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男人是鮭魚 女人是鱒魚 > 其十三 誰更能適應新環境 >

其十三 誰更能適應新環境

一般來說,女性柔順靈活,但沒有明確的自我定位。

相反,男性都有清晰的自我定位,而且不喜歡改變。

不論東方還是西方,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婚姻形態表明,在順應環境的能力方面,女性明顯比男性佔優勢。

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看一看婚姻形態的問題。

從古至今,婚姻形態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最先讓人想到的就是女性作為媳婦出嫁到男方家裡。

這是至今為止採用最廣泛的婚姻形態,因此,在一些有歷史傳承的地方,依然還可見到「娶媳婦」的說法。

總之,妻子出嫁到丈夫家生活,是迄今為止採用最多的婚姻形態。站在男方的角度看,這是名副其實的「娶媳婦」。

同時,在舉行結婚儀式的時候,還都要準備好嫁衣和嫁妝。

與此相對,還有一種結婚形式叫作「招贅」,當然這種形式在生活中並不常見。

這是男性到女性家中成親落戶,相當於做了養子。

從古至今,這種「招贅」婚姻與「娶媳婦」相比數量極少,「招贅」做了養子的男人一般也要把自己的姓改作女方家的姓。

在現實生活中,女性嫁到男方家裡的「娶媳婦」式結婚佔絕大多數,過去這一形式占實際婚姻的九成以上。

妻子進入丈夫的家庭生活

正像前面介紹的那樣,迄今為止,婚姻的形式仍然是以妻子進入丈夫的家中生活為主。

在此,妻子的順應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順利地適應丈夫家裡的生活?

丈夫家裡當然有他的父母,甚至還有他的兄弟姐妹。

另外,丈夫家的生活習慣也許不同於妻子的娘家,家風可能也不同。

收入和經濟狀況以及消費觀都有可能不同,而且食物和飯菜也許都有獨門絕活,跟親戚以及周圍鄰居的相處方式也會各不相同。

對於女性而言,結婚以後到丈夫家生活,面對的環境變化是前所未有的,跟城市相比,這一點在農村表現得尤為明顯。

面對環境如此之大的變化,嫁到夫家的女性能夠很好地適應並融入其中嗎?

這正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女性能否順利地適應變化了的新環境,是其適應能力面臨的巨大挑戰。

從世界範圍來看

為什麼在結婚的時候是女性到男性家中生活?

為什麼不是由男性到女性家裡生活?

這種傾向不只限於日本,中國、東南亞自不必說,歐洲和美國也是一樣,基本上都是由女性進入男性家庭並融入男性的家庭生活。

其原因何在?

坦率地說,似乎還沒有人對這個問題進行過認真的思考。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種現象天經地義,對此早已習以為常。但是,這是不可思議的。

於是,我們需要再次思考這一現象的原因。結果,我們找到的答案竟是「這樣做才是正確的選擇」。

僅僅這樣回答似乎缺乏說服力,但它卻可能是最正確的回答。

男女有意願一起生活的時候,女性走入男性家庭生活的結果大都是成功的。自古以來,這種做法都被證明是明智和正確的選擇。

相反,如果是男性進入女性的家庭生活,大多會造成各種矛盾和糾紛,最終以失敗收場。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女性進入男性家庭生活的婚姻形態才得以固定並延續至今。在這個意義上,上述回答也許有其合理之處。

男性進入女性的家庭生活

如果男性結婚以後仍以女婿的身份到女方家裡生活會是怎樣一種情況呢?

