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自省之書 > 以靜觀變,無為而治 >

以靜觀變,無為而治

(清)王庭奎

天下之事,大都講究處之泰然。

為人處世,若遇到點小事就緊張不已、如臨大敵,成天嚴肅拘謹,私下裡也像在公眾面前一樣正襟危坐,定會使自己精神錯亂。生活中總是既有出席正式場合、場面隆重的時候,也有自由自在、不拘一格之時。有張有弛,才怡然自得。

很多時候,以靜觀變、無為而治是上上之策,此時靜勝於動。

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若眾人都認為錯,唯獨你認為對,則要慢慢說服以改變形勢,不可只顧按自己想的去做。對於不瞭解的事,不可亂懷疑,也不要輕易反對不同的見解。

遇事時要思考清楚,切勿急躁;想好後就趕緊行動,不要再延誤。

對於一些不急的事,要趕緊做,早做就早出成果;對於那些緊急的事,就要辦得和緩些,防止忙中出錯。

與人交往要和氣,對待自己要平實。

無事則安,遇事則斷;得則冷靜,失則沉著。人若還未瞭解時,勿急於求得瞭解;人若還未認同時,勿急於求得一致。

世間的道路,無論有多艱險,我們都應該定心凝神,靜以待之。

王庭奎(1753—1838):字鳳桐,號九成,清直屬南皮(今屬河北)人。著有《民言百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