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壞 > 夢遊人 >

夢遊人

不過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並不代表自由,也代表不了自由。你若盲目愛它,它並不會同樣去愛你。
你若把它當自由去愛,它反倒會扔條新的鎖鏈給你。
不過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並不是烏托邦,也從不是烏托邦。
你若能平視它,自得歡喜,自得清趣。
你若神化它,它只會用失望去幫你更加失望你自己。

想突破卻沒有方向,想改變但沒有支點,想按部就班卻心有不甘。

想換一種活法,卻不知該去哪兒換,怎麼換。

於是,夢遊人說著夢話,流落在人間。

(一)

小洋芋上海小囡,精緻的妝容,得體的髮型,泯然於眾。

她是典型的小公司白領,擠地鐵,吃盒飯,朝九晚五打卡上班,理智地度過漫漫人生。

理智的同事、理智的家人、理智的生日派對和相親。

一眼可以望到頭的路,庸常地從眾而行,理智到麻木不仁。

想突破卻沒有方向,想改變但沒有支點,想按部就班卻心有不甘。

和那個年代裡的很多年輕人一樣,想換一種活法,卻並沒有人教過她該去哪兒換,怎麼換。

一來二去,輕微的抑鬱。

午夜越來越漫長,入睡一天比一天艱難,每個清晨都不新鮮。

偶爾找人傾訴,屢屢搞得訕訕,旁人並不關心她無處安放的苦悶,只道她是無病呻吟的閒。

於是,她攢了年假出去放空,和那個年代不少囿於都市的小生命一樣,倉皇地溜出人群,忐忑而期待地投奔所謂的自由和遙遠。

沒人警告過她如何去躲避泥沼和陷阱,一如沒人懂得如何去告知她權衡和平衡。

她如撲火飛蛾,一頭紮去了一座遙遠陌生的小城。

嗯,那時候大部分人還沒聽說過麗江。

麗江也尚未被以訛傳訛,眾口鑠金。

和現在的它不一樣,那時的它遊人稀疏,原始簡陋,不過一座自在隨意的小城,尚未熙攘繁華魚龍混雜,尚未被抬舉和追捧,尚未被莫名其妙的人莫名其妙地污名。

關於它的過去和現在,一樣的地方倒也有:

可容過客,可容短夢,對滿懷預設的孤注一擲者,卻總是去留無情。

不過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並不代表自由,也代表不了自由。

你若盲目愛它,它並不會同樣去愛你。

你若把它當自由去愛,它反倒會扔條新的鎖鏈給你。

只有安心入俗才能真正住得下去,柴米油鹽,飲食男女。

真正常駐下去的人,都不會高估它,該有的庸常、無趣一樣都不會省卻,你越高估它,那些煩惱和瑣碎越變本加厲。

不過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並不是烏托邦,也從不是烏托邦。

你若能平視它,自得歡喜,自得清趣。

你若神化它,它只會用失望去幫你更加失望你自己。

你有你的幻念執念,它有它的無奈和無情。

你若把它幻想成一種完美的生活方式去膜拜追尋,它會遂了你的心意,幻化出海市蜃樓贈予你,然後驟然翻臉,趁你不備踹翻你絆倒你打哭你留道大傷疤給你。

……這些話重複再多遍,大部分人也懶得去聽。

聽了也不肯懂,懂了也不肯信,信了也不服氣,不服氣的人總認為自己會是個例。

比如,起初的小洋芋。

(二)

小洋芋愛上了一個歌手,一併愛上的還有那場麗江夢。

那時候的她,把他和它當成自己的安眠藥,心甘情願地跌進一場深睡眠。

和那個年代裡的很多年輕人一樣,漫長的匱乏和抑鬱……猛然梭哈,押上所有的僥倖去換一場夢,並把那夢當作新生。

於是毅然決然地辭職,告別所有的清醒,她剃了光頭,陪著歌手賣藝在街頭。昂著的青皮腦袋,就像一顆圓圓的青皮西瓜,她半蹲在他旁邊打手鼓,他唱歌,她就打鼓,雙眼微睨,乍一看像個剛還俗的大尼姑在進行一場儀軌獨特的修行。

