非常不好的趨勢,那就是各地的從業人員維繫著彼此平等的合作狀態,每個人都拿自己的真才實學和手藝來說話,但是從好萊塢跑來了一堆蝦兵蟹將,想來打破我們娛樂產業的和平,從中撈一筆,這是值得大家警惕的。好在現在我們有了一個過去沒有的大優勢,那就是互聯網,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裡,有人自稱是從好萊塢來的,到我們這裡來吹牛,說《教父》是他做的,沒有人能驗證他說的是真還是假。我的一位製片人就曾經騙過我,說《教父》是他做的,結果我趕上了好時代,我都不用打開電腦去查,我就用手機下載了一個叫IMDb(互聯網電影資料庫)的App(應用程序),這個App裡面有全世界的戲的各種資料,你不用吹噓自己曾經做過什麼,你只要說你叫什麼名字,輸入IMDb,結果就全都出來了,誰也別想再給自己頭上戴虛假的帽子。好萊塢裡邊有各種各樣的蝦兵蟹將,他們在外面跟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都喜歡把自己吹噓得天花亂墜,比如他實際上是片場的製片助理或是執行製片,他自我介紹的時候就非得說自己是製片人。所以現在的專業人員,每個人的手機裡最好都先配一個IMDb,一旦有從好萊塢來的人,不要被他騙了。

以上說的是電影和電視劇裡的配音,還有一種影片,全程都需要配音演員,那就是動畫片。但是好萊塢的配音和我們還不太一樣,美國的配音演員的素質非常高,而且他們的流程是配音先行,就是先由配音演員照著劇本把台詞都演說完畢,然後再按照聲音去畫動畫。所以美國的動畫片的導演,不是負責監視畫畫的導演,而是負責配音的導演,因為配音決定了整個電影的基調、速度、節奏和氣氛,而這一切都是由配音導演來把控。配音導演和正常的影視導演又不同,他眼前什麼都沒有,沒有圖像,也沒有背景,只有那麼幾個人物造型圖,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而整個電影的基調,就需要他在這幾乎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去奠定。

作為一部動畫片,圖畫和聲音到底應該先有什麼?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畫畫的人根據什麼東西來畫?人物的口型、動作的節奏怎麼來把握?當然不能靠動畫師自己來憑空想像,因為畫師畢竟不是表演大師,所以肯定要先有聲音,然後再根據聲音去配圖像。配音導演最難的工作,就是指揮一堆大腕,讓他們只根據一個簡單的動畫造型圖,就去配出最恰如其分的聲音。而這一點,在我們中國就很難做到了。我們是先由導演自己用嘴說一遍,然後湊合著畫出草圖,再找大腕來配音。配音的時候,萬一這大腕說,他覺得這個地方畫得不好,我不想按照劇本來說,那就得由畫師再負責來改圖。就這麼改了說,說了再改,反反覆覆地耗費了大量的工序,到最後上色,光都打上了,剪接也完成了,還要最後統一再配一遍音。因為按照前面這些工序,不論怎麼巧妙地剪接,也剪不出一個完整的版本,因為你配音的時候就是東配一句,西配一句,東改一句,西改一句,所以動畫完全剪接完畢之後,再整體配一遍音,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目前國產動畫的整個工藝流程都需要改進,生產流程也需要改進,因為美國的動畫片,如果放到其他國家去播放,即使換成其他語言,動畫片裡人物的嘴型也能跟著變,現在夢工廠和迪士尼都已經有了這種技術。早些年還是做不到這麼先進的,以前的英文動畫片,改成中文的時候,我們得盡量按照英文的口型來配音,所以我們看譯製片的時候,總覺得那些配音員講話有一種「配音腔」。那是因為英文的音節多,俄文的音節更多,換成中文的話根本不用說那麼長時間,配音員為了把台詞和演員的口型對上,只能拖著聲音說。我記得當年大家看長春電影製片廠譯制的俄語片的時候,耶夫娜同志一開口說話,觀眾就快要急死了。當然大家也可以去看梁贊諾夫的那些電影,那些配音演員的功力太高了。英語的語速沒有俄語那麼快,但是也是非常快的,而且英語裡有好多的語氣助詞,放到中文裡根本找不到與之對應的詞,最終造成了「配音腔」。但現在有了更好的技術,「配音腔」的問題能解決了。如今配音演員的聲音進入了之後,畫面中人物的口型也就跟著改變了。

如今,雖然我們國內的電影票房漲得厲害,但是我們的整個生產流程、創作流程和人才儲備,都和好萊塢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人才儲備,如果沒有人才,強行引進再好的生產流程和創作流程,也是運轉不起來的,只要有了人才,什麼流程都能帶動起來。不過,我們如今也算很不錯,想要趕上好萊塢,我們還有不太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