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施主,請留步 > 命運 >

命運

我小時候跟母親不親,印象中她很凶,整天罵父親。她不做家務,也不帶孩子,我一直由父親看護,童年享受的母愛不多。

但是我不怪母親,我理解她。

好不容易在北京建立了家庭,生下一兒一女,沒想到父親那邊出了那麼多變故。先是因海外關係降工資,再是老家冒出個前妻,母親成了第三者,跟父親被迫離婚。

這一切,讓母親的原有希望成了泡影。她離不開父親,倆人還在一起過,還住在母親單位分的那間小平房裡。但是她心中充滿了怨恨。她沒什麼文化,只能靠天天罵街排解心頭的怒火。她對父親既愛又恨,她不帶孩子,不做家務,這一切都讓父親干,她認為這就是對父親的懲罰。

後來父親老家的前妻去世,父母復婚。母親像變了個人一樣,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外出採購,這些家務活她都搶著幹。

我小時候雖然沒有得到太多的母愛,但是她把外甥女一手拉扯大,她把無限的愛,都給了隔輩人。看來母愛是女人的天性,只是在有些時候,外來的壓力或者打擊,把女人的天性給掩蓋住了。

外甥女遭遇到的家庭情況跟我小時候差不多,但是她有了姥姥的關愛,所以她絲毫沒有不幸的感覺。

此刻我才感到,母親是一個充滿著愛心的女人。

我說相聲掙點錢之後,母親想方設法地跟我要錢。我知道母親過去受過苦,想讓她晚年過幾天富裕日子,想買什麼就能買什麼,別為錢發愁,所以我把掙到的錢大部分給了家裡。給了之後母親還要,我就對她有了意見,回家的次數也少了。

現在想起來,我理解她。她這一輩子窮怕了,所以想把更多的錢攥到手裡,心裡才踏實。

母親農村老家還有一個妹妹,她一直為沒有把這個妹妹帶到北京而內疚。她深知農村生活的艱難,所以跟我要的錢,很大一部分偷偷給了那個妹妹。

農村出來的女人,永遠惦記著娘家人。她們雖然在城裡落戶了,但是她們認為她們的根在農村。她們的心底總帶著一絲自卑,認為自己不是真正的城裡人。所以她們跟城裡人之間總有一段距離,跟他們最親的,還是家鄉的父老。

後來,母親雖然住進了城裡的樓房,但是她無時無刻不關注著老家的一切。每到一個節氣,她就會念叨,「該種麥子啦。」「該收老玉米啦。」「該割韭菜了。」

要是趕上天氣不好,母親又會發愁,「這回莊稼算是遭殃嘍。」

母親最興奮的時候,就是回老家的時候。她會把我給她買的金戒指、金項鏈、金耳環全都帶上,她要衣錦還鄉。

她會買上一大堆點心、糖果,挨著家地送。

老家的老姨跟舅舅們來北京了,她會跟他們徹夜長談,有說不完的話。

父親在福建還有一房兒女,他們來北京探望父親,母親變著樣兒給他們做好吃的,帶他們游長城、逛故宮,她是一個合格的繼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