我猜她那時心裡有種別樣的快感吧,無論是從外表還是行為模式看,都是一種對過往世界前所未有的對抗和顛覆。

她那顆光頭其實也算是武器吧,昂然示人,破釜沉舟。

她留給我的印象是稜角分明到有點兒二,不論看誰,眼神裡都帶著點兒不加掩飾的對立感。

或許她之前是個平靜普通的上海小白領,但我無緣得見。

人在顛覆自我的時候總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當下有多麼小桀驁,昔日就有多麼小平凡……我記得她胸部飽滿,紅唇也飽滿,嘴上永遠跩跩地叼著半支煙。愛喝酒不愛說話,別人講笑話的時候永遠是冷冷地破梗的那一個。

不怎麼在乎給人留顏面。

我坐在自己的小酒吧逗客人玩兒:

有隻鳥在天上飛,它只用一隻翅膀飛,你們說為什麼?

她在一旁不等別人思索,立馬接口:

因為它願意。

還有一隻鳥也在天上飛,它只有一隻翅膀……

她依舊不看臉色地接話:

因為它很堅強,唉,這個冷笑話我早就知道了。

她說話做事都不太在乎其他人的感受,二十大幾發育良好的大姑娘了,依舊彷彿一個叛逆期的不良少女。

並不生她的氣,明白的——理智的日子過得太久了,剛剛才開始體驗青春期。她正試著在自己的夢中自己選擇發育的方式。

或幼稚或拙劣,或只有靠對立才能獲得借力。

有好幾回我看著她,忍不住想伸出手去拍拍她的肩膀,像拍17歲的自己那樣。沒拍,怕拍了會忍不住勸,勸啥呢勸,已然走到這一步了,誰又能靠勸把她勸回上海去。

已然走到這一步了,那就好好在這裡生活吧……

早一點度過這場遲到的青春叛逆期吧,才能去遭遇和面對那些異曲同工的問題,不然,只會重複著另一個上海而已……

若只從顯性上看,她那時在經歷一場貌似很認真的愛情,貌似會被很多人羨慕的那種。

她從不喊他的名字,只喊一聲“喂”。

他卻很喜歡喊她的名字“小洋……芋”。

鬍子拉碴的男人拉長聲音喊,有種微妙的溫柔。

他來自鄉間村寨,不務虛,給她起的這個外號,實惠又管飽的意思。

接納她性格的人不多,她結識的朋友不多,天天糖粘豆一樣貼在他旁邊。

她把他當作契機和支點、新生活的門閂,對他是發自真心地好,屁顛兒屁顛兒的,再饑一頓飽一頓也受得,再破風漏雨的出租屋也住得。

有時候街頭賣唱,雨裡護著鼓,撐著傘。有時候來著大姨媽,陰冷冰涼的石頭上一坐就是一天。生意很差和生意很好時都會打烊很晚,她背著鼓跟在他身後,走進我的酒吧小憩,有時候夜裡11點,有時候夜裡12點,然後回家吃一頓補充體力的消夜或晚飯。

眼耳口鼻舌身意,她好像關閉了部分感官,並不覺得苦。

……應該是苦的吧,不肯讓人看出來。

他們租住一個小木屋,十來平方米的簡易房。

樓下是廚房,有口好大的鍋,閣樓上除了床和琴,別無長物。

床單是扎染布的,摸上去粗粗的拉手。他們搞來塊灰色的地毯鋪在地板上,算是沙發、餐墊和茶桌。

為了省錢,總是自己買菜開伙,油煙爬上閣樓落在被面枕面上。

我想,這樣的床,她之前在上海應該是從沒有睡過的,這樣的房間也未必是她曾經能想像得到的,這樣的貧寒她能發狠過下來,靠的應該不僅僅是勇敢。

有段時間,我常去他們租住的小木屋吃飯。

他很會蒸米飯,也很會吃米飯,把吃飯叫作“干飯”,幹掉的干——必須咬牙切齒地發音才能契合出那種神韻。多年過後,我認真總結我認識的特殊吃客們,有的奇能吃辣、有的嗜食生食、有的蹭了半輩子的飯,還有的簡直是山寨版的蔡瀾……

