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自省之書 > 不爭和無為 >

不爭和無為

(春秋)老子

不爭和無為,其實是對自己恆心、意志和毅力的一種考驗,看似沒有前進,其實在這靜待中,正蘊含著所向披靡的行動。不僅僅是對自我的一種超越,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也是一種在不爭掩蓋下的大爭。

有為是自我價值的真實體現,無為不過是一種權宜之計。這種「立身」和「處世」的智慧還體現在對於「捨」與「得」關係的處理中。有捨才有得。小舍只能換來小得,大捨才能換來大得。

最優秀的人寧願只要一件東西,而不要其他一切。

老子(前571—前471):姓李,名耳,謚曰聃,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 ) 人。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兩千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