這時男方當然不是以養子的身份招贅進入女方家庭,而僅僅是為了結婚。

由於是到別人家中生活,男人們一開始可能會在很多地方自我約束,但是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發現很多方面都變得令人不自在。

從起居室沙發的擺放、電視機的位置到桌椅的擺放方式。

從餐廳、書房的佈置到臥室的大小和床的擺放方向。

只要有一個不滿意,緊接著就會對所有一切產生不滿,並且開始沉不住氣。

對於家中這些不會說話的傢俱之類已是如此,對於家裡妻子的兄弟姐妹會是怎樣一種情況自然可以得知。事實上,只要與其中一人發生不和,這個家就會立刻待不下去了。

情況還遠不止於此,因為一些事情跟岳父岳母意見發生分歧,對他們產生不滿時,因為受不了而離家出走都是有可能的。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就無法挽回了,婚姻關係也會岌岌可危。

同樣的問題和矛盾,女性進入男方家庭就要少得多,而男性進入女方家庭發生的幾率遠大於前者,所造成的後果也嚴重得多。

難以改變的男人們

那麼,男性為什麼難以跟女方的家人和親戚和睦共處呢?

原因是所有男人身上共通的,即他們對過去已經熟悉的環境和人際關係有一種執著,並且不善於應對變化。

準確點說,是男性缺乏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

總之,男性不能很好地適應變革。

他們執著於過去熟悉、適應的環境,卻排斥和拒絕新生事物。

這正是男性的特徵,男性也正因如此更容易保持固有的思想和傳統。

相對而言,女性則幾乎不可能保持自己獨特的思想和傳統並且引以為豪。

她們更願意拋棄身邊的東西或者繼承父母的東西,並積極去吸收和接受新鮮事物。

這也許可以說是她們具有創造流行和時尚,同時拋棄老舊事物的能力。

在這些方面,女性要遠比男性敏感,明顯佔有優勢。

因此,大概可以說男性更執著於現有事物,從而表現出保守性,女性則不拘泥於現在,她們更願意面向未來,因此更多地具有進步性。

洋不分東西

通過以上對男女不同的分析,我們再次意識到,女性具有靈活性,從積極的意義來看,她們沒有明晰的自我。

相反,不管是好是壞,男性都具有獨立的自我。

當兩者因結婚要面對全新環境時,誰應該是接納方,誰應該是融入方呢?

我想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

不願意改變、環境順應力弱的男性成為接納方。相反,環境適應力強、並不討厭變革的女性應該成為融入方。

這種關係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大量存在,今後也必然繼續存在下去。

總之,男女的這種關係一直維持到現在。

而且不光是日本,從亞洲到歐洲,不分東方西方,這種關係普遍得到了保持,確實值得大書特書。

最近的變化

不過男女的關係最近在開始逐漸發生微妙的變化。

例如,過去一直是女性滲入男性的圈子,男性始終是接納方,近來則開始出現男性打入女性圈子,女性反而成為接納方的事例。

雖然如此,也並不說明招婿入贅養子關係增多,而只是男性到女性家庭中一起生活,並不存在招贅關係。

這樣的情況下家庭矛盾似乎也不突出。

這些融入到女性家庭生活的男性,也確實能很好地順應女性,並能與其家人和睦相處。

一言以蔽之,這也許是所謂的男性女性化或者女性男性化帶來的變化,也是一種值得注意的新現象。

在異國定居

我們以婚姻關係為中心分析了男女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看一看,那就是在異國他鄉定居的情況。

例如,在自己的故鄉日本以外地區的定居情況,男女在這方面有什麼不同呢?

遺憾的是,現在筆者手頭上還沒有這方面準確的數據。

不過,從一般印象來看,好像女性在異國他鄉的定居率更高一些。

當然,男性也有為數不少的人在國外定居,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因為工作關係需要長期滯留國外。

相對而言,女性卻並不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她們似乎更多的是因為愛情、人際關係等的需要而移居國外。

因此,男性在工作任務完成以後一般都會返回日本,而女性則往往居住在當地長期生活。

在這方面,保守和對傳統的執著這一大多數男性共同的特點似乎也在起著巨大的作用。

我們已經從多個方面對比分析了男女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基本可以得出結論,女性在適應環境方面能力更強。

雖然近來也有跡象表明這一特點正在發生變化,但就大勢來說,女性具有更強的環境適應能力這一結論應該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