而在飯量上,他是其中當之無愧的冠軍。

他吃米飯是不用碗的,一般是用湯盆,冒尖的一小盆,菜鋪在上面。

他有把專用的勺子,用了很多年,小花鏟那麼大,我有一回試了一下,根本塞不進嘴裡去。

我沒見過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有他那麼享受的,他甚至是瞇起眼睛陶醉其中的,永遠是把碗擎到臉上,45度傾斜著那隻小盆,與他對坐是看不見他的嘴的。而且他有個很神奇的本事,會翻著手腕兒在飯桌上挨個兒盤子練擒拿,可以一筷子夾走小半盤菜。

這簡直是神技,反正我怎麼練都練不會。

一度我認為他其實不是在吃飯,只是在儲備燃料和能源,謀生不易,需加滿油充滿電。

很多信徒在正餐前會默語誦禱,南無諸天真神,他也有這種儀式化的習慣,每次吃飯前都會虔誠地說:吃飽了才有力氣討生活。

頓頓都說,包括消夜,消耗的永遠比攝入的多,其實和什麼享受美食無關。

確實也不算美食,不過粗茶淡飯。

賣唱賣碟的收入買米買菜,她坐在他對面,端著屬於她的那隻小碗。

不論如何顛覆人生,過往生活的痕跡總是難改,吃飯時文文靜靜的樣子小洋芋是改不了的,包括拿筷子的姿勢,落筷子時的位置。

總之,很有教養的樣子,沒挨過餓的那種。

一併改不了的,還有打理房間的習慣,簡陋的小木屋被她收拾得並不凌亂,舒適談不上,溫馨還是有一點兒。

那是個帶有一點兒夢幻色彩的小木屋,起風的時候,整棟木頭房子會有節奏地輕輕吱吱嘎嘎,像是一對耐力持久的愛侶,纏纏綿綿地在行周公之禮。

話說,不起風的深夜,我路過那棟小房子,它有時候也會有節奏地輕輕吱吱嘎嘎。

和所有情侶一樣,兩個人也吵架。

一個生氣了登登登前面走,一個背著吉他急促促地後面追,把青石板的路踩出一連串乾脆的響。不吵架的時候,兩個人偶爾會鉤著小指走過大石橋,甩啊甩啊的,把清寒的日子攪拌得濃郁而黏稠。

賣解苦,賣藝難,街頭撂地的生意勞身勞心,有一個時期尤其艱難,當時古城開徵古維費,市容執法力度驟然增強,流浪歌手作為非法流動經營者,每天被攆得“狼奔豕突”。

對策也迅速出現了,很多流浪歌手身旁誕生了一個新的崗位,專門負責望風,一見制服出現,立馬風緊扯呼暗語相贈。

小洋芋那時也擔負起了這一職責,一邊打鼓,一邊望風。

她那時已經打了很久的鼓了,眼睛的左顧右盼並不會影響手上的慣性,只是弦一繃緊,聲音自然也不再輕鬆。

畢竟道高一丈,人家執法隊員換了便服,夾在聽歌的人群中鼓掌,還蹲下來問問碟片的價位,然後笑笑地抓住吉他:不好意思兄弟,琴沒收了。

出現了流浪歌手和執法隊員之間的激烈對抗,半年的時間連著好幾起流血衝突。

一把吉他往往意味著一個流浪歌手的全部身家,願意為此拚命的,大有人在。

他們也被沒收過數次吉他,我目睹過一回,據說那是跟了他十年的一把琴。

他和旁人不一樣,完全不反抗,低著頭收納碟片、口琴、搖鈴,臉上一抹笑,逆來順受的一抹笑。

被同行欺辱,被遊人輕蔑,被制服制裁……他慣走江湖明白唯有淡定相對,她卻不能忍,幾度梗著脖子昂著光頭和人怒目相對。

他起身攔她,不顯山不露水地暗拽住她,重新把理智傳輸過去,一併傳輸過去的還有強顏歡笑、尷尬和無奈。

動手打是不可能的,她也並不具備街頭吵架的經驗和履歷,每每攥著拳心理智地坐回原位,紅紅白白的臉,一閃而過的含羞帶忿。

路終歸是自己選的,食物鏈的底端,她和她愛上的愛情。

她愛的到底是什麼?我猜,她自己也很難說得清。

他們動過成家的念頭,一起回過上海,返回麗江後卻不曾提及和家長們交涉的情況。

用腳後跟也能想出他們所遭遇的尷尬,不同的金錢觀,不一樣的人生軌跡,不可預期的未來,不知根底的男人……

在上一代人眼裡,不管他長得有多帥氣,終究不過是個流浪漢,朝不保夕那種。

阻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強,她愈發叛逆,愈發徹底地下注到這段愛情。

能投入的一切她皆毫無保留,不論是物質、青春、未來還是身體。

她賭得很凶,幾乎是為了賭而賭,已不去在乎輸贏。

他發夢攢錢做專輯,她理所應當地配合,陪他枯守街頭白天黑夜地掙散碎銀兩,手打鼓打裂了就纏上膠布繼續打。

那些白日夢,別人再勸他,她也不勸,她不是支持或理解他的追求,只是理所當然地配合,睡著的人怎麼能叫醒另一個做夢的人,於她而言,這場麗江行,本身就是一場夢遊。

她在滇西北街頭曬黑了臉,佈滿裂紋的手捧著這份亦幻亦真的感情,整整陪了他兩年。

後來她終於累醒了。

兩個人的夢做完了。

完了就是完了,無須贅言。

(三)

按照常規的故事走向,小洋芋順理成章地回歸十里洋場。

他倆之間或許有過生離死別,又或許是撕B翻臉……但非外人能知曉的了。

像許多過客一樣,她很快被人遺忘,不再被人提起。

沒人在乎她曾經的孤注一擲,沒人關心她大夢初醒後的兩手空空、何去何從。

此類碎夢故事在那座小城不稀罕。

這座小城可容過客可容短夢,但對於那些滿懷預設的孤注一擲者,卻總是去留無情!

若干年來,它用它的方式提示你去平視它。

它用它的方式告訴你它不過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和其他所有大大小小的城無二,並不代表自由,也代表不了自由。

你若盲目愛它,它並不會同樣去愛你。

你若把它當自由去愛,它反倒會扔條新鎖鏈給你。

你若把它想像成一種完美的生活方式去膜拜追尋……除了傷疤,它並無其他禮物贈予你。

我卻還記得小洋芋寫的歌詞:

我會一直陪著你,不管颳風還是下雨
晴天時候陪著你,陰天依偎在一起
你是我今晨的奇跡,漫長的一天我們在一起
如果上天安排你明天離去,走遍天涯我要找到你……

少女情懷總是詩,小洋芋的這歌是首夢話詩,寫給她所愛上的麗江,以及她所愛上的愛情。

他老唱這首歌,不論小洋芋在的時候還是離開後的數年。

我聽不出歌聲中有什麼變化,他唱得很坦然。

有人故意提起小洋芋,來暗貶這個故事的有始無終,他不解釋,只是掛起一抹笑,我能讀懂那笑,除了逆來順受的一抹笑,他又能做何反應?

我有個杭州朋友,他說他從不會把“一直”“永遠”這樣篤定的詞掛在嘴邊,他說:我覺得除非到死之前那一刻,人都沒資格輕易使用永遠二字。

我有個濟南弟弟,他肋骨上的文身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有位師父,他開示我時說:有一種邏輯關係叫信心、願力、修行。

小洋芋呢?

愛做夢的小洋芋,夢醒了的小洋芋……滾啊滾地滾進麗江紅塵,又滾回另一個紅塵的小洋芋哦,你說夢話時曾秉持過怎樣的信心?

我想像不出你大夢初醒時的模樣,也不知道你會如何去解讀這場泡影。

(四)

2010年小洋芋重新出現,不過已然是遊客的身份。

她皮膚變得白嫩,留起了長髮,穿著寶姿的套裝裙。

小洋芋重新變回了那個清醒理智的小白領,坐在我的小酒吧一根接一根地抽煙,大聲地笑大口地喝酒。

她坐的不是我的小酒吧,是她不堪回首的麗江地。

我見不得那些欲蓋彌彰的傷心,把她攆了出去。

自此再也沒見過她。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這是最繁雜的時代,這是最貧瘠的時代。

想突破卻沒有方向,想改變但沒有支點,想按部就班卻心有不甘。

想換一種活法,卻不知該去哪兒換,怎麼換!

於是前赴後繼折翅鎩羽,兩手空空黯然離去。

於是那些夢遊的結局,大同小異。

除了旁觀,又能做何反應呢?

我自此再沒見過那個曾經愛夢遊的小洋芋。

小屋西安分舵·丁唯哲《穿花裙子的姑娘》

小屋大理分舵·王二狗《溺水的人》